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航(Asia Airline)的座椅靠背印着的旅游宣传广告上有一句话,
“There is no place like Australia".
对比欧洲和亚洲国家之间连接紧密,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大陆文化,澳大利亚作为大洋洲独立的存在,反而因着这份与世隔绝的孤岛地理环境,呈现出精彩独特的风土人情。
2016年4月19号到5月2号,我在澳洲度过了难忘的两周,由于时间紧迫,出发前只计划了前一个星期,后面在路上快手攻略策划下一个星期的路线。
每个时代都不缺乏旅行家,过去人们需要学习当地人的语言,通过交谈获得资讯,借助地图去指明方向。
当代社会的旅游特征是带着手机就可走遍全球,发达的网络极大的削弱了旅游中的障碍,快手攻略的可行性很大部分仰赖于平台信息的完备性,实时性和快速响应。
尽管资讯触手可及,网络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并无二致:未知领域永远远远大于已知疆界,有效内容淹没在信息噪声中可能无处觅寻。
我想跟大家分享自助行可以参考的一些实用操作手册。这些信息并非一手,却是亲身经历,不囊括所有,远不如TripAdviser群策群力更专业,只是这些总结如果可能有所帮助,可能为大家的旅途增加一丝便利,也算攒了人品。
网络篇:
出了飞机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找个当地的运营商,办一张手机卡,让自己和世界连接起来。
澳洲有三大实体运营商,Telstra,Optus, Vodafone,另外还有不少虚拟运营商借助这三大巨头的设备提供电信和网络服务。
我之前还蛋疼的在淘宝上购买境外旅游随身无线Wifi的租赁服务,信号不稳定不说,还取设备都不方便,一天28RMB,后来听朋友说当地卡更划算,且办理手续简单,果断弃之。
对于游客而言,最简单的方式是出安检后在机场购买一张Optus推出的每天2刀澳洲境内通话免费,一天免费流量500MB的套餐(超过会收费)。预计好呆几天,在柜台处充值相对的金额,拿到卡,激活,恭喜你重返人间。
交通篇:
1,重头戏——关于澳洲廉价航空国内路线
澳洲主要有Jetstar和Tiger两家廉航供应商,提前定通常比临时定便宜不少。
如果能提前三天(72小时)以上订机票,Jetstar还有一个低价策略,同一路线同一天差不多时间段内,如果任意其他三家航空公司(Quantas,Tiger,Virgin Australia)给出的机票报价高于Jetstar的票价,根据他家推出的price-beat-guarantee,只要你懂英文,跟在线客服chat,告知他你需要预定的航班情况,他比较核实后,offer出比竞争对手低10%且免去单张8刀的手续费(所有航空在线预定必须支付),然后再发送给你一个链接,你需要立即购买才能生效。根据这个政策,四趟航线我们至少节省了120刀。
至于比价这个事情就不用我多说了吧,众多APP可各显神通。为了节省时间,我的做法是在电脑前直接去这两家的官网去搜索对比,很少有其他domestic航班比这两家报价更低。
2,机场到市区的交通
这绝对可以成为澳游中最大的槽点,因为机场到市区的铁路是私人承包的,为了收回成本,售价贵出新高度,相比欧洲主要城市低于10欧的机场通勤价,动不动二三十刀的火车票极不划算。机场通勤巴士也不便宜,墨尔本是19刀单程,悉尼是22刀。死活不鼓励公共交通啊。
如果两个人以上又没有租车,推荐坐Uber。但是Uber招车前要搞清楚自己的方向和位置,司机接单后会电话联系你。
小贴士:从悉尼机场到市区最节约方式坐400到mascot station, 3分钟,2.4刀*,然后转T2坐到central,7分钟,4刀。直接坐大巴或者train都超过20刀。
*如果有Opal卡便宜一半
3,市内交通
在城市办交通卡一定比单独每次刷卡划算,特别碰到一些优惠政策,那真的是赚到了。但是一定要记得Tap on和Tap off,上下车都要刷卡,否则就要支付该路线最高票价。
