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迟到了3年的游记,还好我努力写完了。人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这个世界上,又有着一个个远古今朝、人神自然创造的奇迹,等待着生而有涯的充满好奇的人们去学习、知晓、赏析、领悟、融入。。。。。。迪卡尔曾经说过“我思故我在。”很喜欢这段话,趁着我们还有思想,放下烦恼迈开你的步伐,去领略这个世界的美妙与神奇。
波兰的历史、捷克的色彩、奥地利的高贵、匈牙利的大气、斯洛伐克的宁静。中欧留给每一位行者的不仅是每个城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风格迵异的欧式建筑。我想更多是那种深深印在记忆中眷恋不舍、那种久久不能忘怀的旅行感觉。
本次旅行完成了内心许久的心愿:1、去奥斯维辛集中营参观
2、伴着《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乘船畅游多瑙河,
3、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听一场世界级的交响乐
4、参观捷克人骨教堂
5、黄昏中的布拉格广场
6、在许愿池许下愿望
行程:第一天(2013年9月16日)北京---华沙 (飞行时间9小时)
去欧洲旅游一直是我一个梦想,我对旅行的定义的事:只要安排好时间,想好去哪?说走就走。旅行不需要太多的考虑,人在旅途,旅途在人。本来打算去意大利自游行的,但是由于签证时间需10月中旬才能排上,如果再去将会错过了最好的季节。因此,把握最美时节选择合适的地方,迅速走起。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如果你改变一种方式方法去看待一件事,那么给你带来又是别样的感受。
清晨五点半首都机场T3航站楼团队集合,发现我们两对已步入中年的同志,居然在团队里算是年轻人了,秉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一行程我们一直照顾着团里的叔叔阿姨们。经过两个小时的出境手续办理,终于到达登机口,登上了LOT(波兰)的飞机。由于中欧比北京晚7个小时,经历了9个小时的飞行,我们于当日波兰时间12:00到达华沙机场。
机场大门口一群身着波兰民族服装的姑娘们手捧鲜花冲我们这一行人微笑,我们中国人出游的特点就不用多说了,永远刚到一个地方不管怎样,不问缘由看到美景、美女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姑娘们开始向大家摆了几个POSE,后来也不好意思的转身了,最后才知道人家不是机场安排迎接每一位国际客人的,她们是专门迎接一个从伊朗过来比赛的队伍。不过还好我也拍了几张。
北京的九月中旬还属于夏季的尾巴,闷热干燥。可中欧由于处于北半球且纬度不同,一出机场大门,一股寒意瞬间袭击着我们一群穿短裤、短裙的游客。这时大家纷纷打开箱子寻找着外套,我们也不例外。蒙蒙细雨洗刷这个城市使我们眼前的景物更清晰,虽然空气中略带着凉意,但是那种清澈的气息吸入肺中,让人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我们逃离了北京的雾霾,远离了灰尘侵扰,最起码这十天能让我的身体得到完整的调养。
