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只是平静安详,生活也可以是远方的路!
第三天:2016.4.22
大约来到伊斯坦布尔的人,没有人会不去那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和地中海的黄金水道博斯普鲁斯海峡(Strait of Bosporus)。博斯普鲁斯在希腊语中是“牛渡”之意。传说古希腊万神之王宙斯,曾变成一头雄壮的神牛,驮着一位美丽的人间公主,从这条波涛汹涌的海峡游到对岸。海峡因此而得名。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 1952- ,当代欧洲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学巨擘,看这本书的时候,在网上查看了作者)在他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书中写道:“假使这城市诉说的是失败、毁灭、损失、伤感和贫困,博斯普鲁斯则是歌咏生命、欢乐和幸福。伊斯坦布尔的力量来自博斯普鲁斯。在伊斯坦布尔这样一个伟大、历史悠久、孤独凄凉的城市中游走,却又能感受大海的自由,这是博斯普鲁斯海岸之行令人兴奋之处。”
来到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天,我们在Eminonu码头登船出海,去体验那歌咏生命、欢乐和幸福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去感受他所说的那大海的自由,去体味那来自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力量。
Eminonu码头就在耶尼清真寺不远处,依偎着加拉达大桥(Galata Bridge)。
停靠在码头上的华丽游船,是海边的零售小店,它们不会离开原地,靠近海面的船舷已经长满了绿色苔藓。
冷清的码头
耶尼清真寺伊斯坦布尔名胜之一,虽说是“新”清真寺,却也建于1567-1663年。
码头旁边的加拉达大桥(Galata Bridge) 被视作是伊斯坦布尔 的代表建筑,160年前这座桥是城市的生命线。它起初是由木头建造,后来由石头,再后来转变为混凝土,它是连接东西方的纽带。“每当你站在这里远眺伊斯坦布尔,一辆辆的汽车驶过你的身边,你会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国王一般。”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凯末尔 曾经这样形容这座桥的意义。
在伊斯坦布尔期间,我们每天都途经这座大桥,走向我们的参观景点。
伊斯兰教的谚语说,古兰经诞生在麦加,读者在埃及,珍藏在伊斯坦布尔。在伊斯坦布尔,只要举目四望,总会有宣礼塔映入眼帘。据说在这古老的半岛上有500多座清真寺,眼前的这两座教堂就是最有名的蓝色清真寺和耶尼清真寺。
走过加拉达大桥时,你永远可以看到钓鱼人,他们每天风雨无阻的来这里垂钓,是享受也是收获,最多的时候,每天可以钓到10公斤左右的鱼。
登上船头,一片蔚蓝
眼前一座美丽的大桥,却不知其名(当时忘记问导游苏坦了),回来在网上也没有查找明白。
船驶离港湾,驶向博鲁普鲁斯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 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是沟通黑海 和马尔马拉海 的一条狭窄水道,与达达尼尔海峡和马尔马拉海一起组成土耳其海峡(又叫黑海海峡),并将土耳其 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隔开来,全长31.7公里,从海峡出发可以通向欧亚非三个大陆。
穿过博斯普鲁斯(Bosporus)海峡大桥,这座1973年建成的世界第四大吊桥,也有人称它为阿塔图尔克大桥。
大桥连接着欧亚大陆,桥身用两根巨大的钢索牵引,每根钢索由11300根4毫米的钢丝拧成。桥长1560米,跨越水面1074米。桥的近旁就是迈吉狄清真寺。导游苏坦说,从这个角度拍摄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和迈吉狄清真寺的合影,是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名片,可惜我的照片大桥还算全的却不很清楚,挺清楚的照片吧,大桥又不全,没脾气啊!
