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青春的路】
清晨的航班,登机,向着武汉一路出发。
飞机穿越一层又一层云朵,掠过一段又一段山梁,竟然有些忐忑。再相见时,不知道这座城,会是怎样的模样。
我在武汉,六年。高考之后,一个人背着行囊出发,离开家之后,几乎所有关于青春的岁月,都停留在了这座城。研究生最后一年,去了挪威。决心下得突然,义无反顾的前行,又在一年之后,义无反顾的回来。然后像所有告别恣意挥霍的青春岁月的学子们一样,碰着杯,唱着歌,流着眼泪,继续奔赴远方。
时间,真是能在心尖划下永远的沟壑,也能抚平所有的伤痛。我不知道这座城,还是否会是记忆中的模样,也不知道在时间的洪流中,自己究竟改变了多少。
但愿,再相见时,还能拥抱那一丝留恋过的青春。
两个小时,准时抵达。走出机场的瞬间,潮湿而闷热的气浪滚滚而来。武汉的夏日,依旧是火辣辣的热。人们匆匆忙的行走,亦或站在荫凉的角落闲谈。随着热气飘到耳朵里的汉腔,裹夹着隐隐约约的脏字,这是武汉人才能懂得的调侃。
嗯,这还是我熟悉的那座城市,那个充满烟火气息的大武汉。
拿完行李,出机场,车已在等候。期待,这段不一样的旅途。
【关于我】
很多人问我,鱼鱼众生究竟是什么意思。
没有特殊的意义。我不过是想做那芸芸众生之中的游鱼 。自由,轻盈。
需要说得再详细一些,那就用那段出现于无数网站和杂志的个人简介吧。
“留学挪威,现漂于祖国大好山河之间。现居大理。
环保主义者,坚强与柔软的矛盾体,灵魂泊在路上。习惯用文字和影像记录旅行中细腻的情感起伏。足迹遍布数十个国家,上百座城市。
爱美景,爱民俗,爱美食,乐于分享行走途中的故事和经验。供稿于多家旅游媒体,多家旅游资讯网站旅行专家,自由撰稿人。”
或许,你会看见一个立体丰满的鱼鱼。或许,一笑嗤之,什么都看不见。再或者,可以持续关注这个叫做鱼鱼众生的女子。
新浪微博:@鱼鱼众生liluo 微信公众号:yyzs_life
【初见,一夜嘉年华】
风尘仆仆回到武汉,在万达嘉华酒店停歇。这一年,因为多多少少的原因,数次错过万达,心中总是留着些许的遗憾,又满怀期待。
机场驱车前往万达,五十分钟左右。入大堂的第一眼便是欢喜,是喜欢的色调,带着温暖的质感。
在休息区等待办理入住手续的时候,忍不住打量起一些细节。正对着门口的背景是一幅琉璃壁画,黄色的纹理之上,朵朵梅花盛开。每到冬日,东湖梅园赏花观景是武汉人的传统,如今,这花盛放于此,自带幽香。
这一年,频繁的在各种酒店之间穿梭。对于每一座住过的酒店,往往惊艳于第一眼的大气磅礴,更喜欢每个细节透露出的精致。喜爱的并且能够念念不忘的,总是一些细微的美好。
比如,武汉嘉华酒店接待前厅,一束傲然盛放的黄色玫瑰。
比如,玫瑰身后的东湖山水意境画,竟然是由千万颗光泽不一的金属铆钉演绎而来。
比如,色彩鲜艳的琉璃在桌面上映出的色彩,就是一副绚丽的画卷。
大堂里,最喜欢的一个角落,是大堂吧。若不是有既定的行程,我的酒店时光,往往会消磨在大堂吧的一角。一杯咖啡,一块甜点,在忙碌而浮躁的现世里享受一份难得的闲适心情。
每一层的电梯间,都是不一样的华丽。
偶然路过的大幅壁画,意蕴盎然。和亲爱的大苏苏,两个长裙姑娘,一起美起来。
客房,素淡干净,是喜欢的模样。临窗而立,东湖的山水隐隐绰绰,车水马龙间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
武汉六年时光,匆匆而逝。再回访,枕着东湖而眠的念想,总算实现了。
茶几上,备好的新鲜水果。
浴室与卧室,有淡蓝色的玻璃相隔。灯光斑驳的隐映其中,到有些夜幕苍穹上繁星闪烁的质感。
简单地略作修整后,前往餐厅。
一座好的酒店,必然有令人称赞的美食。自助餐厅,则是最考量酒店餐饮的一项。菜品的丰富程度,口味和荤素搭配,食材的新鲜程度,每一项都决定了一个自助餐厅的人气。
简洁大气的用餐环境,几乎每个角度都可以享受到落地大窗的阳光。
餐食,根据不同的食性和风格,做了细分。既有传统的中式菜肴,经典的西式美味,还有来自日本的地道特色。
甜点区,永远是姑娘们的最爱。
曾经有大师说过,你的胃永远有一个角落是为甜点准备的。也有人说过,每个女孩子都有一个叫做甜点的情敌。不幸言中。
抵达时,正值巴西奥运会如火如荼期间,加油,里约,加油,中国,也成了每个人心中最为关注的事情。