布里斯班办理一张Go卡,公交地铁轮渡通用,借助Go交通系统平台Translink,比Google准确,能很方便的制定出游时间表,票价也一目了然。
在悉尼办理一张Opal卡,机场、市区内便利店都有得卖,不记名,无工本费手续费,10刀起充,余额可退,用到负值也可出站,但不能继续坐了。所以如果从市区去机场,买一张卡,十刀就可以坐到国际机场终点站。不过从机场出发到市区的就不能这么干,会被自动判定作弊,提醒余额不足无法进站。
如果碰到周日在悉尼市区玩,那么只需要一天刷满2.5刀就封顶了。也就是说不管你坐多少趟(机场除外),公交、地铁、轮渡随意上,最多也就花2.5刀。
4,租车
如果打算去澳洲自驾,得准备好驾照公证翻译件。
各家租车公司价格实时变动很大,如果说机票提前定可以节省20~30%,那么提前关注,挑最佳时间订车省下的可能是一半以上了。
主要的租车公司有Herz, Eurocar,Avis,Budget, Redspot等。Vroom第三方平台集成了六大主流供应商,随时比价,一键订车,适合散客。
租车网站给出的是裸车价,保险另选另外付费。我的经验是如果有多段租车,那么第一次最好选择全险,因为不熟悉驾驶舱在右边靠左行,大转小转都得看灯,转盘必须按照线路走,随时根据指示牌停车让行等交通规则,零责任险必然是稍微贵一点,但是心理安慰大,有试错空间。熟悉之后再选择平台提供的普通险即可。
5,布里斯班公共自行车
在布里斯班随时可以看到街头停放的自行车租赁点,和杭州这样的旅游名城一样,这些自行车都是政府添置,免费或低价供市民游客使用的。
只需要在网站简单注册,通过信用卡支付2.2刀,它会回复你邮件,记下6位数字号码,就可以畅游班市了。2.2刀租一天,半小时内在停车点换车免费,超过半小时就有额外的收费了。abo-brisbane.cyclocity.fr
住宿篇:
除了第一天临时在悉尼市中心的普通旅馆,住宿基本分成三段,
Cairns在booking上定了Coconut Resort度假村三天,
Brisbane在同事家借住了三天,
其他路段Byron Bay,Geelong,Apollo,Melbourne,Sydney都是提前一两天在Airbnb上预定完成。(邀请码 ryoung419,新用户优惠)
如此匆忙之中,不一定会是最佳选择,但确实有一些值得推荐的亮点。
1,Coconut Holiday Resort
印象中这似乎是第一次在度假村住。
坐公汽到最近的shopping Mall也要半个小时,远离市区和旅游区的浮躁繁华,只有过来度假的人们,开来房车安静的扎营。
在Booking上的好评很高9/10,网站的房间内部图片看上去一般,主要是沙发垫床垫颜色极不具备审美水平,实际居住起来非常方便,厨具齐全,可以做饭。园区内有适合小朋友玩的各类娱乐设施。
适合家庭过来旅游,对于我们这种纯踩点游客来说并不合算,因为住了三天每天都在外出,并没有充分享受资源,反而因为交通不便而限制了出行。
话虽如此,偶尔能够体味当地人的出游方式,看到他们在豪华房车前开Party,夜间行走下月光泄撒下的椰林竹影间,吹着南太平洋的季风,这样惬意的感受人生少有。
2,Brisbane郊区同事家
同事家是180平建筑面积的单层大house,装修北欧风,简单却很干净。住着特别舒心,也是旅途中唯一能让我好好洗衣服的机会。这样的房子售价是30万刀,折算人民币只要150万。北上广深不相信眼泪,而这里有的是大把阳光。
3, Byron Bay仓库房
不推荐。
4,Geelong @Kismet
Geelong是大洋路的起点,和Melbourne的距离只有一个多小时。如果要自驾去大洋路,推荐去这家@Kismet,专门提供民宿的家庭。全家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小装饰让房间家庭氛围。隔壁住在德国来的一对小年轻,过来澳洲旅游一年,看他们专门的潜水证,聊潜水的感受,拍摄的各种潜水的视频。
