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提起扬州,余脑海中自然而然浮起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太白当年初出蜀地,天府之外,欲行广陵。千余年后,余再出蜀地,虽至今无缘登临黄鹤楼,但在这姹紫嫣红的烟花三月,身在姑苏,不临广陵,却也太对不起和太白长于同一片土地的这分荣幸了。趁着姑苏晴方好,规划了行程,定下青旅,买好车票,余于公元2016年的烟花三月,出行千余年前的运河重镇广陵,今日的扬州。
清明佳节,踏青好时。随着清明小长假出行的车流,三小时后,我踏上了扬州的土地。不同于南京站出站后身面玄武湖身边的车水马龙,扬州虽古时为运河重镇,但随着这条炀帝下令修筑的漕运之脉的渐渐废弃,加上现代和铁路枢纽南京的尴尬位置,扬州渐渐地交出了交通枢纽一职,随着交通枢纽离开这座古城,运河的忙碌送给了长江,扬州的车马也渐渐有了江南小镇的风气——淡然,悠闲。
扬州的公交也没有南京那般拥挤忙碌,大家零散着排着队,悠闲地上了车,不必担心挤不上车,不,应该是不必担心没有一个座位——扬州的公交,座位用一层人造革包着,外面再套了一层塑料,干净明亮的米黄色,让这座位明显比其它城市公交多,站位明显比其它城市公交少的车,显得更加精致却不显拥挤。
到达宿处,却发生了点小意外:大概是习惯了围着上海的发达高铁网,习惯了乘坐高铁的那份规则,初次乘城际班车出发的我,竟荒唐的遗失了身份证。不过已经身处扬州,受了扬州好人的馈赠——帮我登记了住房——我决定明日好好看看这座城,当然只得明晚灰溜溜的回姑苏城了。
翌日天色微阴,大概连广陵的天色都想衬下我昨晚的尴尬罢。但云彩却想错了,既来之则安之,这扬州城还没逛,我才不会带着阴沉的心情呢。
虽然行程已作废,不过规划行程时的“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必然是要去体验体验的。没了身份证不能体验晚景,这皮包水就成了我早起的最大动力。
扬州亦是前领导人江老的故乡,前往广陵最出名的茶社“富春”途中,一则叶绿打底,白字写的“华莱士快餐”广告让人忍俊不禁。立马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这扬州一日的第一张照片竟是膜字当头,真让人不禁惊呼扬州人的膜力真是一脉相承。
茶社富春藏于扬州小巷中,和姑苏名店“吴门人家”异曲同工,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闻名而来的“茶客”摩肩接踵,小巷非但不是茶社迎客的障碍,却成了店家百年老店的最好招牌。门口招牌四个金字“富春茶社”下合影者络绎不绝。
出门在外,人们能起来在酒店吃顿早餐都属不易,在扬州,却能看到游客为了一顿早茶耐心排队,倒也是别有风趣。眼疾手快地寻到了座位,因为早都做足了功课,点餐倒也不必纠结。一杯绿茶,一笼早点,一只“皮包水”足矣。
扬州的“皮包水”——蟹黄汤包,不同于繁华的上海豫园般太过强调自己用的是蟹黄,口味却是落了下乘——蟹黄愈足,这蟹腥味愈重。扬州的汤包倒是鲜美又不失蟹黄的厚重,汤包本身的面皮也不似豫园的厚死难以下咽。吸完汤,留下肉沫余汤的包子本身也是软鲜适口。离了运河重镇的交通繁忙,扬州的汤包也脱了这份浮躁。怪不得扬州的“皮包水”能被历代的文人骚客,百姓行商念念不忘,成了扬州城的俗语流传下来。
早点里首推的便是五丁包了,在传统的笋丁,肉丁,鸡丁基础上,再加上参丁,虾丁。面皮发得正当好,馅料五丁互补,厚油却不发腻。菜包清淡,油糕软甜,蒸饺清香,烧饼酥脆。配上一杯清香的明前绿茶,这扬州早茶无愧被念念不忘。所谓早餐宜好也不外如是了。
用过早茶已近十点,没时间感慨富春的忙碌与食客的热情,还要赶往下一站:江南名园,个园。
