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卷首
在杭州做导游,能带华东线已属不易,但是能带浙东线的更少。而果妈这枚导游界兼职的资深”老咸肉“貌似带得都很轻松。对于介绍绍兴,更是有着与众不同的角度。这是不是因为我和果果的身上都流淌着1/4绍兴血统的关系(我们的爷爷都是纯血统的绍兴人)。这次带果果来绍兴,我从:三王(尧、禹、勾践)、三圣(书圣王羲之、诗圣陆游、画圣徐渭)、三家(文学家鲁迅、教育家蔡元培、革命家秋瑾)、五个女人(美女西施、孝女曹娥、才女唐琬、情女祝英台、侠女秋瑾),全方位地做好VIP的介绍,更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容,这也算是一篇不是导游词的导游词。如果你觉得好,不要忘记给我竖个大拇指
顶一下哦!
—————————————华丽的分割线————————————————
带果果去绍兴游览很早就在果妈的计划中,只是种种原因一直拖着,直到今年春假的最后一天。2日晚上杭州的雨可是不小,暗叹可能与绍兴又要失之交臂。没想到3日清晨天气不错,于是娘俩早早的出门了,路上就买了几个“甘其食”当早餐。本着“穷游”的宗旨,我们选择的是公共交通工具——高铁+公交。
,
很久没有出来“放风”,果果那个拗各种造型。
早上开的高铁、动车很密集,看到这趟发车时间最早又经停绍兴北,于是就溜达着上车了。
车厢很空,到绍兴北才18分钟。虽然15号领工资恨死了刘xx,但是乘车时却要向他脱帽致敬。
上车不到5分钟,车就开了
前面就是钱塘江
小陈同学望着窗外发呆。
下了高铁就是BRT,这里有1号、3号线,中间有几站线路分开,但是到市区还是并在一起的。我们选择在人民路下车,票价:4元/人。
果妈带团到绍兴几十次,却从来没有到过“八字桥”,所以我们的第一站选择了它。记忆中那张黑白的、破破烂烂的“八字桥”照片,就在鲁迅纪念馆里。每次向游客侃侃而谈、介绍这座中国最古老的水路立交桥时,心里总想亲眼目睹一番。我们运气不错,在马路边问了一位老人家怎么走,没想到老人居然亲自带我们走了近路,分开后又看着我们走对了,才离开。我和果果很感动,在这里遥祝老人家:健康长寿。
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八字桥在府城东南,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主桥东西走向,两边副桥南北延伸,共有3个层面5处出口,连接3条道路。桥洞近水处有一个层面,是供纤夫通行的纤道,石壁转角处被纤绳磨出的痕迹至今历历在目;副桥桥面又有一个层面,南北往来的行人可以从这一层经过;主桥桥面最高,只有东西交通才需要登上这一层。
绍兴,这个被称为:酒都、桥都、水乡、东方威尼斯的古城,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命谋士范蠡在此筑城建都。南宋时是朝廷的国都。说起河南巩义市的“七帝八陵”,虽然已经断垣残壁,多多少少还有些保留下来。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南宋的“宋六陵”——高宗赵构(永思陵)、孝宗赵昚shen(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宁宗赵扩(永茂陵)、理宗赵昀(永穆陵)、度宗赵禥ji(永绍陵),埋在会稽山一个叫赵家岙的山岙里。那几个冷僻的字,搜狗根本打不出,无奈只能从其他文章里抠出来。
当年范蠡建绍兴城用的石板,据说来自东湖。这建桥的青石板是不是也出自东湖?