华沙是波兰的首都、历史名城。位于波兰中部平原,坐落在维斯瓦河东西两岸,是欧洲著名的古城,有世界绿华沙都之美称。目前华沙占地516平方公里,人口约170万。那里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为17度,冬天较冷,夏天炎热但不干燥。一年中最好的旅游季节当属九月份了,驱车前往位于波兰夏宫—维兰诺夫宫,这一路上看到了雨后华沙的街区,很难让你相信这是一个国家的首都,街面宽敞洁净,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高楼林立的大厦,没有那么多嘈杂的声音。有的只是一种安静和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把这个城市几乎摧平,但是坚强的华沙人民用自己的双手重建了家园,我们现在看到的80%的建筑都是战争后重新依照早期苏联修建的。华沙就好似凤凰涅磐,经历了与欲火焚烧后的重生。
波兰夏宫-维兰诺夫:
典型 巴洛克建筑风格
维兰诺夫边上的天主教堂
维兰诺夫宫是波兰国王夏宫,现为国宾馆所在地,坐落于首都华沙近郊的维拉努夫,是一组造型别致、雕塑精美的巴洛克式建筑群。1945年辟为国家博物馆分馆,藏有珍贵的历史文物。
最初维兰诺夫宫为一庄园,1677~1696年间被国王约翰三世索别斯基购买,命意大利建筑师修建。18世纪归伊·卢博米尔斯卡公主所有。 1805年,她的女婿波托茨基在宫内创建了波兰第一个博物馆和图书馆,并在其周围扩建法国式公园。纳粹占领期间文物被盗,公园及园内建筑被毁。 1955~1965年重建,整个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主楼为双层建筑,后来增建了南、北两翼,南翼为肖像画廊,北翼有前厅、书房、卧室、钟房、图书馆和皇宫教堂等。宫内雕塑精美,其中有表现国王战斗和凯旋的浮雕,有国王索别斯基夫妇肖像。(可惜宫内景致没有看到)宫殿的周围有花园环绕,还有1806年的建造的中国式消夏厅和罗马桥。在南翼附近,各有一中国式和法国式小花园。我们去时位于广场草坪西侧的花园开始收费了,由于当地只收当地币种(兹罗提),不收欧元。对于刚下飞机的我们谁也没有机会进去目睹一下。
不过下回要去玩的朋友可以在华沙机场提前换好。1欧元=4.29兹罗提 1人民币=0.52元兹罗提。好算的方法就是在当地看到所有价格除以2,就是我们的人民币价格了。另外在中欧旅游时,所有公共或景区的卫生间都是要收费,一般1欧元呦。确实不便宜,而且卫生间不是很好找。手头准备一些硬币还是很有必要的。
维兰诺夫宫-夏宫 室外部分参观免费 室内部分收费
(肖邦公园:) 肖邦公园又名瓦津基公园是波兰最美丽的公园之一,具有英国园林风格。原是波兰末代国王斯 · 奥 · 波尼亚托夫斯基(1766--1795年)的别墅。园内宫殿、楼阁、池沼、草地错落其间,还有玫瑰园、柑桔园等。最负盛名的水上宫殿-瓦津基宫,雄伟多姿,富丽堂皇。公园是免费对游人开放的,一进公园满眼初秋的颜色,青石砖块林荫道,绿色的草坪,黄红交替的枫叶,高大的树木,清新的空气,让你有一种真正步入大自然的感觉。公园内最为惬意的要属园区内自由自在生活的小动物们,它们把公园当做自己的家,孔雀、野鸭自在的和所有人并行走在道路中,松鼠、麻雀随意穿梭在树枝上下,但凡你拿着饼干之类的食品,它们毫不犹豫的窜到你面前,等着你喂它们。看到此景我心里有种莫名的温暖,动物们与人类之间的和谐,让你更爱这个地方。我们怎能忍心打搅它们这份安宁呢?
