文、影/白山天池
巴克塔普尔(Bhaktapur)
来到加都后的第二天,我们首先选择了巴克塔普尔-信仰之城,作为游览的第一站,据说那里的杜巴广场是最棒的。旅游者们往往称巴克塔普尔为巴德冈,可和出租司机说的时候通常要说巴克塔普尔杜巴广场,他们才会明白。巴德冈的意思是“朝圣之城”,这座城市始建于公元389年,从一个原始村落发展成商业中心。而后在成为首都的日子里,大量的殿宇和寺庙被建造在王宫广场及城市中,这种行为在17世纪末期达到了高峰,从而使之成为尼泊尔中世纪建筑和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巴德冈在加德满都的东南部,约有13-4公里之遥,乘坐出租车只需花300卢比即可。
来到巴德岗旅游区的大门前,在购买门票时被告知,对于除印度、不丹、锡金以外的外国人,门票是750卢比,而中国人持护照只需50卢比,也就是不到五元钱,如此优待中国人,真是叫人心生暖意。而后来知道,也只有这一处景点给予优惠,其它的地方都要按规定照章买票。至于为什么单单这里给中国人这么大的宠爱,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走进旅游区,首先看到的不是杜巴广场的神庙建筑,而是街道两侧的的红砖楼房。旅游区大门门里门外的楼房粗看都差不多,但仔细一点儿就会发现,区内的房子有许多都是古木雕窗,导游告诉我们,这些带有古木雕窗的房子,其筑龄至少都在一、二百年以上。其实,这些房子正是引导我们观赏精美神庙建筑和王宫殿堂艺术的前奏曲。
站在杜巴广场,环顾四周,满眼都充斥着寺庙建筑。印度教是尼泊尔人主要信奉的宗教,因此主要的祭拜对象是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主神以及由其衍生的众多神灵。神灵供在神殿中,而神殿的建筑形式各有不同,有的是殿堂式,有的只是亭阁式,却都可以被称作寺庙。最普遍的亭阁式庙宇外形有两种,一个是小山模样的,另一个是塔形的,小山模样的是什卡拉式(Shikhara),塔形的为(Pogoda)。那塔形的寺庙,其外观边角上的轮廓被用于尼泊尔三角形国旗的设计,也就是说,尼泊尔国旗的形状就反映了宗教信仰在尼泊尔人的心里和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有一说是那两个旗角表示喜马拉雅山脉的两个山峰。可我觉得这种解释不太贴切。)
导游说,以前,尼泊尔没有正式教授性知识的学校,因此就把寺庙当做讲堂。在许多塔形寺庙的斜柱上,都雕刻着性交方式的图画,家长们会带着孩子们来到这里在祭拜神的同时让他们学习男女交媾的知识。
在巴德冈的杜巴广场里,还有一所庭院式建筑,里边供的不是印度神,而是观音。尼泊尔信奉印度教,但与佛教和其它宗教和谐并存,这反映了尼泊尔人宽大的胸怀和慈善的心意。
王宫是必须要看的,进入王宫要通过卫兵把守的一道金门,这可是实在在的一座金子制成的大门,建于1754年。金门光泽耀眼,刻像凸出,站开一点欣赏,那就是一个金质的神龛啊。步入金门,拐过墙角,可以看到一方精雕细刻的木门和两个几乎等身高的侍者,他们大耳垂肩,面部表情和蔼可亲,两手向上托举,但看不出托举的是什么。拐过里面,见到皇宫的内庭院门被紧紧地关着,一名士兵荷枪守在那里,我们被告知不可以照相,也不可以进入。但他看我们是中国人,便展开友好的笑脸,让我们走到高台阶上的院门前透过门缝向里面看,虽然看不全面,但总算有个印象,也不枉进来一次。这个院子另一侧是个大池子,这是以前王宫的露天浴池。
广场里侧,王宫的金门旁有一座长方形三层楼房,底下两层为红砖结构,而顶层则为木质排窗形式,窗子的木质框檐上布满精致的雕刻,神灵和神兽活跃在上面,成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建筑雕刻艺术品,那就是著名的五十五窗宫殿。这座宫殿建于布帕亭德拉?马拉(在位时间公元1696-1722年)任国王的时期,确切地说应该是1700年,这位国王对建筑艺术可以说是达到了酷爱的程度,巴德冈许多建筑上技艺精湛、艺术超群的杰作都起于他的主持和设计,他在尼泊尔历史上的形象被重重地描绘。之所以宫殿建有五十五个窗户,据导游说,是因为这个国王拥有55个老婆。