水乡的交通工具——乌篷船。当地人的划船方式与别的地方不一样——手脚并用,以脚为主。
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被称为“绍兴的三乌”
绍兴,还有两处两道风景已经消失,那就是堕民和师爷。过去有“无绍不成衙”之说。以前父亲的同事,绍兴籍的较多,那些头脑灵活的大都冠有“绍兴师爷”的名号。至于“堕民”恐怕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在清代文学家顾炎武的《日知录》有这样的注解:“浙江绍兴府有一种人谓之堕民,世为贱业,不能与齐民齿,其先是宋将焦光瓒部曲,以叛宋投金被斥。”堕民女孩子不能缠脚、男孩子不能读书科考、不能与平民通婚。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越剧,名字已经忘了,讲的就是千金小姐爱上堕民,最后以悲剧告终。在这里要好好表扬一下自己,很多知识,绍兴的导游都不一定知道。
拜托当地人,有了我和果果的第一张合影。
小陈同学拍的,可惜还是少了脚趾头。
绍兴的河埠头,曾经发生过多少故事,比如:祥林嫂就是在河埠头被卫癞子抢去,和贺老六成亲的。
果果借用船桨拍照,可惜船老大都不在,当然也看不到:“船前一壶酒,船后一卷书,钓得紫鳜鱼,旋洗白莲耦”的闲情逸致。
我们在八字桥玩了很久,果果说回家要用游戏“我的世界”建造一个三维的八字桥,今天已经初具规模。这桥缝里的草,也只能在绍兴这个地方才能生存。
娘俩手挽手,慢慢走,不远就到了“鲁迅故居”。这堵巨大的花岗岩墙15米x4.5米,“鲁迅故里”四个字是从他的作品字体里收集的。鲁迅是新兴木刻的倡导者,景墙采用木刻的形式,表现了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面貌。
这一组青铜雕塑作品,有鲁迅少年伙伴闰土、三味书屋的同窗好友、以及只拍了一半的寿镜吾老先生。
我们的学生时代,就是伴着鲁迅的一篇篇文章长大的。说实话,语文书里那一篇篇晦涩难懂的杂文,还不如他的对手梁实秋与韩菁清忘年的爱情故事更有看头。
原本想带果果去沈园,看看诗圣陆游和唐琬题在墙壁上的“钗头凤”,无奈小儿讲对爱情不感兴趣,只得做罢。拆散一对恩爱夫妻的陆母,除了不满侄女兼儿媳的唐琬两年未生一子,怒她相夫无功、闺情过于温暖,致使陆游贪恋安乐误了功名。其实棒打鸳鸯的还应该加上赵构和秦桧。我曾经讲给游客:乾隆皇帝一生作诗一万多首,可惜没有一首传颂下来,唐琬只是和了一首“钗头凤”,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坛才女的地位。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鲁迅故居——鲁迅祖居
鲁迅祖居(周家老门台)。是鲁迅祖父母的家,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它坐北朝南,粉墙黛瓦,砖木结构,距今已有250年历史,是绍兴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占地近300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官宦人家住宅。
周氏家族在绍兴四百年历史中,要属祖父周福清的官位最为显赫——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德寿堂”——积善有德、福禄长寿之意。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用于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鲁迅平时很少光顾祖居,只有周家祭祖或操办红白大事时才过来。
在“德寿堂”,给果果介绍明清家具的区别,以及接待宾客的座次排列,何为“东家”、何为“西(稀)客”的来历,小陈同学听得很仔细。
第三进香火堂——祭祖、办丧事的场所。“福德永罄”意指德行和福气永续长久,中间挂着鲁迅祖父和两位祖母的神像。香火堂的左边是佛堂和餐厅,右边是老爷的卧室和书房。而屋顶那官帽的装饰,也只有官宦人家才可以用。