在公园南部是肖邦雕像花园,里面矗立着肖邦雕像。鸟语花香间肖邦仿佛在聆听大自然给予他的创作灵感,这位世界级的作曲及钢琴大师。生于1810年3月1日,1849年去世(相当于清朝道光年间)。肖邦在波兰被视为神童,6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 ,相继由他的姐姐和母亲教授钢琴演奏。肖邦是个音乐天才,从小就展现出了他惊人的音乐天赋,7岁时便能作曲,他的第一首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 创作于(1817年) ,体现出肖邦不同寻常的即兴创作能力,他在(华沙) 被誉为“第二个莫扎特”。天妒英才这位英年早逝的音乐家用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经典的即兴曲、和协奏曲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 》、《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我想波兰赋予了肖邦创作的天地,而音乐赋予了他的灵魂。
哥白尼广场和圣十字教堂
从肖邦公园出来驱车前往哥白尼广场和圣十字教堂,华沙城区的马路不算宽广,单车双向到,看的最多的车要算欧宝了,行人、机动车井然有序的在这个城市中行驶着自己的路线。中欧的很多城市还保持地面轨道电车,路面轨道铺设如同蛛网阡陌交通。所有的轨道电车都是黄红色相间车身,长达20多米如一条鲜艳的丝带穿越在整个古老的城市中。
华沙街头
华沙街头
华沙街头
哥白尼广场
圣十字教堂
圣十字教堂
哥白尼广场与圣十字教堂位于KRAKOWSKIE PRZEDMIESCIE街两侧,圣十字教堂位于哥白尼塑像的对面。这座教堂与肖邦的渊源很深,教堂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教堂主堂左手前的石柱下埋葬着肖邦的心脏。二战中,这座教堂也同样被德军以黄色炸药炸毁。那时教堂约三分之一被毁,但肖邦的心脏被幸运的带了出来。战后,教堂重建后肖邦的心脏也于1945年10月17日肖邦的逝世纪念日时回归原处。
圣十字教堂
肖邦心脏安放处
第二天:(2013年9月17日)华沙老城--克拉科夫
清晨7点,天空还飘着淅沥沥的小雨, 吃过早餐后驱车前往华沙老城广场,微风中夹杂着细雨,带着些许的凉意,令人真真切切感受到秋的味道。雨水把这个城市洗刷的更加清晰,眼前仿佛所有的色彩 变得更加鲜艳。
扎母可约广场:
广场中齐格蒙特三世际纪念柱建于1644年,位于华沙古城的城堡广场,由瓦迪斯瓦夫斯世所建。它是为纪念前国王齐格蒙特三世迁都华沙而建,雕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毁,1949年重新修复。青铜铸建的齐格蒙特三世塑像矗立在红色花石圆柱上,头戴王冠,身穿王服,左手持十字架,右手握宝剑,令人肃然起敬。柱身22米,柱基有漩涡花纹装饰的铜板,上面刻有皇室人员的姓中、头衔得颂词,以及纪念碑建造者的名字。
从广场进入老城地面全是二战后修建的青石砖路,雨水把街面冲洗的格外干净,老城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满街遍布的小贩,有的只是一种属于这个城市的宁静和平和,道路两边的咖啡小馆和一些小店铺不张扬的接待着每一位客人。
老城里的所有建筑均是二战后重新修建的,走在窄窄的巷子里抚摸着湿漉漉的墙砖,仿佛听到他们的哭泣,这座百年老城虽然没有那么多其他欧式建筑风格,但我总觉得红砖绿瓦的建筑和无雕琢的外立面更体现了波兰人一种独特的性格,战争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加懂得生命的珍贵,他们只需要一所能居住的房子,能够遮风避雨,能够世世代代安静的生活。
广场边二战纪念碑
老城街道
老城街道
老城街道
圣女修道院
