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月二十一日,周一,广州已经连续下了半个月的雨了,依然还没有要停的意思。
在回南天,女生再干燥的皮肤都不需要涂水抹保湿霜了,空气中的水分足以让人的肌肤保持湿润。但也正是这水汽,使得内衣内裤袜子什么的小件都干不了,即使干了也隐隐约约冒着一股骚臭。
于是开始任性地想要逃离这种天气,搜索曾想要去的所有城市的天气,北海桂林泉州甚至林芝,全都是下雨,甚至雷阵雨。往南边的城市考虑,海口下雨,而三亚竟然是晴天!于是在图书馆丢下刚刚借的一大堆书,定了三个小时之后的火车票。出发。
一觉睡到第二天十点,火车已经在过海,我溜达到另一截车厢,看到一对年纪大概是六七十岁的夫妇,开始了我的搭讪。
“这次坐火车可吃了一个大亏,”
“上车时候跑不赢你们年轻人,上错火车临时又去改签了一辆车,”
“她要提着很多东西跑很辛苦的。”
老爷爷指着行李给我看,大大小小的布袋打包的东西,看着手就酸了。原来他们已经在海南做了几十年的渔民,这次是两个人一起回老爷子的老家,广东的一个县。
人老了,步子就迈得艰难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就跟不上这个时代了。幸运的是他们是两夫妻互相陪伴着。有次因为霰粒肿去医院缴费拿药,一个看起来起码有八十岁多岁的老人一个人在那排队,排到了他又因为发票的事要重新去找医生开单。我这个外人看起来都心酸了,晚年独自来医院看病拖着笨重的身体跑上跑下,总是有些凄凉,当然我是属于感情过于丰富的那一类型,看到什么总得感慨下。
但是在身体还比较灵便的时候,精神丰盈,即使是一个人也是能够过得很精彩的。
回程的火车上我就碰到了一个五十五岁以上的女性,在快要到达广州站的时候问我陶陶居怎么走。
“以前送我女儿来广州读书的时候,她带我去吃过一次”
“这次在广州转车去厦门就想自己再去吃”
“厦门是一个人去,在海南玩的时候有伴不过在海口分开了。”
操着一口特好听的普通话,一问原来是北京人,她又说起她女儿现在的工作,带着满满的自豪。问她感觉海南怎么样时,她说在参观红色娘子军遗迹的时候感受最深,听着那些历史热泪盈眶。
2.
而我对于海南最大的一点感受是天气棒。冬天不冷,夏天也还没有广州热,吹着海风心情也跟着顺畅。在三亚旅游,租一辆电动车是最明智不过的了。晚上可以骑着它去海边兜风,去各种小巷子里探索地道美食。三个小时的续航能力也足以支撑着骑去亚龙湾的景区。
傍晚会有很多人在海边跳广场舞,当我看到一大群人围着以为有什么新奇的事物跑过去看时,发现被围观的竟然只是四个跳广场舞动作比较标准的人,那种盛况是绝对的中国特色。
但是也美好: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是每个傍晚跟你在海边一起随着人群跳舞。
到了三亚,你会发现这东北人特别多,身高平均值也就拉高了。而一旦发现连公交车司机的士司机都是东北腔,你就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一家炸鸡店的老板店员全都是东北人。
(老板,你为什么会选择来三亚做生意呢)
“这的钱比东北好赚啊,气候也好太多了。”
(那为什么不去其他地方呢)
“其他地方没亲戚啊。”
然而,那家店的炸鸡非常非常难吃却还能正常营业这件事就已经说明,三亚的钱是真的好赚,旅游城市的餐馆大多赚的不是回头客的钱。跟一个曾经在广州生活过一年后来定居三亚的中年男子聊天,他提到三亚的生活成本要比广州高,表示赞同。
3.
在出发去亚龙湾的景区的前一天晚上,我有向旅店的前台打听情况。
(你觉得蜈支洲岛怎么样)
“很好啊,海底的珊瑚很漂亮。”
(那你去过吗)
“没有。” 笑。
(亚龙湾森林公园好玩吗)
“挺好的呀,很多人因为《非诚勿扰》在那里取过景所以特意去过那个铁索桥。”
(那你去过吗)
“没有” .....
但还是去了亚龙湾,也花钱买了票去了森林公园。但是我早该意料到一个仅仅以某部电影做宣传的景区是惊艳不到哪里去的。况且三亚的下午一旦天阴下来了,海边的妖风会吹得你冷到不要不要的,在山上更是如此。事实也证明当一个人在身体很冷的情况下,是无心看风景的。:-D
▲亚龙湾有各种豪华度假酒店
在从亚龙湾回市区的路上,惊喜地发现了一个芒果园。而且随意吃不要钱是真的很爽好吗!我瞬间就不淡定了。
园主是十多年前来到海南的湖北人,而跟一个苗圃的老板聊天时,发现他是河南人。而相当遗憾,这趟三四天的三亚之行,我没能跟一个三亚本地人说上话。
引用 weili 发表于 2016-04-04 02:12:02 的回复:
想知道楼主的评价啊,怎么样?
回复weili:去体验热带风情还是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