参观完第四进座楼——周氏家族的生活区及侧厢房,我们来到厨房。在这里浓墨重彩地給果果介绍了“大锅饭”的来历和“开小灶”的原因、“七星灶”的功能,以及盐缸、盐卤的不同用法。
果果对喝盐卤自杀表示怕怕。
刚过完“五一”,为疏散游客的栅栏还没有拆。于是我们就随手一拍。
鲁迅说:“出门向东,不出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先生居住的寿家台门,是寿镜吾祖父峰岚公于嘉庆年间购置的。
如果坐上乌篷船,沿着这条河前进500米左右,就可到达沈园。
寿家台门西边有一个方竹园,北厢房布置成“三余书屋”,“三余”取义于《三国志》董遇的话“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着晴之余”。意思是要人们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奋读书,寿镜吾也正是以这种治学态度来告诫他人要勤奋耕读的。
这里曾是“三味早读”的地方,定时有工作人员扮成私塾先生教游客摇头晃脑背《三字经》,背不出20句的,也会用戒尺象征性的打手心。可惜挂着大门上泛着斑斑锈迹的大锁,似乎告诉我们,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上课了。
三味书屋每年正月十八开学,学费按一年四节(清明、端午、中秋、过年)算,每节大洋两块。各放假一天,清明放假四天,除此之外,学生无故不能旷课。
这是寿镜吾的卧室,卧室的摆设据说比我们现在看得到的还要简陋。请用放大镜看床上的竹制品,问果果是干什么用的,他居然回答:“抓鱼的”。哈哈,老妈告诉你,此谓——“竹夫人”,有两个功能:古时夏季炎热,没有空调电扇,将此物入井里浸湿冷透后擦干,抱在怀里可以降温祛暑热;古时男人三妻四妾,独守空房的日子里,怀抱此物,权作丈夫的替代品。
寿家祖上以经营酒坊为业,寿镜吾父亲寿韵樵,只知吟诗,渐渐家道中落。到寿镜吾坐馆时,寿家的台门已经典给别人,只留下一部分配房侧厢,三味书屋属于东配房。
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说:“三味之义,读经,味同稻梁;读史,味同肴馔;诸子百家,味同醯醢(xi hai)”大意就是:主食、菜肴、油盐酱醋。
三味书屋在前清的时候就是绍兴城里有名的私塾。鲁迅从12~17岁入塾,发蒙于此,随着寿镜吾诵读古文,从而为他日后登上中国文坛的巅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很久没有长时间的走路累了,或者娘俩的独处的机会少,果果抱着柱子撒娇:“宝宝要抱抱”。
最早带团来这里,可是要不菲的门票。现在的步行街,当年也是车来车往。那一块块深浅不一的青石板下,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逛累了,就吃点东西,休息休息。 买了果果的最爱——臭豆腐,价格不便宜8块/10元。
说起绍兴的饮食,脑子里就会出现:臭豆腐、霉干菜、霉豆腐、霉千张......如果说因为绍兴这块土地天生富庶,食品多有剩余,以至于吃不完发霉。而先人因为经历过饥荒,当然不忍丢弃。这些霉变的食物经过加工,竟然变成另一种味道,而且更耐贮存。
当年带果果去世博会,儿子看到妈妈辛苦带团,很长一段时间,他每次吃东西都会让我吃第一口。今天这久违的第一口臭豆腐,再一次塞到了我的嘴里。
吃好、喝好,拍张照,继续前行。
貌似弓铜爵的盛酒器,果果你要不要来一杯?仪狄,偶尔用米和水酿出了酒,觉得异常香醇甘美,献与大禹。醉酒醒来后的大禹,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再制作这东西,喝了误事。
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小堂前,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场所,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角落里有一张破旧的皮躺椅,是他父亲周伯宜患病期间躺过的。病中的父亲常常在躺椅上长吁短叹、借酒消愁,心烦时,经常将碗筷摔在地上。