博鲁普鲁斯海峡大桥是一座吊桥,位于海峡南端的最窄处,桥的两头各有一个“门”字形165米高的桥塔,桥面离海面64米,可以并排行驶六辆汽车,不准行人通过。大桥的正中有一道白线,白线以西是欧洲 ,白线以东是亚洲 ,大桥宛若长虹飞架在海峡西岸欧洲 的奥尔塔科伊(Ortakoy)和东岸亚洲 的贝伊勒尔贝伊(Beylerbeyi)之间。
船穿过第二座大桥
鲁梅利和阿纳多卢两城堡间是海峡的最窄处750米,中流深度36.5米到124米不等。这座桥叫征服者大桥也称为苏丹穆罕默德大桥(Fatih Sultan Mehmet Koprusu),大桥就在鲁梅利古堡附近。于1988年落成,以征服拜占庭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名字命名。大桥总长 1510 米,跨越海面部分为 1090 米,比第一座大桥长 17 米,是世界第六大吊桥,桥下有一座红色建筑。这两座大桥长的一个模样,只能依靠附近的标志建筑来区分。
国界可以分开两个国家,有时却分不开一个村庄,洲界可以分开两块大陆,却分不开一座城市,海峡两岸有着伊斯坦布尔的过去与现在,有着伊斯坦布尔不朽的传奇。海峡在流动,历史却凝固在这里。
鲁梅利城堡(Rumeli Hisari,意为“欧洲城堡”),世界上最美丽的军事建筑。1452年,穆罕默德二世为了围攻君士坦丁堡,选择了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狭窄的地方,仅仅用了短短的四个月,就建起了鲁梅利城堡。这座城堡正好在1391年巴耶塞特一世苏丹修建的阿纳多卢城堡(Anadolu Hisari,意为“亚洲城堡”)的对面。
在伊斯坦布尔,尤其是行使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会有种时空的位差,欧洲距离亚洲有多远,它仅仅隔着眼前的这条河,历史和现代有多远,他仅仅隔着不远处的一堵墙。
建于1348年的加拉达塔(Galata Tower)一座中世纪石质高塔,耸立在金角湾北岸,这座高66米、锥顶圆柱形的建筑,是伊斯坦布尔的地标,也是这座城市最高的军事要塞。
朵勒玛巴赫切宫(Dolmabahce Palace)1856年完工,又称新皇宫,奥斯曼新巴洛克风格,这里曾居住过六位奥斯曼帝国苏丹,是我们下午要去的景点。
契拉昂宫(Ciragan Palace)1874年建筑,与多尔玛巴赫切宫相邻,现在是契拉昂凯宾斯基酒店(Ciragan Palace Kempinski),世界最奢华的酒店之一。
也许是宫女打翻了烛台,也许是御厨的炉子走火,1910年1月的一天,契拉昂宫火光冲天,大火烧毁了宫内所有物品,契拉昂宫虽然废弃了,那精美绝伦的石头主体却毫发无损。1987年,曾经皇家花园的契拉昂宫盖起了新酒店,皇宫的主体建筑成为酒店最为华丽的一部分。
迈吉狄清真寺(Mecidiye)1854年为苏丹避暑做礼拜而建,就在博鲁普鲁斯海峡大桥旁边,伊斯坦布尔的明信片建筑。
郭克苏宫(Goksu Pavilion),建于19世纪中期,名字来源于博斯普鲁斯海峡湍急的水流,为苏丹帝王夏宫之一。
Kuleli军事学校,建于1860年,它有两座造型像巫婆帽子的塔楼。
当船行走在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金角湾及马尔马拉海的交汇点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昨天去过的曾经的奥斯曼帝国中心——托普卡普皇宫,围起老皇宫的沧桑围墙也清晰可见。
克兹塔(kiz kulesi),也叫女儿塔,它是伊斯坦布尔浪漫情调的象征,最初建于12世纪拜占庭时代,用于航海的灯塔。传说,有一位皇帝,非常钟爱他女儿,有一天他梦见女儿被蛇咬伤,他就把女儿藏在这个塔里,蛇藏在给女儿送饭的篮子里,皇帝钟爱的女儿最终还是死在蛇的口中。
发挥我这电单长焦距的优势,把少女塔拉近点,仔细瞧瞧。
海峡两岸布满色彩斑斓的建筑,大多是别墅。左岸欧洲的建筑已经显得拥挤不堪,还停靠不少大小船只。
而右岸的亚洲倒是疏密有度,优雅别致。
海鸥在天空飞翔,游艇在海峡滑行,乘着小船捉鱼捕虾,好一副优哉游哉的闲适生活。
站在甲板,看着眼前飘过的两岸风光,搜索脑海中伊斯坦布尔的过去与现在,虽然只鳞片甲,似乎多少有点明白,当年的君士坦丁大帝为何会选择在这里修建都城,选择这个神奇非凡的地方,选择这个可以让他充分显示才华和权力的地方。
船行使到征服者大桥便折返,我依然站在甲板,看着船再次从征服者大桥下走过,出行前恶补的欧洲简史和相关资料中关于拜占庭,关于奥斯曼逐渐清晰起来,恍然想起1453年那场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战争,那场中世纪最惨烈最悲壮的战争。
1453年,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率20万大军320艘战舰,从海陆两面围住了君士坦丁堡,战争持续了53天不分胜负。但是就在这时,一扇不知道什么时候打开的小城门,决定了拜占庭的命运,一切就是如此不可思议,一扇被人忘记关上的凯尔卡门决定了战争胜负,历史就在这么一点不经意中被改写了。1453年5月29日凌晨1点,15万土耳其大军潮水般涌进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陷落了,君士坦丁大帝开创的拜占庭帝国,经过1100年的时光,在此刻走到了尽头,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1432-1481年)成为拜占庭帝国的终结者。君士坦丁堡成为了伊斯坦布尔,欧洲历史从此揭开奥斯曼帝国的那一页。