江南园林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江南园林固然首推姑苏。留园的精巧奇美,移步换景也令余惊叹连连,但江南园林按名气和瑰丽排序,无论怎么排,榜单上的苏州园林之中也少不了几座扬州园林。作为京杭运河的漕运枢纽,少不了盐商富甲,有了盐商富甲,有了江南灵气,怎么会少的了江南灵气的结晶——江南园林。
扬州老城和苏州一般,老城保护得很不错,余经常叹息杭州老城已经不见踪影,南宋御街也有着类似成都洛带般脱洗不去的现代商业气味——钞票臭。
江南行过一圈以后,余常叹想看江南水乡,金陵的十里秦淮,姑苏的七里山塘足矣。前者看古都脂粉的烟火繁华,后者看江南民居的恬淡平常。至于西塘周庄之流,已经成了上海城里的现代精英放松的度假村,精密的现代工业气息挥之不去,失了江南灵秀,就像一个姑娘浓妆艳抹,化了烟熏妆,站在你面前强行装乡下姑娘见到陌生人的的无所适从般别扭。
扬州老城则没有这些,街角的青苔地衣,路上的落叶石屑,电线杆晃晃悠悠的杵在路旁,和老梧桐一起织着老旧的电网。青砖错落,檐角滴着聚起来的雨水,路旁的招牌也上了岁数,淡淡的落灰遮住了印出来的油彩漆痕。
行往个园的途中,阴云终于不堪重负,落起了雨。清明时节雨纷纷,杜樊川诚不我欺也。
雨水打湿了青砖,戴望舒的诗句不自觉的在我脑海中浮现。倒是可惜,没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与我同行,否则广陵老城的青砖灰瓦,巷角花坛里盛开的梨花与海棠,倒是比丁香般的忧愁更加令人陶醉。
行往个园途中,偶遇一小门,旁边的牌子上孤零零的写着“壶园”二字,进去转了一圈,院落简单,但呈放了许多清末到文革的老扬州的小物什。从民国的捐照,到文革时学习毛主席思想的奖状,从清末老式照相机,到建国后的各种小人书,不一而足。最里的房间里还放着扬州评弹的视频。台下几张孤零零的长凳。
作为闻名世界的江南园林代表作之一,个园。它的门前自然不会像壶园那般。才经历了几十分钟的宁静,余又来到了人潮中。个园入门便是一片竹林。在我听过的版本里,这个园原名竹园,倒是竹园的竹字脱落了几笔,成了个“个”字,便被人误传成个园了。
园林中各式翠竹掩映,假山环绕,盆景错落其中,玉兰海棠粉红耀眼,几树梨花在雨花催打下间或飘落几片雪白,真是个落英缤纷,美不胜收。
池边,余叫不出名字的黄花灌木点缀着池中雨花点出的清波和兀自摆尾的红金锦鲤。新抽的柳枝随风微飏,路旁空地的郁金香争妍斗艳。白墙灰瓦,不知名的藤蔓蔓延其上。卵石青砖,各式各样的青竹将其掩藏。她们再被这清明时节的细雨打湿。
好一个细雨新绿,好一个扬州个园!
个园和姑苏留园不同,虽然都是私人园林,但留园是真真的小家碧玉,园中有屋,屋中有园。个园却比留园分明了许多——这园子与住宅却给分开了。路旁偶听导游说道这当时的盐商巨富购得个园所花银两,抵得上江苏整年财政。这么贵的一个大园子,怕是不止四世同堂,当是这盐商巨富的整个家族都居于其中,才会导致这个园不是园屋错落罢。
居住区没了园林里的春色,青砖灰瓦高高耸起,漆门木槛层层隔断,园中天井也不似姑苏园林的天井般当植些翠竹甚至松柏。而是一个独独的天井,配上几口盛雨的大缸。行于其中,倒真感受到了一个井井有条的盐商世家的严肃。倒是他家公子的书楼,在这略显沉闷的住宅区中,爬山虎与老树衬托出了丝丝春色。
游人如织时,余不自觉会去找些僻静地方安静思考。奈何这个园实在太过出名,怕是姑苏名园中也只有拙政园的名气能压它一筹。只有住宅区两方院落之间的长道上游客稀少——他们都顺着院落房子一层一层往下走了。高耸的青砖墙壁,道路上铺满青苔地衣,屋檐滴落着细雨。庭院深深,估摸着就是这种风情了。看似风光的个园,恐怕真住在里面,不会比留园这种小家园林舒爽。
出了住宅区,也是出了个园。个园算是让我初窥了漕运盐商家族的院落。可惜没多少时间继续拜访同样名满江南的何园,卢氏盐商住宅了。甚至当初规划时,十分期盼的朱自清故居,扬州八怪纪念馆。也因为昨日的意外而不得不割爱。年少时摩过扬州八怪郑燮的墨宝,读过朱自清的散文,到了扬州却不能去看看,可惜可惜。