与金门相对的一根立柱上,铸有一尊鎏金铜像,那是布帕亭德拉·马拉国王,只见他双手合什,表情虔诚地盘坐着祭拜圣神。这座铸像建于马拉王朝的后期,建造的目的是要表达国王对神的崇拜之心。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中了它,将它收进了《世界遗产名录》。
在众多的塔庙中,有一座塔高高在上,叫做“尼亚塔波拉(Nyatapola)”,意为“五层”,也就是五层塔。此塔共有五重檐,用红砖砌成的塔基同样是五层,中间神道在两侧力士、大象、狮子、狮鹫和女神等石象生的护卫下层层递进,直抵庙门。五层塔建于1708年,当时布帕亭德拉?马拉国王还亲自参加了造庙的劳动。这座塔里面供奉的是“吉祥女神”,其实就是负责解决人间纠纷、化解矛盾的拜拉布神,由于她的面部表情有些吓人,所以建造此庙求她能变得温和一些。这座塔是全加德满都谷地中三大杜巴广场中最高的神庙,据说也是尼泊尔最高的神庙。
广场内你可以看到一座用石头建造的什卡拉式庙宇,形状就像个玉米棒子,这是巴特萨拉德维寺。坚硬的石质建筑体上同样是神雕花刻,尽显尼泊尔印度教义的艺术风情。在它的露台之上有一口被称为“吠犬”的大铜钟,每到夜晚“犬吠”之时,就是巴德冈人熄灯入眠之刻。
广场大门内左侧的中学门口两边各有一个石刻神龛,上面立有长着许多臂膀的神造像,有些像我们的千手佛。门右手边的是Ugrachandi女神,她有18条手臂,一边的每只手都握着不同的武器,另一边抓住被她用三叉戟杀死的恶魔的头发,象征着正义战胜邪恶。门左手边的是有12条手臂的恐怖之神巴伊拉布,他的两边手上也没闲着,不是人头就是刀剑的,有关的故事我是讲不来的。据说,这对石神像是巴德冈杜巴广场独有的,因为当时只有巴德冈的工匠其技艺可以达到这样高超的水平。
游览巴德冈,不能错过木雕博物馆,它就坐落在曾经作为普嘉瑞印度教僧屋(Pujri Math)的那座建筑里。走进去,你会看到这里收藏着许多非常精美的木艺作品,其中以孔雀窗为题材的雕刻是这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佳作,更加为人喜爱。在这所建筑的墙上有一方镂空雕刻的孔雀窗,据信,那是全加德满都谷地,甚至可以说整个尼泊尔最最精美的孔雀雕窗,被视为尼泊尔木雕艺术的巅峰之作。细细观看这个雕窗,只见中间一只孔雀身子凸出木雕框外,昂头收翅,大大的羽尾翘起花屏,羽花占据了窗子的主体,像一道道光线放射开来。周围是一圈同样昂立的小孔雀,排列整齐地守候在雀王身边。据说,这所博物馆是经德国人重建后送给尼泊尔国王布帕亭德拉·马拉的结婚礼物。
巴德冈的楼房和街区里的小庙前,有许多闲坐的男男女女,聊天的景象似乎在尼泊尔随处可见,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间。记得我们乘车从边界到加都的一路上,每逢乡村、城镇时,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老式的楼房在巴德冈比比皆是,看起来十分破旧,许多居民或站立或坐在窗前向外看景,一看到他们,总觉得那楼房像石窟。可就是在这样的“石窟”群里,生活照常进行,生意照常红火,孩子们天真烂漫,工匠们在创造着精美的艺术,你看那孔雀窗,雕得多么富于灵气,那唐卡绘得多么精密细致。
巴德冈的城镇和杜巴广场首先给了我尼泊尔历史画面中活生生的一个缩影,置身在一个由神殿和圣庙、王宫和古老民舍构成的区域里,精雕细刻的神兽、神柱,古朴典雅的木窗、墙围,还有陶器市场上那老旧的器皿,这样的环境和氛围足以让我的思想生出双翅向着马拉王朝的时代飞去。
(待续)
引用 yangyan 发表于 2016-02-06 11:25:49 的回复:
就该定期出去走走啊……(借楼主的地方感叹一下哈哈
回复yangyan:欢迎啊。
引用 sasary 发表于 2016-02-08 10:54:51 的回复:
也想写写游记了,向lz看齐!!!
回复sasary:写出来一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