关于潜水的话题也出现了一个小插曲,父母是意大利人却在德国长大的Laure说很不能理解澳洲提供的通过三天的短期训练就拿到Diving Lisence的课程,因为在德国,必须要在有人监视的情况下潜水证上的训练记录达到30次以上才能独自潜水。对她而言,如果不能认清自己在做的事情就随便开始,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
比起澳洲人成天party喝酒,急于求成,德国年轻人骨子里的较真态度一定会碰撞出Culture shock。
第二天的早餐,吃到Laure亲手制作的正宗pizza,Cheeze的浓郁从口齿间溢出。想起DH里的一个场景,Nora吃到意大利后裔Tom手工做的Pizza,feels like I am died and go to Italy。
45岁的女主人Melinda是澳洲人,20年前在去加拿大工作时,认识了同在教会合唱团的Patric,一年后两人就结婚了,两人育有一儿一女。虽然四年前Patric失业,而本来在经营教会学校的Melinda也因为政府干预只好搁浅,在Airbnb和Booking经营民宿,反而获得足够的收入供小孩上私立学校。他们有着虔诚的信仰,并没有太多汲汲营营赚钱的欲望,认真持续维系好自己的品牌,性价比极高。
5,Apollo Bay
回来路上经过了Apollo Bay, 运气好挑选的这家完美的花园阳台房,房东Ken年轻的时候专门从事酒店业,一切布置都按照四星级标准,一开门就有Garden View,赏心悦目。
入住当天Ken去Geelong修理他的超大SUV了,谈起旅游计划,他略带自豪的说道,6月底7月初趁着小孩放假的时候,开着房车带全家去中部红沙漠待两个星期,因为那里是他和老婆第一次认识的地方,25年前两人就认识,后面又不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11年前重新聚在一起,这一次两人再也没有分开。所以今年的沙漠之行对他们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重温曾经的浪漫。
曾看到过很多新闻说小夫妻环游世界,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是情侣之间最佳相处方式,也看过不少社会学调查说明什么才是幸福稳定持久的婚姻生活秘诀。那些事业成功的人通常家庭也经营得很温馨,是因为他们对所有事情都怀有热忱,能感知对方的需要并积极创造幸福瞬间。
小李子和凯特主演的《革命之路》对中产阶级夫妻“七年之痒”的入骨刻画让我还记忆犹新。在生活日渐平庸之后,丈夫和妻子对理想生活的期待和坚持产生分歧,最后妻子因为对生活极度失落,对丈夫极度失望而选择了自杀式引产。无论是稳定的物质条件,契合的价值观还是和谐的夫妻生活,最终决定是否能走下去的还是两人的成长轨迹。如果一方精神方面的追求走得太远而超过另外一方能接纳的程度,那么超前的哪一方极容易陷入抑郁情绪,内心得不到理解的苦闷中。
所以在结婚前,要养成平和的心境,无论情景如何跌宕起伏,也保持最初的定力。
6,Melbourne
他们家应该是我此次旅游的最佳体验了。一楼的布置荟萃全球风情,复古壁龛柜摆着老式打字机,鸟笼悬挂在柜顶,书柜里全是食谱,墙壁挂着他家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照片。而且在卫生间有各类当地旅游信息推荐,墨尔本哪里好吃,哪里好玩。
路线篇:
只有将高效决策变成惯性模式,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完成更多事。
当然,没有哪件事情是完美的,这次旅途也留下了不少遗憾,比如专程赶到布伦小镇跳伞,却因为天气原因取消,导致后面也没有去布里斯班城郊全澳最大的动物园,没见到考拉和袋鼠;只去了东海岸线,西边的Perth,北部的Darwin,中部的红色大沙漠都没有涉足。