老城广场中最具著名的是“华沙美人鱼像”,但实在不巧的是,我们去的时候那里正在进行封闭施工,没能照全美人鱼的全景。在华沙,有着很多关于美人鱼的传说,有的说是因为当时的国王因为美人鱼才在这里建都 ,有的说很久以前一位美丽的少女被侵略者追赶投入到维斯瓦河中,并化身美人鱼。多年后侵略者再次入侵华沙时,美人鱼奋起反抗英勇牺牲。从此华沙人民视为美人鱼为城市的守护神,并设立了铜像。铜像高约2.5米,由波兰著名女雕塑家卢德维卡.尼特斯霍娃于1934年设计的。
修建中华沙美人鱼像
广场周围的商铺
广场周围的商铺
老城内巴尔巴甘(音译)城堡-圆型红墙,是老城内早期的监狱、仓库、军火库
巴尔巴甘(音译)城堡
老城内圣母修道院
居里夫人故居
居里夫人故居
离开华沙老城,吃过午饭直接奔向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克夫,从华沙到克拉克夫驱车需要大约五个小时,波兰的大片国土是连绵不断的平原,远远望去一马平川,平原上散落不同风格的乡村别墅。路边深棕色的树皮高大的树干像列兵一样矗立在道路两边。
第三天:(2013年9月18日)克拉科夫
两天的阴雨天终于在克拉克夫迎来了晴天,蓝天,白云,秋风使自己心情无限愉悦。克拉科夫作为波兰第二大城市,我们还是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知道这个城市的名字。
通向纺织会馆广场的街道--加冕之路堪农斯街
纺织会馆
纺织会馆会场
纺织会馆市场
去克拉科夫一定要去纺织会馆广场,因为在那里你可以听到教堂钟楼每整点时,有真人吹奏的号角景象。关于教堂钟楼不响钟声响长号声引起了过多的争议,但是这个传统仍保留至今。原来,这个传统是为了纪念一位孤独的守夜人。当年,每当有入侵者来袭击这座城市时,守夜人都要用号角发出警报。可是有一次,这个守夜人被敌人发现了,最终被敌人的箭射穿了喉咙。所以,现在教堂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这位因守夜克拉科夫而光荣牺牲的英雄
广场周围还有欧式古典观光马车,乘坐上面,哒哒的马蹄声敲击在这座古城的石板路上,看着周边巴洛克式的建筑,仿佛置身于早期欧洲。广场上成群的鸽子,在天空中自由的飞舞,时不时停靠在你的肩头。“FREEDOMEN"”peace“对这个饱经风霜的城市意义是多么重要。在克拉科夫游玩,最地道的是行走在中世纪风味的古城街道,蜿蜒古街道、美轮美奂的古建筑遍布在这座美丽的城市。街道两旁有很多精美的画廊和艺术品店,偶尔进去转转还是很有意思的。
街边还有许多兜售鲜花的小贩,有音乐家在演奏,有画家在为人画素描,有街头艺人的表演等,我最欣赏的是一位拉小提琴的艺术家,他在一座教堂门口悠扬的拉着《辛德勒名单中》最著名的曲子《por una cabeza》中文名称“一步之遥”使我久久不愿离开。望着他认真深情的拉奏,感觉到附近的人都不存在,就像身处在一所房子里,房间里顿时充满了美妙的旋律。
在维斯瓦河畔的瓦维尔山上矗立着瓦维尔宫,和瓦维尔大教堂,听说教堂是举行传统的加冕的地方,也是埋葬几个世纪来的波兰国王的地方。但是由于我们时间过于仓促,建筑内部都没有时间欣赏。 克拉克夫的堡山上的城堡如果有时间可以进去看一看。
从克拉克夫驱车前往自费项目第一个景点,这个景点对于我来说真是意外又惊喜,虽然后来知道它其实完完全全是免费对外开放的,但不管怎样,还是看到了它触摸到了它。旅行有时就是这样,很多事情真的是初于意外,但又会给你带来惊喜。那这个景点就是特别著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距克拉科夫60公里,奥斯维辛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斯间,德国纳粹在这里建立了最大的集中营。集中营内共有3个主要营地和39个小型营地。这次由于跟随团队我们只参观举世闻名的2号营--灭绝营。当年这所营地主要任务是在毒气室用惨无人道的手段进行大规模屠杀,然后用焚尸炉烧毁尸体。据记载大约有96万犹太人,75000名波兰人和19000名吉普赛人在此遇害,当然包括大量儿童和妇女。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后来被翻拍成著名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奥斯维辛集中营
营房