君士坦丁堡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对欧洲人来说,它标志着中世纪的终结和文艺复兴的发端。而伊斯坦布尔在千年的风霜里目睹了来来去去的民族,成为最具象征与实际意义的东西交汇点。
船回到我们出发的码头,码头虽不再清冷,但也只有稀稀落落的游客。
从码头穿过加拉达大桥
来到加拉达大桥下的餐厅,桥下鳞次栉比的酒店空空荡荡,仿佛只为接待我们一行数人,这时才切身体会恐怖袭击对伊斯坦布尔的旅游业打击是如此之大,随后的行程对此有了更加深刻体会。
落寂的老人
这真可谓是我们的餐厅,除了我们,就是导游苏坦,别无他人。
在这里我们独自享受午餐,趁着等着上菜的功夫,苏坦给我们来个合影。
离开大桥下的酒店,前往下一个景点。
独自享受午餐后,我们一行6人来到朵勒玛巴赫切皇宫(Dolmabahce Sarayi),俗称新皇宫。
皇宫门口的朵勒玛巴赫切钟楼(Dolmabahce Clock),奥斯曼新巴洛克风格。
在门口遇到一群快乐的小朋友
高高兴兴合张影
新皇宫是奥斯曼苏丹喜新厌旧的杰作,坐落在海峡左岸的欧洲,皇宫顺着博斯普鲁斯海峡绵延600米,高大宽广,气势恢弘,诉说着奥斯曼帝国曾经的辉煌与富庶。
奥斯曼苏丹们不再愿意居住古老的城堡中,到了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帝国的第31任苏丹,便下令兴建新皇宫,从1843年开始施工,到1856年完成。朵勒玛巴赫切皇宫的意思是填海皇宫,也可以叫做填海宫苑。这里曾经住过6位苏丹。
新皇宫占地7000多公顷,极尽奢华。宫中有43间厅堂、70间浴室、285间房屋及1427扇窗户;它拥有世界最大的4.5顿重水晶吊灯,拥有156件座钟、280件花瓶、58件烛台和36件水晶吊灯;阁楼边的巨大象牙、地板上两张大熊皮、庆祝厅的大吊灯、大得不能再大的地毯、纯白色大理石的卫生间、满屋顶的黄金浮雕图案......令人目不暇接。为此奥斯曼皇帝用去了14吨黄金和40吨白银装饰,仅装饰所用的500万片金箔,就相当于今天的5亿美金。
诺大一个宫殿只有我们一行六人和苏坦,宫殿寂静,让时间仿佛回到了过往,依稀看见奥斯曼帝国昔日的辉煌。
进入新皇宫参观不允许拍照,终究是不甘心,从网上查找了几张,放在此处。
为建造新皇宫,帝国欠下了一大笔外债。当苏丹走进新落成的宫殿时,也忍不住说:“太贵了,实在不该盖的这么华丽”。
年代久远的摆设虽然已经色彩暗淡,但岁月却无法遮掩那骨子里透出的富贵和奢华。朵勒玛巴赫切皇宫见证了奥斯曼帝国最后6位苏丹的轮回,也见证了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人,国父凯末尔的最后一刻。凯末尔于1938年11月10日在朵勒玛巴赫切皇宫去世,皇宫内所有时钟的时间都停留在那一刻。
走出宫殿,尽情拍照,先来张合影
再看看妩媚的小鸽子
还有我们俩
和排排坐的年轻人
走出宫殿大门,是皇宫临海的院子,在船上看到的白色围栏伸手可触。
近距离的看看皇宫外貌
年代久远的门柱已然变黑,或许是近来游客骤减,懒得清理
此处不说话,只上图
皇宫庭院
阳光下美丽的树叶
新皇宫庭院里的妈妈、孩子和情侣
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
老人与青年在这里汇合,衰老与蓬勃在这里交替。
今天行程到此结束,明天就要离开这里,伊斯坦布尔我们十天后再见!
引用 大脸脸 发表于 2016-07-05 17:25:06 的回复:
认真的看完一遍后有种想要马上出发的冲动!
回复大脸脸:值得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惜土耳其目前不是太安全,再等等吧。我们今年4月份去的时候,大家也再说不安全,但那时还是比现在好很多啊。
引用 五色花甲 的图片:
你详细解说了游船经过的每一个建筑,是其他游记里所没有的,我想书里不会有这样的对照。。。是导游告诉你的吗,这样的导游怎么找的,什么价?。。。这张照片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很欣赏这样的游记,是自己学习的方向。。。
引用 雨蓬lyp_d 发表于 2017-09-24 22:58:30 的回复:
这张是在哪个位置拍的?
回复雨蓬lyp_d:我估计这张照片是航拍的,远处是贝伊奥卢商业区,其拍摄位置是在伊斯坦布尔的亚洲部分,而此区域是没有这样高的山地或建筑的。当然,作者的回答才是权威的。
引用 老丁 发表于 2018-01-29 23:02:10 的回复:
我估计这张照片是航拍的,远处是贝伊奥卢商业区,其拍摄位置是在伊斯坦布尔的亚洲部分,而此区域是没有这样高的山地或建筑的。当然,作者的回答才是权威的。
回复老丁:后来我去了能拍这个角度的地方了,一个山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