但是在短短十二天里,一路经历了在Cairns坐缆车在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forest)中漫步,坐游艇去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浮潜看珊瑚和Nimo,爬上澳洲大陆最东边的灯塔(Byron Lighthouse)吹海风,在黄金海岸(Golden Coast)起点附近撒野,骑行一天环绕Brisbane市区,夜间在穿行在市区码头间的轮渡上遥望星空辨识星座,自驾在大洋路(the Great Ocean Road)沿路观景点停车瞭望,被Geelong的木头人偶震惊,在十二门徒(Twelve Apostles)领略沧海桑田的变迁,登顶Melbourne市中心的战争纪念馆四角初瞰墨尔本的四条主道,乘坐悉尼游轮看歌剧院(Opera)360°无死角的经典曲线,在Darling Harbour喝Sparkling,在Rocks闲逛集市。。。
旅途鲜少有啤酒欢歌,激动人心的极限时刻和摄人心魄的美景,更多的是不停走错路的窘迫,边走边计划下一个目的地的匆忙,以及和陌生环境之间不断的试探,犯错,熟悉。厌倦疲劳或者痴迷上瘾,似乎仅仅只在一念之间,又或是一刻之隔。沿途不断书写人生轨迹,壮美的风景和那些移民的故事交相辉映,可能这样踩点一样的旅游并没有闲坐海滩吹海风晒太阳来得放松,但是变化才能让视觉刺激在大脑皮层强化,联合着情感共鸣,结束后串联起来的记忆珍珠会愈发烨烨发光。
【热带雨林探秘Kuranda Topical Rainforest Skyrail】
整个热带雨林就是一部完整的百科全书,里面的动植物种类之繁多,生物学家终其一生也无法识尽。
前一天下午在Skyrail上预定了一日游行程,第二天大巴来酒店接,从Smithfield Terminal出发,乘坐了库兰达的缆车上山,依次经过了Red peak和Barron Falls两个中转站,最后到达位于一千英尺以上的Kuranda村落。
经过Red peak的时候,免费导游为我们介绍了热带雨林特有的“Basket tree”,因为这片沿海的热带雨林地表成分与岩礁相似,地下水特别稀少,树枝只有朝上长才能积蓄足够的雨水不至于干枯致死。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BBC关于热带雨林的纪录片,在雨林生长的树木,只有踮起枝尖拼命长高,吸收阳光才能最终成长为高大的乔木。而那些开始就落后于周围小伙伴的,三个月后因为个矮吸收不到阳光,最后只能躲在乔木下停止生长甚至死去。在沙漠的胡杨林则是将根深深的扎在地底,亦是为了吸取更多水分。
一个拼命朝上,因为阳光是稀缺资源,一个努力向下,因为水分是活命元素。
无论方式如何,大自然的物种都在适应着自身的环境。高度密集,资源匮乏的环境下,个体必须倍加努力才能谋得一席之地,正如同当代大多数中国青年们的现状。
后来走到Kuranda村落,和一家小书店的老板讨论了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丢失是多么可惜。昆曲鲜有人吟唱了,京剧和变脸几乎仅仅存在于历史中。殊不知,在房价和丈母娘的双重逼迫下,在游戏和动作片的双面刺激下,我们残缺的不仅仅是单调的青春,更是因为过于趋同“向前看”的价值观带来的爱好单一,目标明确的“被动”人生选择。
沿路经过了隧道,吊桥,路过瀑布垂直倾泻而下,生动的火车之旅也颇具浪漫。
从Kuranda村庄回Cairns的火车让我想起了去年3月初去克莱蒙旅游,爬上火山(Puy de Dome)后坐小火车下山的场景。又想起后面去Abisko看极光,回Kiruna的时候乘坐的当地火车穿行在一面是雪海莽原,一面是一望无际的托衲湖,放佛电影《雪国列车》里的场景。
世界上有那么多美好的Natual resort,几乎每一座National Park都有着摄人心魄的壮美,然而它们却并不向所有人开放,只有真正愿意深入腹地一探究竟的才能赏析这大自然的馈赠。
如果你看了如此这般的美景,断然会更加珍惜自己有限的时光,对生活中的一些得失也不会那么计较了。
【大堡礁浮潜Moree Reef Snorkeling】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因其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珊瑚礁的瑰丽色彩而被CNN评选为世界七大自然奇迹之一。