目前集中营依保持原有的样子,步入营区心情顿时沉重起来,一排排的营房矗立在蓝天白云下,显得那么死气和冰冷。步入营房内一种血腥和潮湿的味道扑面而来,破旧的上下木板床阴暗的屋子让人无限压抑。每天吃不饱饭而且要做十几个小时的劳工,更可怕的是这是其实就是等待死亡的场所,可想而知那些所谓的“犯人”在这里是如此煎熬的生活,这里就是地狱之门。
出了营房四周都是高架铁丝网,和哨所看台,来这里的游客不多,还是因为营区面积太大了。但是还是能看到一些犹太人团体在这里组织纪念活动。
死亡铁路
死亡铁路
焚尸炉
望着这条的“死亡铁路”每当“死亡列车”从那扇天堂与地狱之门开进奥斯维辛站时,可怜那些对这里一无所知的“囚犯”们命运将很快终结。
目前奥斯维辛集中营一号营为展览厅,二号营为灭绝营,三号营为一个劳工厂。要想更多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可以上这个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官网http://en.auschwitz.org/z/。
伴随着一路小雨夜晚我们来到了行程中第二个国家捷克,当晚在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休息。
第四天(2013年9月19日)捷克布尔诺--匈牙利布达佩斯
清晨早餐过后,导游把我们领到了布尔诺火车站前的菜市场附近游览,当地的菜市场有很多在国内买得很贵的水果在这里极为普遍和便宜,如红莓果、车厘子、蓝莓、黑加仑,还有很多新鲜的叫不上名的蔬菜,团里一群年岁大的阿姨可高兴得把这里当成自家门前菜市场,我一句中文,你一句捷克语,也不知双方是否听得明白,连比划讨价还价一翻买了不少东西,安静的菜市场顺间热闹起来了。
老市政厅
老市政厅---不知塔尖怎么歪了?
布尔诺--卷心菜菜市场
\\
离开布尔诺前往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途径奥地利时我们一行人还在OUTLET疯狂购物一把。
抵达布达佩斯时已接近傍晚,匈牙利国土9303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一千万,典型的农业大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匈牙利都与德国站在一起,所以都是战败国,车子行驶在著名的链子桥上,桥的两侧是连接着整个中东欧地区著名的多瑙河,傍晚时分夕阳洒落在蓝色的河面上,突然想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那一句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那时真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想立刻乘船畅游在多瑙河上。
蓝色多瑙河
由于是跟团的原因,布达佩斯的酒店没有此次行程中其他国家城市的酒店好,但是我们住的房间有个超大阳台,夜晚站在阳台上望着天边的十五的明月,这是第一次在异国他乡过中秋节,夜晚的天空月朗星稀,月光映射天空的云彩呈现出多彩的颜色,美丽的夜晚形成了彩云追月的场景。哼着《彩云追月》的曲子,心中不由想起那远方的家。放下思乡愁趁着美丽的月色乘船畅游多瑙河。
夜晚的布达佩斯呈现出迷幻的色彩,宽阔的多瑙河两岸几乎全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夜色中所有建筑外檐都亮起了灯,映射在河面上。
链子桥
多瑙河将布达佩斯这座城市分成布达和佩斯两区域。七座雄伟壮观的桥梁环肥燕瘦架在两城之间,伴随着《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乘船驶过每座桥,听着导游给我们讲述每座桥的历史,看着河岸景色,感觉这一切的如梦。
国会大厦
第五天(2013年9月20日)匈牙利布达佩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
