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夏天,因着工作的关系得以小居丽江两个星期。正巧遇上猴年马月,像千里迢迢来赶赴一场盟约,一场许给时间的长长久久的约。
某日晌午,见到一位纳西老奶奶穿过鸢尾咖啡馆爬满常春藤的牌楼,像多年前我在狮子山下见到的那位奶奶一样。六月天,背上依旧是披星戴月的羊毛毡,佝偻着背脊,慢慢的走。
阳光的斑点从香樟树叶的空隙中漏下来,我趴在咖啡馆二楼的木窗上追着看她。石板路上走过一对亲密的年轻情侣,姑娘穿着白色的裙子,戴白沿黑边的礼帽,活脱脱像从杜拉斯的《情人》中走出来的女主角。男生蹲下给她系鞋带,小女生骄傲地站着,纳西奶奶与他们擦身而过。
时光突然就有些错落了,各种维度的空间齐齐涌来,青春与皱纹的对倒,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自顾地走在路上,一瞬间,就十年。
每天早上十点和下午四点左右,会遇到这位纳西老奶奶出门遛弯。她步履蹒跚稳稳当当地穿过大研花巷转到月光里巷。有时候,坐在“桃花十里”的店里,她会在店门口停下来向里看,看那一树桃花和墙上的画。
我有时会猜,她从那棵桃花树中看到了什么。是雪山脚下的灼灼年华,还是丽江夏天经年未变的天气,又出太阳又下雨,青蛙出来讲道理。
在云毓茶器的门口停下来,她会停下,看一眼各式的陶具杯盏,而后走过拐角。每次跟在她身后走过这个拐角,心里也会跟着一拐,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感动。
老人家慢慢踱步远去,拐上丽江之眼,与狮子山两两相望,整个古城的屋顶尽收眼底。被阳光耀到眼睛,于是闭上眼,什么都不想,咖啡、牛肉、甜品混合的香味花巷飘着,手鼓声时断时续。
白云从头顶经过时似乎有声音。风声,质感,色彩,阳光,都能够清晰地辨认出来,这样一个角落,是记忆中怀缅的那个丽江,或者又不是。更精细温暖,不是今天古城里人潮汹涌的大路货。
总觉得和丽江是有缘份的,感受过杨柳岸雪山融水小溪旁的丽江从前,也曾小心翼翼的避开被商业化的丽江,只去大理。而这一次回归丽江,并未失望。
浮世清欢细水长流,
像十年前的丽江触觉,一样清澈。
从来不缺少生活,
却又总觉得生活应该在别处,
是的,丽江的生活就很别处。
这一年夏天,
叫做猴年马月的这段日子,
我回到了这里,在丽江大研花巷,等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