CNN版七大自然奇迹包括: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澳大利亚大堡礁(世界最长最大的珊瑚礁群)
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像
尼泊尔、中国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
非洲维多利亚瀑布
墨西哥帕里库廷火山(世界极年轻的火山)
两极极光
*愿我有生之年能将这些地方一一走遍。
大堡礁被开发得比较成熟的两个热门景区集中在降灵群岛(Whitsunday Island)和凯恩斯 (Cairns)地区。和许多国内景点一样,一旦到达当地,会被各个五花八门的旅行社的宣传整得头晕目眩,不过一般来说各家提供的服务和价格都大同小异,不用耗费太多时间比较哪家更优质。直接根据入住酒店的推荐来挑选没错的。
根据前台接待员的建议,我们选择去Moore Reef,在海中间搭建的Platform上,而不是距离近的岛上。因为Platform容量有限,每家旅游公司只占自己的地方且相隔较远,而不像岛上面可能很多个agency都带团过去,可以有效避免和许多人扎堆挤在一起,游都游不动的情况。
我事后又做了功课,可以跟大家简单的介绍下这两条经济适用型潜水路线。
布里斯班都有去汉密尔顿和凯恩斯直飞的航线,确定了城市,也就确定了二选一的路线。
降灵群岛路线,从艾莉海滩(Airlie Beach)出发,主要通勤的岛屿有白日梦岛(Daydream Island),汉密尔顿岛(Hamilton Island),以及降灵主岛上的白天堂海滩(White Heaven Beach)。其中白日梦岛,汉密尔顿岛都有小型机场,可以搭飞机来往。而乘坐游艇则可以选择从任意三个地点出发,到达更远的白天堂海滩,体验出海巡游的凉爽。
CruiseWhitsundays有很多不同的体验活动可供选择,网站上的种类也支持中文,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只要分清楚自己需要的是纯交通,还是带早餐,带浮潜,带水肺,带直升机等等不同程度的体验,就可以做清晰的选择。当然选择和预算也息息相关,由于价目表格繁多,无法在此不负责任的总结。最佳方式是电话咨询。
凯恩斯路线,从凯恩斯出发,主要的通勤岛屿有近一点的Fitzory Island和Green Island,以及Moore Reef的平台,MagicReef Cruise是直接去Moore Reef的,Sunlover Cruise提供Fitzory岛和Moore Reef之间通勤的路线,可以把岛上和平台两种玩法都体验一次。
我的建议是,如果专程想去看珊瑚礁浮潜或者水肺,最好直接选择去Moore Reef,黄金海岸免费沙滩有的是,除非时间真的排得太满没空去海边,不然不要浪费在Green和Fitzory上。
和降灵群岛不同,凯恩斯的Moore Reef基本活动是包括浮潜和午餐的,而根据当天心情,又可以在现场额外选择水肺,直升机,小型潜水艇,按摩等附加活动,相对更灵活。
【拜伦小镇观灯塔Byron Bay Lighthouse】
本来是打算去Byron Bay跳伞的,因为据说这里可以升到最高,俯瞰整个拜伦小镇,然而天空不作美,提前一天妖风大作,我们被告知活动取消,失落的心情跌至海底。
Google告诉我们这个小镇有澳洲大陆东极点的灯塔。
整个澳洲环海岸线拥有超过250处灯塔,在航海发展史上,灯塔作为夜间和风暴中为远处的船只指明岸的方向,防止他们因为视线受阻而触礁,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全面覆盖,灯塔的作用削弱,演变成观光和教育基地,常常有一些展览活动可以在此举行。一个缺少文化的国度,只有自然历史,缺乏人文痕迹,灯塔作为孤岛见证者,是到此一游最佳标地。
说到历史,回想起小时候接受的历史和政治教育,竟然想不起来完整的朝代了。很多人诟病中国的历史章节都是死记硬背,记下来的那些年代人物和主要事件在考试过后就全丢光。而西方的历史教育一般都从社会背景和经济发展角度分析,该事件是在怎样一个舞台发生的,且历史一般结合地理一起集中教学,这样更可以折射出自然环境和资源对地区风俗和民众性格的塑造。