一大早天空甚是晴朗,可看清楚了布达佩斯的面貌,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大气,整个城市建筑物依旧保持着中世纪原有风格,没有现代化的高楼。每栋老房子都有一两百年的历史,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世代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
布达佩斯街区建筑
布达佩斯街区建筑
布达佩斯街区建筑
今天的第一站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英雄广场”,以前这里叫做千年纪念广场,广场两侧分别建有美术博物馆和艺术宫。公元896年匈牙利祖先在此定居,1000年时在此建国。1896年修建的此广场,为庆祝千年而建的。广场中间有一个高约36米的千禧柱,柱顶端是国王兼主教大天使加百利,右手拿皇冠,代表给皇帝加冕,左手拿双十字架,代表政教合一的意思。柱子底座是七个骑马的青铜雕像,代表最早到达布达佩斯的七个部落。现在纪念碑由士兵每天守卫着,各国首脑来访时,都要在此敬献花圈。纪念碑后面的弧形墙上四组雕像,代表着财富、战争、和平、荣耀。墙内廊矗立着14 位匈牙利历代著名统治者的雕像。
如果夜晚有时间来到这里照个夜景确实不错的,可惜我没有照到。
绕过广场我们来到后面的城市公园,公园门口很多吉普赛人在那里兜售纯手工艺品。城市公园又作为布达佩斯的森林公园,公园建于1817年,占地约1平方公里。这座公园最值得一看的是它里面汇聚了22种不同的风格的建筑。
皇室露天浴场在冬天的时候,湖水结冰,这里成为布达佩斯人民的冰上乐园。在城市公园里一群人玩够了开车前往著名的安德拉西大街,这条街是以茜茜公主老公的名字命名的,因此这条街的颇为被游人青睐,很多人都来这条街走一走。街两边最著名的建筑物是李斯特音乐学院
安德列西大街
教堂内部穹顶
街头卖艺者
街头卖艺者
李斯特音乐学院
地铁站
下午时分登上布达城堡山,初秋的布达佩斯色彩绚丽,对岸是佩斯新城区,林立建筑物多是19-20世纪的产物,远远望去多瑙河环绕着这两个城区流过,滋润着这片土地和人民。一望无际的城市没有高楼矗立,“大气”这个词是我对布达佩斯这座城市最好的形容。
城堡山上留存的建筑都是历经多次重建,马提亚教堂曾经在土耳其占领期间变成清真寺,后来天主教收复后,才改为教堂;不过,纯白的墙壁依然保存着清真寺的遗迹。
贝拉四世
马提亚教堂
“三位一体柱”是18世纪黑死病结束后,幸存者为了感谢主而竖立的,在中欧很多广场上很普遍。
马提亚教堂作为匈牙利国王加冕的场所,教堂设计风格以哥特式建筑为主。
渔夫堡是城堡山经典的景点,纯白色尖塔与蓝色的多瑙河遥相呼应。很多游人都在这里拍照留念或者坐在庭廊间休憩遥望整座城市。这里早前原来是渔夫市场,后来建筑师把留存的残垣断壁进行整合,改建为有回廊、圆塔、观景台的建筑;黄昏时这里是最佳拍摄布达佩斯与多瑙河位置。
白天的国会大厦
渔夫堡
下午我们前往行程中第四个国家斯洛伐克,自从它和捷克解体后感觉这个国家没有捷克建设发展的那么迅速,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名称在旅行前都不知,总以为首都都是人多繁华之地,但是到了这个城市,你会惊讶的发现一切是那么安逸平静,街边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宽敞的街道,偶尔看到一些当地人在咖啡馆里看书、聊天,生活的节奏很慢很舒适。
多瑙河贯穿着整个中欧多个国家
布拉迪斯拉发街区
布拉迪斯拉发圣马丁大教堂
布拉迪斯拉发城堡
铜铸矿工人
罗兰喷泉