若是觉得主餐厅的自助餐不够特色,不妨来试试中餐厅的美味。且不说本土风味加上精致改良的鄂菜,定能满足舌尖上的味蕾。单看这华丽而浪漫的氛围,便已让人心动。
武汉的万达的酒店有两座,一座是这次下榻的嘉华,另一座便是马路对面的瑞华。瑞华酒店的旁边红色圆柱形建筑,便是名声飞扬的汉秀剧场。也是我们此行,最隆重的一笔。
顶层的健身中心,落地的开阔大视野,是观看瑞华酒店与汉秀剧场的好去处。整个建筑一览无遗,天气晴好通透时,还可以越过层层的建筑,看到前方的东湖山水。
很喜欢健身中心外的这一组青铜雕塑,满满的运动元素,瞬间调动起每一根懒惰的神经。
【楚河汉街,阅不尽的风景】
有熟悉的朋友,知道要到武汉,纷纷与我说,一定要去汉街逛逛,才算是真正的抵达了大武汉的新生活。
连声应下,一定会去。
因为入住的嘉华酒店,便在汉街的入口,不过下楼咫尺的距离,怎能错过。
因为很早便有听闻,楚河汉街俨然已经成了武汉的新地标,购物、美食、小资必去之处。
而我,只不过想要看看,武汉这座城,到底呈现出了怎样崭新的面貌,那些学生生涯里无处安放的情愫,是否有了新的归宿。
关于武汉的印象,最初来自池莉的小说里,一幅幅描绘大武汉的生活。盛夏的夜里,人们在街头巷尾纳凉,半躺在竹床上,扇着蒲扇,闲话家常。或者,三五人聚在一起,一盘毛豆,几根鸭脖,三五瓶啤酒,喧哗与热闹都淹没在湿热的暮色里。
我在抵达前与初期的生活,大抵就是小说里描绘的这样。虽没有优雅的精致,却叫人不得不爱这浸润在生活里的烟火味儿。
后来,岁月渐长,渐渐懂得在时间的间隙里寻找喜欢的事物。在一段时间内,迷恋一本叫做《大武汉》的本地杂志,书写得直白,又带着些精致优雅与本土老饕的糅合,吃喝玩乐一网打尽。
很长的时间内,按图索骥,一家一家寻访隐藏在街头巷尾的老字号,汗如雨下的大快朵颐。有的时候,也会煞有介事的打扮一番,去到藏在某栋小楼里地咖啡馆,认真地看完一本书。
那个时候,还没有汉街。所有的一切,散落在偌大的城。武昌,汉口,汉阳,如今便浓缩在了一起。
楚河汉街是武汉中央文化区的一部分,总长1.5公里,是目前中国最长的城市商业步行街,也是世界最长的商业步行街。
就算不流连于两侧聆郎满目的商店,全程走下来,也需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汉街,建筑主体采用民国建筑风格,红灰相间的清水砖墙、精致的砖砌线脚、乌漆大门、铜制门环、雕着巴洛克式卷涡状山花的门楣、石库门头、青砖小道、老旧的木漆窗户,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
汉街将极具时尚元素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穿插在民国风格建筑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如今的汉街,被称之为现代“清明上河图”,是中国最具建筑特色的城市商业步行街。
除却独具特色的民国建筑风格,汉街中还保留了大量荆楚文化特色。几个街区之间的广场,分别用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故事来命名,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昭君出塞的大义凛然,都融合进了新武汉的文化。
汉街因楚河而生,沿南岸而建,拥有中国最丰富的商业内容,最多的时尚流行品牌,集合世界顶级文化项目,创造六个中国之最,被誉为“中国第一商业街”。拥有众多国际大牌,无论吃喝玩乐都全部一站式完美呈现。
这里有世界顶级巧克力GODIVA的体验店,可以和爱人一起分享香浓的甜蜜。
各大珠宝首饰品牌。
当下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时尚潮牌。
姑娘们最爱的莎莎和丝芙兰,护肤美妆全部一次性搞定,不用再念念不忘麻烦的代购。
若是这条世界最长的步行街,还不能满足热爱逛吃逛吃的你,推荐转过街角,继续到万达广场血拼。
最令人惊喜的莫过于,长长地步行街中居然还隐藏着一座杜莎夫人蜡像馆。可以和喜爱的明星亲密接触了。
整条汉街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几个分区之间链接的通道,繁星满天,像是走进了梦幻的童话世界。