本科就读于一所还算不错的高校,周围的同学差不多代表了国内中上游水平的学生,不乏多才多艺的牛人们,从编程奇才和科研创新小能手,到绘画和音乐才能突出的文艺青,当时深感巨大压力,似乎别人都是无法比肩的存在。
然而现在回顾起来,竟然很少有思辨思维和表达能力强大到让我折服的同学,大多数人都习惯按照技高艺精的工匠标准去评定一个人是不是“大神”,因为直观推理是有特长容易得奖,简历好看了容易进好公司,拿更高薪水。却鲜少看到学生真正对什么有强烈兴趣,更少人会去刻意训练强化辩证观物和推理演绎的元认知逻辑。
社会焦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导向,而教育的结果又直接影响下一代的集体风向。如果源头错了,会陷入女士们常常经历的减肥-失败-抑郁-暴饮暴食的恶性循环。
所以,趁最能够吸收知识的时候,多读读国外历史书,条件允许多去外面看看,从第三方视角去考量世界,会逐渐培养出独立的认知,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不轻易被人洗脑。
回来的路上又路过黄金海岸,索性跑过去在沙滩上摆Pose。
【布里斯班环市骑行City cycling in Brisbane】
从Byron Bay回来第二天就去班市还车,还车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终于无故障完成了第一次自驾游。
接着就在自行车停车点开始租车了。班市不大,自行车骑行环绕市区是最佳游览方式,从还车点附近的植物园出发,我们沿着布里斯班河岸,穿过了Victoria Bridge来到South Bank。
停歇在Kangaroo Cliff Park看澳洲人攀岩。
穿过南岸公园花藤人行道,
经过美食植物园(Epicrious Park)鉴别各类果蔬。
又由William Jolly Bridge回到北岸去罗马大道公园(Roma Street Parkland)
在一个商圈吃了新上海酒店的生煎包,然后就坐轮渡环游看夜景。
通过手机上的Google SkyMap看星辰,找到人马座和南半球专有的南十字星座。
特别搞笑的是维多利亚大桥上包起铁栅栏,类似国内小区地楼层的防盗窗,并不是为了防止行人不慎掉落,而是为了阻止轻生的人在此跳桥自杀。澳洲收入高,福利好,环境也不错,纯Easy模式,可还是有不少人想不开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昨晚看了一部民间记录片《2元女子宿舍》,讲述的是吉林省一个小镇上,开在流动劳务市场中心的2元女子宿舍的故事,里面居住的人大部分都是被丈夫抛弃,儿女嫌弃而出走的农村妇女。其实她们并不是不能走出那里,也不乏嫁人重新开始的出路,但是生活经历中受到的创伤会让她们陷入受害者怪圈,短暂离开後不久又会到这个临时的“家”,采访中她们的语气悲观认命,没信心去接受更好的生活状态,好像再也逃不开那根魔锁的诅咒。
钱没了,还可以再赚,家没了,还可以再建,一旦心伤了,可能就真的回不去了。任何时候,也不要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墨尔本初探Explore City】
从布里斯班去凯恩斯的飞机上看旅游杂志,无意间瞟到新开在墨尔本的添好运,想起上次在香港路边和赵文皓到处找地方吃外带的窘迫场景,决定再给这家店一次机会,下飞机取到车就直接过去了。
吃完就上高速来到Geelong,路途中已经见到大洋路的痕迹。
大洋路回来后我们再次经过了墨尔本,不愧为大城市,市区的交通比布里斯班复杂不少。又碰上周末,路过维多利亚大剧院时,刚结束一场表演,不少人走出剧场搭乘有轨电车。
晚上在当地的餐馆吃饭时,店里waitress推荐我们去不远处的Shrine of Remembrance。这算是墨尔本的地标之一,登上二楼可以从四个方位看到四条主干道的车流攒动。不远处的西南方向有帆船,典型的澳洲风情画。