第六天(2013年9月21日)布拉迪斯拉发--维也纳 载着清晨的阳光,怀揣着对维也纳的几许期待,朝着奥地利的国土出发。提起奥地利使人不免想到茜茜公主的城堡、举世闻名的金色大厅、莫扎特、施特劳斯、花园一般的国度,如果有时间一定会在这个国家多转一转,走一走。 今天第一个景点就是茜茜公主的殿堂美泉宫,在来这里的路上将《茜茜公主》三部影片全部看了。但是影片只反应了茜茜公主那两年多的情景,也是她最快乐的两年。殊不知茜茜公主的一生是在痛苦悲惨中度过的。当年只有16岁的巴伐利亚公主伊丽莎白茜茜嫁给了法兰兹约瑟夫惊为天人。但是嫁给奥匈帝国的皇帝,却是茜茜痛苦人生的开始,茜茜的性格开朗大方,她厌倦了皇室繁文的礼节,同时跟丈夫兴趣大相径庭。在她生完孩子后,婆婆剥夺了茜茜抚养孩子的权利,使茜茜长期思念孩子,而患上了忧郁症和呼吸系统的病。此时茜茜与丈夫的矛盾更加恶化,让她更为痛苦的是第一个女儿在三岁时不幸离开了人世,这给茜茜带来了很大的打击。接下来的岁月茜茜与剩下的两个孩子聚少离多。1889年1月30日,维也纳郊区的梅叶林深处皇家狩猎行馆内,发现了两具尸体,男的是皇太子鲁道夫大公,女的是他的情妇19岁的玛利亚帆瑞莎女爵。两个人自杀身亡。鲁道夫大公是茜茜公主与约瑟夫唯一的儿子,这个死讯无疑对他们乃至整个王朝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茜茜公主伤心欲绝独自离开了维也纳,1898年9月10日她在瑞士遭到无政府主义者的刺杀身亡。这个传奇性的女人耀眼的光环背后经历着痛苦的人生。 然而对于茜茜公主她的丈夫挚爱她一生,法兰兹约瑟夫18岁登基成为奥匈帝国的皇帝,他算是一个勤政爱民的皇帝,在位68年。这一生最让他痛心疾首的是茜茜被刺杀身亡,约瑟夫的晚年是寂寞的,他的妻子、儿子、侄子都死于非命,他在霍夫堡独自忍受孤苦,直到86岁驾崩。
美泉宫全景图
美泉宫后花园
美泉宫后花园
美泉宫后花园
美泉宫后花园
施特劳斯公园
从美泉宫出来驱车不一会便到了俗称“小金人”像的施特劳斯公园,公园里的草坪修葺一新,午后的阳光照射下,让人有一种想以地为床天为盖的想法,好像懒洋洋的躺在草坪上望着蓝天白云。约翰施特劳斯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他一声创作了近百部世界名曲其中《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春之声》等广为流传。
维也纳街头
维也纳街头
维也纳街头
夜晚时分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一生中最想去的地方--金色大厅。得知今晚要由约翰施特劳斯交响乐团演奏那一刻,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伴随着《春之声》序曲的拉响,现场所有人步入了音乐的圣殿享受着唯美的音乐中。当音乐会即将接近尾声时,《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唯妙的音乐悄然奏响,那一刻眼泪夺眶而出,我想当时的情绪爆发更多的说明是告诉自己完成了一个梦想,一个长久的愿望。
第七天(2013年9月22日)维也纳--捷克克鲁姆鲁夫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旅行车向捷克的方向开进,看着通往捷克的公路两边的美景,以为自已身入一幅色彩鲜明的油画中。耳边依然回响着欢快的交响乐,眼前浮现的是《音乐之声》《茜茜公主》那些主人公们在田山地田野间奔跑的样子。满眼间一片片的绿色,农民把草剁卷起来不规则的摆放着,像是绿色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
维也纳郊区
维也纳郊区
维也纳郊区
维也纳郊区
维也纳郊区
维也纳郊区
维也纳郊区
不久车子载着我们来到了世界十大之名小镇--捷克克鲁姆鲁夫,当地人更愿意称呼它为(CK小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小镇面积不大,游客很少,一下午的时间就可以逛完,但那里的景色将会永远烙印在每一个旅行者的记忆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城堡、宁静至极,伏尔塔瓦河静静的流淌围绕着整个小镇,一边是山丘一边是具有浓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特色的小镇,这里游客不多,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住上一晚细细的品味这个小镇。
CK小镇
CK小镇
CK小镇
CK小镇
CK小镇