看过名园,又该去寻名吃了。淮扬菜贵为国宴,自然不能错过。好友力荐的狮子楼亦当是必去不可了。
煮干丝鲜淡爽口,软兜嫩滑适口,文思豆腐羹别出新意,狮子头入口即化。淮扬菜少了杭帮菜的倚湖而鲜,却比杭帮菜多了几分江南的精致。比吴帮菜少了几分甜意和功夫,但口味淡而不疏,层层叠叠,当是别有心意。倒是值得为了一顿饭特意跑一趟,花多了些银两。
用过午餐,一下午的时间正好去逛旁边的瘦西湖。江南湖水冠者,余观之,无非湖者西子,水者秦淮。而能沿用西子美名,并在西子前冠以“瘦”字者,如果错过,恐怕回去都不敢说自己来过扬州罢。而且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能教我数游寒山寺,更何况杜樊川曾咏瘦西湖中“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瘦西湖无愧一瘦字,湖体如水,瘦长延伸。听得旁边某导游说“现在在我们左边这条河,就是闻名天下的瘦西湖了”时,他团中游客的那声原来如此的“噢”,不禁莞尔。还真是一个瘦,瘦得都要被当做一条河流了。
瘦西湖的湖心岛也秉承着瘦字,恰似一根根玉簪,插入瘦西子的发髻里。湖上桥不多,但每座都有别样风景。湖边海棠,玉兰,梨花,樱桃,郁金香争妍斗艳,垂柳随风起舞,五亭桥畔更有好几树紫薇,被落雨打散许多花瓣,满地紫红,在树下合影的人们若是多拍了两张照片,这头上就要多好几片紫薇出来。沾着雨水的紫薇娇羞得让爱美的女游客都不忍心拍落它。
瘦西湖更大的特色就在于这湖中有园,园旁是湖。钓鱼台更是建在一片大的湖心岛的最尖端。若在这里垂钓,三面环水,还真有种立于小舟之上,寄蜉蝣于天地之感。作为古时漕运重镇,不缺富商,而古时富商最附风雅,这瘦西湖当然不能放过,每一个园林不大却精妙至极,巧妙得将瘦西湖纳入园景,湖上草堂更是其中之最,从草堂往外望去,正好是瘦西湖和其两岸,在清明落雨中,水汽氤氲,春光朦胧。
若论瘦西湖上哪座桥最美,那肯定不是二十四桥。但奈何杜樊川的一首七言绝句中用四字提了它全名,这份殊荣让二十四桥更添一分姿色。就像断桥绝不是西子湖上最美的桥,但奈何白娘子与许仙在这断桥上相遇,光是这份传说,就让断桥更添美感。故而一部分不懂这份情趣的人在看到断桥,看到二十四桥的时候,撇起嘴脚,蔑叹一句,不过如此。
二十四桥倒是处在了瘦西湖关键之处,用极短的桥路贯通两岸,高耸的桥拱也能让船只通行。立于桥上没有五亭桥的那份湖面繁华,大虹桥上那份清幽委婉。但桥上望去,在这雾霭朦胧的天气里,恰能看见晴时在五亭桥就能看见的大明寺白塔,给了我别样的观感。
在瘦西湖邮局写过数封明信片以后,留给我观览瘦西湖的时间亦不多了。还好二十四桥之后的景观大多已是现代精加工过的,除了扬州盆景园没去略微遗憾外,其余现代景观倒是都能在不同地方找到相似的,也没什么遗憾。从北门出瘦西湖景区。自是没时间再游大明寺了。乘车前往客运站。作为头天丢失身份证的惩罚,我需离开扬州了。
倒似扬州留客一般,离开扬州的路途更显艰辛,先是高速堵车客车延误,再是换乘至镇江,因为镇江火车站新老交替,办理临时身份证明困难重重。费尽周折回到姑苏已是接近二十二点。
这次扬州之行多有遗憾,但不是景观不如人意,而是没有游完全部景观。
何园未去,似姑苏未游狮子林;朱自清,扬州八怪未访,似南京未拜中山孝陵;大明高旻寺未朝,似杭城未行灵隐飞来;运河古渡未看,似上海不游外滩。叹哉叹哉,行未尽全功,学未尽全力,游未尽全兴,都让人顿生不爽,好不遗憾。
只盼下次准备妥当,不出意外,有闲之时。若恰逢烟花三月,再游扬州了。
骁 2016.4.4 于清明当日凌晨,记明前扬州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