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德重勤问俗轺,
漫随竹马入风徭。
南塘春色浓于酒,
佳句争传第一桥。
前面介绍过奉贤古华园(见《跻身园林五星级 集大成者古华园 》)。
其实,说古华园集大成,除了亭台楼阁外,古桥也是其中的主要部分之一。古华园现有22座形态各异、体量不等之桥梁,而且座座桥名在奉贤地方志史书上都有记载,可算是桥桥“有案可稽”。
其中,有不少便是直接搬迁过来落户古华园的。比如南塘第一桥(见【附录一】)、香花桥、小云台桥、接秀桥等,还有飞虹桥和启秀桥(见【附录二】)。可以想见,这些古桥的原来状态:有的似是年久失修,有的恐是早已废弃。搬迁来公园,便成了古迹保护的最好选择。
其余的均为仿古桥,因种种原因,只能是依样画葫芦复制仿造过来。好在都有历史有文化,假以时日,这些有传说的仿古桥,自然而然亦会慢慢“存活”起来。比如同心桥,里面就有一个活生生的类似廉颇、蔺相如这样“将相和”的精彩传说(见【附录三】)。
这22座桥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品亭曲桥”了。这是一座建于古华园西湖南侧的曲桥,桥上建有三座凉亭,东亭名曰“水香亭”,中亭名曰“水绿亭”,西亭名曰“水明亭”。三亭名称,分别为著名书法家林中兴、赵冷月、胡问遂之墨迹。由于此曲桥有十多曲(比九曲桥还多几曲),三亭又呈“品”字形布局,故被形象地统称为“品亭曲桥”(见【附录四】)。
在上海,多桥的公园也不少,然而像古华园这么多桥的公园,并不多见。似除了闵行区的水博园(该园现有移建仿建古桥近50座),恐无人能及了。不过,同样是移建复制,水博园除个别,绝大部分都是外省市的桥,而古华园的桥却全都是奉贤当地本乡本土的,因而更难能可贵。
同一画面三座桥。
南塘第一桥。长25.8米,宽3米,拱跨7.6米,两边石阶各27级。南塘第一桥原位于南桥塘莲峰庵(南桥镇东街)南侧,因位于南桥塘东头,故称南塘第一桥南塘第一桥。初名乐善桥,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改今名,为故时南桥一景,清嘉庆四年(1799年)更为今名(又一说为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今名)。现桥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又一说为同治元年1862年)由陈太彤兄弟、吴文豹等捐资重建的。1983年迁建于南桥镇古华公园超然堂前。
清代嘉庆年间诗人汝霖有赞桥绝句:
先德重勤问俗轺,
漫随竹马入风徭。
南塘春色浓于酒,
佳句争传第一桥。
讲述的就是该桥旧时的风貌。
2000年该桥被公布为奉贤县(现为奉贤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附录一 】
古华园中的这座双亭桥,亦名同心桥 。在奉贤县齐贤乡中行里的潭港河面上,东西横跨着一座外貌平常的石桥。相传在明朝那阵子,这座桥可壮观呢!根本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开始,这座桥只是一座普通的小石桥。后来北行出了个文状元,他的岳丈 家却在南行;而南行这时候也出了个武状元 ,他的岳丈家却又在北行。文武两位状元走岳丈家,经常南来北往,文状元来往坐船,武状元来往骑马,他们来的来,去的去,互相炫耀排场,十分热闹。时间一长,武状元看看文状元鼓蓬扬帆进进出出十分气派,心里很不舒服,心想我武场 夺魁,又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他这个摇摇笔杆子,耍耍嘴皮子的就如此威风,日后还不知会怎样呢?于是就出钱请了能工巧匠,拆了小石桥,造成一座低拱石桥。由于那桥洞被有意造得低而窄,使文状元不得不将大船改为小船,而且过桥必须倒桅落蓬,大大煞了文官的威风。文状元见武将如此可恶,心里十分气恼,心想他一个武夫,胸无点墨,胆敢如此捉弄我,我也不是那么好欺侮的。于是也出资邀了能工巧匠,在环龙桥的桥面上造 起一座既低又窄的石牌坊 ,使武状元过桥时必须下马步行,以此来挫挫他的锐气。
一天,文状元的小船刚到桥下,武状无也正牵着马,欲过石牌坊。两人狭路相逢,文状元站在船头讥笑道:“老兄,今天可看到你耍下马威了。”武状元当然不甘示弱,捶胸顿足大骂:“老弟 ,我虽下马,还有威可使,只是难为你要从我的胯下慢行,一点无威了。”两人唇枪舌剑,一来一去,斗个不止。
此事被当朝老太师知道了,就奏请皇上御笔雕刻在石桥上,命令文武状元 以及百姓过桥时都得下马、倒桅落蓬。文武状元见此事惊动了太师和皇上,心里也十分惭愧,想想不该为一点"面子"而意气用事,两家从此同心言和 ,愿共为家乡建设出力。一段无谓的公案才以“同心和好”而了结。
直到现在,人们还可以在这座桥上隐约看到 御笔所书“同心桥”字样。【 附录二 】
透过仿古建筑看同心桥。
启秀桥。
飞虹桥。
小云台桥。
由于造桥工匠之疏忽,将上述 “飞虹桥”和“小云台桥”这 两座桥的名字搞错了。“小云台桥”之“台”字顾名思义是平台,而不是拱桥,历史上有记载,这座桥原在南桥镇 南街云台弄底,小云台庵 西侧,清光绪后期建造,原为小木桥,上世纪二十年代改建为双拼石板桥 。 而“飞虹桥”有两重意思,一是该桥是单孔拱桥,其形状宛如一轮彩虹;二是该桥北侧是一座土山岗,岗上 原有“山泉”(人造)喷泄而下,由此在桥边 水潭中溅起水花,在阳光照射 下,人在桥上就能欣赏到“水花飞溅彩虹映照”的景观,桥北侧就名副其实地成为“飞虹桥”了。 【 附录三 】
禧寿桥。
香花桥。
接秀桥。
见山桥。
碧波桥。
两桥共处一画面。
泽秀桥。
枫亭桥。
聚秀桥。
泽秀桥。
继芳桥。
透过仿古建筑看三曲桥。
迎春桥。
这22座桥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品亭曲桥”了。这是一座建于古华园西湖南侧的曲桥,桥上建有三座凉亭,东亭名曰“水香亭”,中亭名曰“水绿亭”,西亭名曰“水明亭”。三亭名称,分别为著名书法家胡问遂、林中兴、赵冷月之墨迹。因此曲桥有十多曲(比九曲桥还多几曲),三亭又呈“品”字形布局,故被形象地统称为“品亭曲桥”。【 附录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