CK小镇
第八天(2013年9月23日)捷克克鲁姆鲁夫--捷克布拉格
一清早花费3个多小时,到达本次旅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我最爱的城市--布拉格。布拉格这座城市是唯一在二次期间没有被破坏的城市,所有建筑及街道均有几百年的历史且保存完好。上午参观了布拉格城堡区, 里面有总统办公的地方,导游告诉我们,如何分辨总统在没在内部办公,可以观察城堡办公区里的旗子,如果挂着旗子说明总统今天上班啦。
从城堡区城墙上远眺整个布拉格城市,如果一个城市用颜色来形容,那我想桔红色再也不足为过了,整个老城区没有现代化的写字楼,没有错综复杂的立交桥 ,有的是一栋栋桔红屋顶的二三层的小楼,而且这一栋栋建筑都有百年的历史,布拉格分四个城区:城堡区、老城区、小城区、新城区。
吃过午饭我们驱车赶到史上最具特色的教堂---库特纳霍拉人骨教堂,教堂里所有装饰是由10000个累累白骨组成的,着实让每一个去过的人为知震撼。相传在14世纪一场黑死病袭击了整个欧洲大陆,死去大量人,在这一带就出现了30000多个坟墓,土地已经不够再被新的坟墓所占据。后来有位传教士开始把骸骨搬进家堂,并堆成金字塔状,但是由于实在太多,后来有位艺术家索性把骨头通过等比例的挑选变为装饰素材,造成了人骨教堂,教堂内部的天花板、吊灯、墙壁都是由白骨装饰成的。身处人骨教堂中,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一丝丝凉意从身边经过,我默默在想会不会是每天的客人打搅了“他们”的休息。教堂二层是祷告室,墙壁上挂着教堂的来历及历史图片。出了教堂大门,四周是一圈墓地,算了算有三百座左右。在西方对于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人们来说,去世后希望安葬在教堂附近,这样可以时刻与主永远同在。
天边一抹阳光穿透浓密乌云洒向大地,驱车到达布拉格查理大桥,走在桥上欣赏着伏尔塔瓦河夕照的景色,桥的两端分别是布拉格城堡区和旧城区,以前这里还是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最长的桥上数十尊圣徒雕像,都是早年前17-18世纪捷克艺术家精雕细琢下的优秀作品。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
穿过查理大桥我们来到了城堡区,此时夕阳仿佛知道我此时心意一样,许愿池前成群鸽子趁着金色的夕阳飞舞,望着此景,嘴角哼起一路都在唱着歌,”我就站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在许愿池投下了希望,那群白鸽背对着夕阳,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真的太美了,此生看到如画如梦般的场景,我真醉了。现在每每一想起当时的画面,依然陷入沉思中。
进入城堡区马不停蹄的跑到天文钟前等待整点的报时,天文钟设计之精湛体现了欧洲早期工业技术的领先程度,它也是捷克登峰造极经典之作了。每逢整点时,都会有骷髅拉动时间,圣徒现身,雄鸡明教等各种报时极为有趣。当然钟上的塑像也代表着一些人性的寓意,比如贪婪、虚荣、吝啬、死亡。最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当朝皇帝为了不让其他国家复制这座钟,命人将这座钟设计者眼睛刺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天文钟也多次惨遭战火焚烧,经两次修复后才重见天日。
夜色渐浓,布拉格广场呈现出热闹的场景,街头艺人展现他们独有的才艺吸引路人观看,夜晚的布拉格城堡区呈现出神秘梦幻的色彩。我带着这份眷恋这份不舍之情离开了她,相信在不久我会再次踏入这片土地,再次细细体味这座我深爱的城市。
东欧之旅结束后,现在偶尔闭上双眼依稀仿佛站在查理大桥上,微微秋风吹过发梢,看到金色的夕阳洒在伏尔塔瓦河上,身后的古堡与夕阳相辉映。那画面太美了,真的不敢睁开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