还车时走高速,上下高速的闸道时而汇合时而分叉,高速和普通路段在地图上共用一条线路很难区分,不熟悉路况加导航的滞后让我走错了三次,不是忘记上去了,就是下来早了,来回折返让我纠结不已。
建议即使备着导航也在上路前过过细节,脑子里演绎一遍后,对于路口的出现提前有预判,不至于一不小心就走错,等待你的就会是不断绕大圈的郁闷。
与悉尼相比,墨尔本街头随处可见女王的元素。Aussie们对他家女王的爱戴还是可见一斑的,可是女王不是英国的么,怎么澳洲也来凑热闹?这就不得不说说澳大利亚的政体结构了。
世界上现存的主要政体结构包括联邦制(Federation),单一国家制(Unitary State)和君主专制(Absolute Monarchy)。复合国家制中由有一个邦联制(Confederation)的概念。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单一国家制,由国家集权管理主要政务,可以选举地方政府,分配出部分地方自理权,行政主体是自上而下的。单一国家又包含立宪制(Unitary MOnarchy)和共和制(Unitary Republic)。区别两者的就看有没有一个名义上的天皇或女王。大多数亚洲国家和部分欧洲国家是共和制,例如中国和法国,北京和巴黎秒杀其他地方政府。而日本和英国因为封建社会朝资本主义转型时不够彻底,所以保留了世袭的皇室。但他们基本没有实际政权,只代表国家形象出席某些仪式。
曾经的殖民地国家主要是联邦制,即由两个或以上的政治实体结合而成的国家形式,例如美国有50个州和1个特区,澳洲包括6个州和两个特区。联邦制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地方特征相差较大,且没有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央政府能集中管理,例如德国富得流油的拜仁州根本不把柏林放在眼里,所以采取分州而治,由每个州贡献出一部分选票来决定国家政务。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也变为联邦制国家,应该是地盘太大,集中管容易出问题。
君主专制的国家目前不多了,君主拥有宗教首领和世俗首领的双重身份,典型的封建社会残余物,目前所剩不多。包括文莱和阿曼的苏丹,阿联酋的国王,卡塔尔的埃米尔,还有梵蒂冈的教皇。
邦联制是由若干独立国家组成的松散国家联盟,中世纪后期从宗教的圣光中走出人性之光,还没有国家概念,为了更好的促进相邻地域相互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尽可能的降低交易成本,邦联的概念曾经流行一时,也确实促进了经济体的整体实力。后随着历史演进,逐渐固化为国家。目前现存的邦联包括欧盟和独联体,本来是十分美好的概念,然而因为某些国家拖后腿陷入了衰落的深渊。
说了这么多,好像跟澳大利亚没什么事。好吧,现在公布答案。有一个独特邦联叫做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由53个主权国家组成,成员多为前英国殖民地或保护国,伊丽莎白女王作为英联邦元首,被这些国家共同拥戴。另有16国小分队组成英联邦王国(Commonwealth realm),构成了迄今现存的最大共主邦联(Personal Unian)。
这些国家之间互不制约,也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只是因为共同的语言--英语,近似的文化制度--英国的金融体系和社区模式,相同的历史背景--都是英国人的后代,而维持自由平等的关系。
澳洲的执政党多为共和派,多次号召退出英联邦,但由于伊丽莎白二世尚在位,而民心还是需要女王的安抚,所以没有通过议案。共和党就打算等女王退位之后再重提此案,哪知老人家成了最长待机女王,惹得多少政客到退休都没看到政治抱负实现的那天。
在机场还车后,距离去悉尼的航班还有6个小时,再重新回市区交通费贵,而且来回也玩不了多久,想了半天,又不能在机场耗着,就随意坐了901公交来到距离机场不远的一个小镇的shopping mall。