这是鲁迅家邻居朱阆仙的朱家台门,此为后花园。
孩子的天性开始释放,于是各种的跳。
靠着一只傻瓜相机,抓拍出这张图一次成功,果妈心里不免小小得意
折返回百草园,这是新台门共同拥有的一个普通菜园子。因为荒芜,杂草丛生,雅称“百草园”。它却是鲁迅童年放飞心灵的乐园。
圆洞门后面“紫红的桑葚”树
“碧绿的菜畦”,现在只有待收割的油菜籽
“光滑的石井栏”也为了安全,安上了“十字架”
原为越王望花宫故址,是明初名将胡大海官宅的一部分,是绍兴城里保存最完整的典型的园林台门建筑。
这块磐石是明代重臣朱赓故物,所以这里也称“老磐庐”
绍兴的四大黄酒,分别是:元红、善酿、花雕、香雪,其中的香雪是果妈的最爱。近几年咸亨酒店新出的太雕口感其实和香雪差不多,但是价格却有天壤之别。做黄酒的水,取自鉴湖。当年小日本以种种卑鄙下流的手段窃取了黄酒的秘方,但是最后做出来的口感就是差那么一点点,原因就是——水。当地老百姓在孩子满月时,会在院子里埋下几坛酒,俗称“状元红”(男孩)、“女儿红”(女孩)。埋下酒也就埋下了希望,只盼儿子金榜题名、只盼女儿能嫁得称心如意。
“水乡戏台”,每天定时表演越剧、绍剧、莲花落等绍兴地方戏曲
我们赶上了听越剧。久违的曲调,果妈也跟着节拍哼了起来。
鲁迅的继祖母蒋氏,给童年的鲁迅带来很多乐趣。果果也不能免俗,做了很多人在这里拍照的标准姿势。
饿了,来几个肉串(虽然在杭州我从来不给他买,原因大家都知道),出来玩就算了
沿着步行街一直往西我们到达“咸亨酒店”。咸亨取自《易经》:寓意酒店生意兴隆,万事亨通。店名虽然不俗,可是顾客不多,大多是卖苦力的短衣帮。他们更关心酒里有没有掺水、酒提子正不正。孔乙己最后一次现付四文大钱买酒后,再也没有来过。粉板上欠下的十九文赊账,长久的抹不掉。可是一介书生几十年后给咸亨酒店的回报,远远超过当年的欠款。当年的孔乙己喝不起酒,呵呵,现在的果妈也在重复他的老路:50元/碗的黄酒、15元/150克的茴香豆、豆腐干、盐水花生,吃不起、吃不起、吃不起......
小陈只想坐在凳子上歇歇脚
果果小长假有一项体育作业——爬山,于是作业就在绍兴完成。目的地——塔山。
塔山是绍兴古城内三座小山之一,因有较多的古迹而颇有身价。
塔山下来,果果想去兰亭。问了当地百姓,9路到秦王大酒店换303路,倒是2路直接可以到大禹陵。等车时间有点长,就在纠结去大禹陵还是叫“滴滴打车”时,9路晃晃悠悠的来了。车票便宜才1元/人,却是人工售票的,我表示很不适应。
此有车票为证
又等了不下15分钟,果妈又要准备打车了,303路慢吞吞地开了过来。车上连司机才六个人,相当于包车,就是去兰亭镇绕一圈,权当车游了。果果在兰亭学生票20元/张,我也已经准备万一不能免票就买全价票的时候(现在的导游证真的不值钱,很多地方不带团也要买票),传来检票员的天籁之音:“你的导游证要去售票处刷张导游票。”得令,果妈屁颠屁颠地去了,仿佛在地上捡了四十元。
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修禊 节,临水祭神,消除不祥),这本来是历史上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位当时的名流出绍兴一路向南。如果是陆路,41位文人雅士峨冠博带外加小童老仆,最少也有100+人,走在山阴道上一定蔚为壮观;如果走水路,数十条船摆在鉴湖里,船桨惊起的涟漪,又是怎样的威风。
兰亭著名的“三碑”之一:父子碑——鹅池
老王刚写完“鹅”字,外面传来“圣旨到”,把笔一搁,匆匆接旨去了。小王趁虚而入,写下“池”字,于是留下了这著名的父子碑。
王羲之一生爱鹅,从鹅颈的转动中得到灵感,运用到他的书法当中。
避开了小长假,兰亭恢复了原有的宁静。让脚步和心灵慢一点、再慢一点
忽然,一位飞人驾到。
整个景区游客也就十来个,导游呢?导游呢?导游呢?没有团带,都哭晕在厕所了
昔日的熙熙攘攘,不复存在。
从容地拍了一张又一张
此竹学名:金丝乌哺鸡竹,俗称:黄金嵌碧玉
兰亭“三碑”之二:御碑。这个地方在汉朝是一处驿亭,后面就是兰渚山,亭子也叫:兰渚亭。再后来,简称:兰亭。
文革期间,被造反派砸成三段。等后来再修时,怎么也找不到中间的那段。于是“兰”字缺脚、“亭”字无头
