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座教堂。教堂,是人们对我这类建筑的通称。这里是吉林,一座和所在省同名的城市。确切讲,松花江北岸,松江中路三号,就是我生活了九十年的地方;这条路上,同龄的可能只有街那头的毓文中学了。
【浅白】
名称问题,并没对自信产生多大困扰。事实上,更准确的名字是“耶稣圣心堂”;那些举着小旗的男孩女孩,对着一大帮子人,就是这么介绍我的。
自信源于见识,见识多了,也喜欢唠叨过去。那时城市比现在小得多,脚踏车多踩几脚,轮子就可能转到城市边界,然后是莽莽山林,伴着隐约的铃铛声。后来,再后来,城市变大了,道路变宽了,人们也变得意气风发了。
时代改变,来我这儿的年轻人多起来。除了告解唱诗,他们什么都聊,服饰、电影、体育……,还有我终于明白了的“星座”。喜欢听,也喜欢看,好奇心使然,我就像“水瓶座”的男人,所以,一直也不愿承认自己老了。
近些日子天不好,泛着有气无力的白,大中午也一样。今儿人不多,院里更是稀落;可就在刚才,却有几个人,围坐在小院石桌,攀谈,时不时还抬头,拿“黑盒子”(我知道那是照相机,可习惯这么叫了)对着我一通猛拍。
满意自己的“海拔”和样貌,那是个性;时常被仰望,更让我自信。“站得高,望得远”,他们是从中学前走过来的,其中穿红衣服的“黑大个”还对着小胖孩照了好一会儿相。
门前这条路,千万人往来行走,多是匆匆而过;因紧挨松花江,近年来修了沿江步道,人们的步履便慢下来,或者干脆坐到江边,好像在望江景,又好像只是在想。
想起来了,“黑大个”他们,昨晚就来过这里。
【夜渡】
此时的我,披着闪亮的斗篷,引人注目,也早已习惯被那些“黑盒子”照着;但我承认,身前的松花江,更美。美蕴诗情,诗意的夜晚,也让一切变得诗意起来,包括语言。
“老伙计”松花江,年龄比我大老多了,可是,近百年相守,我更愿意这么喊他。多数时候,特别是寂寞的时候,我就和他唠嗑;有时他忙着西流,就用波涛阵阵,算作回答。
最初我甚至有点嫉妒他夜晚的美,因为吸引了太多目光,也包括“黑大个”他们。江对岸几座楼,虽只是普通的矩形,但却棱角分明地勾勒出简约的舞台。赤橙黄绿青蓝紫,“波普效应”垂线,星星点点流苏,灯光表演着,看似散漫,实则精心。
还有桥。松花江上桥越来越多,形态各异的桥,本身就是风景。夜幕低垂时,他们明亮起来,显出优雅的弧度,恰似佳人凝眉甩袖的一刹,悠悠然挥向暗夜,还有无尽的远方……
小船儿来了,画着光鲜的“彩妆”,为安静的画面带来灵动气息;我知道,“老伙计”的滋润,让她始终保有一颗年轻的心。或许被感染了,“黑大个”他们拿起荧光笔,玩着临空写字的游戏,那一刻,我甚至觉得无数精灵,跳跃在松江两岸。
诗意夜晚,江岸流光;璀璨中,我能轻易找到“老伙计”,不像从前,得靠默契。
相伴经年,夜“渡”此心;“老伙计”,和我,牵着一条路。
【Tips:吉林松江路,分为松江东路、松江中路、松江西路三段,随松花江迤逦而行,街边不但有“天主教堂”等老建筑,还有各种现代雕塑。时间充裕的朋友,建议沿江漫步。】
关于作者:自由撰稿人,新浪微博旅行玩家、新浪旅行资深博主、新浪汽车浪迹行家、搜狐旅游认证专家、中华网X旅行家专栏作者、乐途旅游网灵感旅行家、艺龙旅游网旅行专家、途牛旅游网大玩家、我是达人网旅行专家,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的旅行经历和感受。
除特别说明外,图文均为原创,欢迎交流联系:
新浪微博:@游笑天 个人微信号:youxiaotian0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