这里不算繁华,却足够便利,主要的超市,零售店和专营店隔几个小区就由一个扎堆的商场。其实如果够勤快,在这里找份工作安居乐业,无聊是无聊点,但有蓝天白云,食品健康,不失为另外的一种生活方式。
【大洋路自驾Great Ocean Road Drive】
从Geelong出发后,我们制定了上午先走A1公路切换到到达十二门徒(Twelve Apostles), 下午走大洋路经过Johanna,然后绕开Cape Otway,直接去Apollo Bay,休息一晚后,第二天路过Wye River,Lorne,Aireys Inlets,Torquay,最后回到Melbourne。
地标 -- Lock Ard Gorge
* Lock Ard Gorge的命名来源于19世纪,从英国驶来的Lock Ard号在此触礁坠毁。因为浓雾天气,船上人员没有看到Otway灯塔上发出的警示灯,等到大雾散去已经为时已晚,船只来不及刹车或转向,触礁沉没,除2名青少年获救外,其余人员全部遇难身亡。为了纪念这场灾难,将此地命名为Lock Ard。
地标 -- London Bridge
* London Bridge 因为酷似伦敦桥而得名。本来外端和大陆端是连在一起的,1990年1月连接处意外崩塌,留下两个在外端的游客无法返回大陆,最后出动直升机才得到解救。
地标 -- Twelve Apost
* 十二门徒其实一开始就只有9根石柱,而且最初淳朴的当地人民称呼他们为“母猪与小猪们”(Sow and Piglets),后面为了发展旅游业,改名为Twelve Apostles这么高大上的名字才吸引来众多游客。
因为海浪的侵蚀,这些石灰岩以每年2cm的速度被逐渐瓦解。
喜马拉雅山也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长高,不过以后可能会降低。
山一向是坚固的象征,却像人的头发一样,每天都在默默变化。只是变化太慢太缓,好像永远都是一个样子。沧海桑田的变换一直都在上演,从未停止。
澳洲独占大陆,四面环海,按理说环海公路不少,为何单独位于维多利亚州的大洋路如此出名呢?
这段公路是在一战归来的老兵们为了几年在战争中死去的战友而建设,除了这样的象征意义,故事背后还有小故事。
当初士兵们回澳洲后,零散的分散在西奥罕有人迹的地区,而一战期间,陡峭的西南片沿海带只能通过船只靠海或伐木进林的方式进入。国家公路董事会主席就号召征集这些士兵们建设公路,这样一可以解决退伍士兵的就业问题,二可以连接起分散在沿路的村落,并能有效促进林木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所谓要致富,多修路,这是宇宙通用真理啊。
私人集资筹募建造成本,通过后续运营公路收取高速费用而回收成本,一旦赚够约定盈利额后,就将这条公路赠送给政府,游客也可以免费行驶了。功在当代,造福后世。
想起来国内”四通八达“的高速收费站,最早一批高速网络于1988年通车,但愿我们也能有收回成本直到全线免费的一天。
沿路在Johanna看到波高极大的海浪,不完全推理应该是潮汐能带动着海水朝岸边奔腾而来,而海底地势落差极大,例如从海平面负15米上升到负10米,就会被推涌形成5米高的大浪。
接下来,我要编一段心灵鸡汤了。“反推之,人亦是如此,如果水的容量类比为人的能力,当你处于低位时,不要兴风作浪,要积累你的能力,扩充你的容量,一旦你被潮流推向了高位,势不可挡,威力自现。”纯扯淡。。。
【悉尼市区一日闲逛Sydney City tour】
悉尼一日游逛了Darling Harbour,看了Opera house,去了Rocks区的本地集市。全程没有购买任何物品的我,跟一位卖拼图的大叔相谈甚欢,被赠送了一副拼图。
回国后拼凑出来,是澳大利亚的国宝,鸵鸟和袋鼠。大叔跟我们说,这两种动物是澳大利亚的象征,因为它们永远只会前进,不会后退,就像澳洲人一样。
我也不会回头。
【全文终】
*粗体高亮部分为建议Google搜索关键词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