这是模仿当年“曲水流觞”而建的:“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四十一位名流,散坐在曲水两侧,将盛满了酒的羽觞从上游泛流而下,羽觞到了谁的面前,谁就得吟诗一首,超时做不出,则必须将酒喝下。
十一人,每人作诗2首;十五人,每人作诗一首。,其他十五人则罚酒、罚酒、罚酒
这次雅集共得诗三十七首,事毕汇集成卷,共推王羲之为诗集作序。老王在醉醺醺的状态下,乘兴写下《兰亭集序》全篇28行,324字。笔势“漂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此得“书圣”尊称。
有图有文字,不复介绍
王羲之——琅琊 (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 (今浙江绍兴 ),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
遥想每年农历是三月初三,那得是在书法界多么牛X的人,才能走上此桥,挥毫泼墨
果果,希望你能沾点灵气,不要再写出——狗爬体
历代的临摹,当属冯承素最接近
转到后面
果果仰望御碑:碑高6.8米、宽2.6米、厚0.2米,重18吨,是我国江南最大的石碑。
在文革期间没有被破坏的原因就是:当时这里驻扎这一支医疗队,医治地方性疾病——吸血虫病。得知要“破四旧”,用石灰涂满碑面,写下了毛主席的《送瘟神》。那些嵌进石头缝里的白灰,现在还依稀可见。
兰亭“三碑”之三——御碑(祖孙碑)。康熙临摹的兰亭集序,二十几个“之”字,各不相同,唯有几个“一”字,全无美感。是不是他以为自己“老子天下第一”,必须一横到底
乾隆在兰亭看到祖父的碑刻,于是在背面也留下一首诗。相比祖父的字,乾隆体更显霸气。
现在是互动时间
装模作样写大字
这是新建的“太”字碑,老王在小王(献之)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被王夫人认为这一点,才是小王酷似父亲的神韵。小王羞愧难当,从此更加努力,最后成就一番作为。
玩好、练好字
结束游览,出发
真正的——清流激湍
应该就是——兰渚山
悬浮中
再歇一歇
新建的兰亭书法博物馆
玩吧,
最后给大家讲讲徐渭:青藤书屋的主人。他的人生就是四个字——生不逢时。他的母亲是父亲继室的陪嫁丫鬟,被主人染指后有的他,地位不如小妾所生。刚满月,明朝正德皇帝驾崩,五品同知的父亲没有敢在红蛋上涂胭脂。百日那天,父亲去世,酒席没有摆成,襁褓里被人指责“无父无君”。
十岁时,母亲被卖出家门,结婚当天,兄长去世“月老无常共举觞,一门吊客贺新郎”人生的难堪又一次落在他的身上。好在原配潘氏给他带来短暂的幸福,没想到妻子19岁时在幼子夭折后也随孩子去了。加上两位兄长过世、祖屋被外人占有,只能寄居岳家。落得无父无母无兄无妻无屋的境地。
吴宗宪大帅的赏识,是他人生最为豪迈的一段短暂时光。可是随着严嵩倒台,严党的胡宗宪下狱,也牵连到徐渭。在狱中装疯卖傻,长锥刺耳、斧子砸头,才逃过一劫。再后来怀疑继室红杏出墙,竟然杀妻下狱,幸得好友之子状元张元汴竭力相救,才免得一死。
纵观一生,七年牢狱、八次落榜、九次自杀、十度移家寻屋。父子三人全部入赘岳家,寄人篱下,却在身后获得“大写意画派的一代宗师”的殊荣。
参观完所有的景点,在兰亭乘游3到宋梅桥换BRT到绍兴北站,吃麦当劳乘高铁回杭州。
美好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期待夏天、期待暑假,带着果果,继续走天涯。
如果您觉得这篇游记还可以,请伸出尊贵的金手指,“顶”一下哦!!!
更多游记,请百度——《带着果果走天涯》系列
引用 一陌时光 发表于 2016-05-07 12:06:48 的回复:
有这么一位有深度的妈妈兼导游,幸福的孩子。看了此篇游记,勾起我重游绍兴的愿望 👍
回复一陌时光:谢谢
引用 zoeliuting 发表于 2016-05-09 11:04:29 的回复:
看完内心波动了一下哈哈
回复zoeliuting:那就立刻出发
引用 果果 的文字:
绍兴的河埠头,曾经发生过多少故事,比如:祥林嫂就是在河埠头被卫癞子抢去,和贺老六成亲的。
绍兴也是一个文人墨客历史人物发生事情比较集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