几乎所有的人,走到了这里都会停留,仰着头张望,或者拍照留念。无论岁月怎样变迁,生活磨去了多少,心中总有一份关于美好的纯真不会磨灭。
即使带着小朋友们,也可以寻找到一起玩耍的好去处。专门的儿童乐园区域,简直就是孩子们的天堂。所有游乐项目都玩一遍,再坐上小火车穿汉街而过。
汉街上的美食,也叫人迎接不暇。除了本地特色的鄂菜风味之外,无论是正宗的港式茶餐厅,还是韩国铁板烧,日式料理,咖啡西点,一条路走下来,几乎能够找到世界各地的美味。
八月底,入初秋,正是虾蟹肥的好时节。
武汉人热爱小龙虾,也是出了名的。除了传统的香辣小龙虾之外,还研制出了蒸虾、五香等等不同的吃法。以专门食小龙虾为主的餐厅,也层出不穷,家家火爆。
兴起吃小龙虾,是我待在武汉的最后那一两年。吃的次数不多,却都是记忆犹新。有和恋人一起在街边寻找美味的时光,也有和同门师兄妹一起欢聚的日子,也有姑娘们约着大口吃肉大口吐槽的样子。每一个画面,都是成长岁月里珍贵的瞬间。
看完汉秀,逛逛汉街,吃一顿同样火辣的小龙虾,再加一盘凉拌毛豆,几根鸭脖。嘴里冒着热气,浑身上下的毛孔都透着汗滴,却又欲罢不能。无论是大排档,还是精致的食肆,只有这热辣辣的香味入喉,才是我心中最地道的武汉生活。
【汉秀,华丽的光影之魅】
此行武汉,最期待的莫过于“汉秀”。
数次错过弗兰克·德贡先生的澳门“水舞间”,总是心心念着。去了澳门数次,总想着有一日要静静的停留下来,去看一看那场华美绝伦的大秀。然后便有无数的理由搁置,直至离别。
离开广州之前,碰巧有一次“水舞间”来到广州大剧院演出。知道消息的时候,票已售光。几经辗转,在网络上联系了转让的票,在约定的时间等候,再打过去才发现已经关机。在大剧院门口,踌躇失落了许久,终于还是错过了。
看一场大秀的心愿,终于在“汉秀”如愿。这场传承了中国楚汉文化精髓的大秀,揉合了音乐、舞蹈、杂技、高空跳水、特技动作等多种表演形式,全程一个半小时,每个瞬间都是惊叹。
汉秀剧场矗立于美丽的东湖之滨、水果湖畔,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红灯笼”。尤其是夜幕降临时,灯光璀璨,十分的耀眼夺目。
这座构思巧妙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超级建筑,是由世界顶尖建筑艺术设计大师马克菲舍尔先生设计,专为“汉秀”定制。
除却周一和周二,汉秀剧场每晚8点都会上演精彩的大秀,逢周末或者节假日,还会在下午3点加演一场。
在汉街吃完晚餐,天色已渐渐迷蒙。汉秀剧场的红色灯光,也已经点亮,远远便望见红色的灯火。晚上八点的秀,七点半抵达,门口已是人声鼎沸。全身通红的演员们和玩起杂耍的小哥,站在门口用特殊的仪式欢迎着大家,独特的造型吸引得大家纷纷合影。
整个汉秀剧场的内部,以明亮的黄色和白色为主,华丽而大气。
“汉秀”取意汉族,楚汉,武汉文化精粹之意,是万达集团与国际顶尖舞台艺术制作公司弗兰克·德贡娱乐集团合作,倾力联袂打造的超越目前世界所有演艺水平的舞台节目。
得知要去看汉秀,有朋友纷纷留言。有的向往,有的羡慕,有的遗憾。而在现场等候的大部分观众,无一不是冲着德贡先生和菲舍尔先生的盛名,满怀期待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
我们的座位是VIP区,持票进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就坐,却是满心的狐疑。VIP区的票,并不在前排,居然仅仅位于整个舞台的中央。
陪同的工作人员看出我们的迟疑,笑着解释起来。这也是汉秀剧场设计的匠心独运之处。整个剧场拥有2000个可移动座席,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移动、升降座椅的水秀剧场。在演出开始时,前区旋转座椅处于闭合状态,在演出过程中前区的旋转座椅转动打开向两侧移动,后区升降座椅垂直降下,整体座椅呈现开启状态,围合在座席中间的区域是演出水池。而VIP区便由开始的中间区域变成了直接面临舞台的最佳位置。
八点整,随着灯光暗下,音乐响起,整座舞台的幕布突然向两侧飞舞而去,华丽的舞台真正呈现在大家面前。
中国,自古只有大舞台看戏的传统,“秀”一词是从英文“Show”音译而来,指现场演出。“秀”往往将多种表演形式有机结合,通过精致的舞台服饰、化妆造型等戏剧化设计,呈现出美轮美奂、叹为观止的舞台现场表演
《汉秀》以中西合并的方式,对娱乐文化作了最新的演绎,既传承了中国楚汉文化的精髓,又借助全球流行的秀文化为演出形式。揉合了音乐、舞蹈、杂技、高空跳水、特技动作等多种表演形式,整个剧场通过声光电的运用,辅以量身定制的拥有可移动座椅的舞台建筑,形成了非常戏剧性的科技呈现。
自2014年耀世启幕以来,凭借震撼人心的前沿科技、挑战极限的炫目表演,汉秀不仅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到访,蜚声海内外,更是先后接待了比利时国王菲利普、欧美八国驻华大使等国际政要,以及包括张艺谋、杨丽萍、胡歌、刘亦菲、李泉、林志玲、杨威、莎拉波娃在内的国内外明星人物,俨然成为武汉这座日新月异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全新地标建筑。
整场秀看下来,最叫人迷恋的是梦幻环境。无论是灯光布景、还是烟雾水幕,都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形式。坐在舞台中,仿佛也身在其中,完全的融入了唯美的环境,跟随着剧中人物的起伏跌宕,时而澎湃,时而宁静。
这样完美的舞台特效背后,也是令人惊叹的数字。18个干冰机,每场秀消耗5吨以上的干冰,10秒内制造出可覆盖整个舞台的低雾效果,4个纸片机,82个风扇,40个制烟机,1268个光源,超过200公里的灯光系统的线缆......
除了灯光与水幕的特效,整个舞台的设计融合了大量的古楚文化元素。古楚文化本身带有很浓厚的神秘色彩,汉秀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只有在武汉才可能无缝对接。
壮观的虎座鸟架鼓,还有表演中出现了很多凤鸟纹图案,武汉所在的长江这边就是凤的文化,“汉秀”一会儿上天,一会儿下水,巧妙地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这样一场精彩的秀,真的很震撼。
汉秀的另外一个最大亮点,是精彩刺激的水上表演。舞台渐渐的开合,巨大的水池呈现在面前。演员们时而从秋千上腾飞而出,时而从27.5米的高台一跃而下,时而脚踏喷雾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时而驾驶着水上摩托乘浪疾驰,引得观众们惊叫声阵阵。
演员,历来是舞台表演艺术中最核心的因素。作为全球首次将中国楚汉文化与现代表演艺术相融合的顶尖驻场秀,“、“汉秀”自然在演员遴选方面有着异乎寻常的严苛标准。
参与“汉秀”表演,除了要求演员具备健美匀称的体型、丰富的表演经验及高水平的特定才艺等基本素养之外,对水上运动能力、体能负荷能力、学习及适应性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英文对话能力都有特别要求。
2014年3月份开启的“汉秀”全球演员招募,包括了杂技表演、乐器演奏、歌唱舞蹈、高空跳水、花样游泳、水上摩托等多个表演领域,一度引发数万名应试者的关注与报名,可谓万里挑一。
美轮美奂的舞台艺术无疑震撼心魄,让人如痴如醉。但能有机会进入后台,一睹华美的演出幕后的重重机关,却并不是易得的机会。
在万达工作人员安排下,我们得以进入神秘的汉秀后台,一探玄机。
这里没有幻彩的灯光,柔美的舞姿,这里有的只是钢梁桁架、铁索马达构成的工业文明和机械电子精准的调度操控。
汉秀有很多“水景”和“水戏”,这些行云流水般的梦幻场景得以实现,有赖于水池中设有极为复杂的水下升降机及舞台特效设备,依托庞大的动力转轴和一系列提升设备,即便汉秀剧场演出水池储水量相当于3~4个奥运会标准游泳池,也依然能完成水面与陆地的瞬时转换。
舞台上空设有吊挂系统及其他舞台设备,可完成演员从空中马道或栅顶飞行降落等动作;舞台机械及设备在控制系统的整体调控下做到协调一致,在空中、水池及地面上全方位地展现水秀演出节目。
正是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为无数观者奉上一场光与影,动与静的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