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迎着初升的太阳,我们再次进入马赛马拉保护区。今天的目标,是到马拉河(MARA RIVER),去看角马大迁徙的主战场。
进入保护区后,映入眼帘的,依然是数不清的角马和斑马,数量之多,实在令人震惊。不过,几天下来,大家对这些动物的拍照兴趣已经严重下降,几乎到了熟视无睹的境地了。
我们在路边看到一头小角马的尸体,后半个身子已经没了,内脏几乎被掏空。表明昨夜今晨,这里发生过一起惨案。
天空中有许多秃鹰在盘旋。也许在这里应该叫草原雕(Tawny Eagle)吧。
不久,我们又看到一头小斑马的尸体躺在路边,看上去刚被咬死不久,几只秃鹰正在扯拉这斑马的内脏,旁边还站有许多秃鹰在观看。令人唏嘘不已。
是的,草原上,每天都会发生这样场景,虽然让我们真实地看到这一幕,总归令人遗憾和惋惜的,但这是一个完整的生物链。如果没有狮子猎豹等食肉动物的存在,那角马简直会泛滥成灾的,这对草原绝对不是好事。
弱肉强食啊。
少数统治大多数。无论在动物世界,还是在人类世界,都一样,这也是自然法则之一。
不过,狮子或者猎豹等,与人类不同的是,没有一日三餐这一说,它们美美吃完一顿后,往往1-2天内就再也没有捕猎的动力了,直到它们感觉饿了,才会再次出击。而基数庞大的角马、斑马,在这段时间内,可能有很多的小角马、小斑马出生,所以,大多数依然是大多数。
在马赛马拉,也可以经常看到大象,不过,感觉大象群不如安波塞利国家公园多。
还看到了几只食蛇鸟(Secretary Bird)。
不时可以看到很多秃鹰,聚在远处的草地上,可能在分享食物。一路上,秃鹰真不少,也令人吃惊。
Robert接到信息,说这边有头猎豹,我们赶过去,果然,在树丛下,一头猎豹正在休息。这是我们肯尼亚之旅真正看到的第一头猎豹(Cheetah),看看没啥动静,就不打扰它休息,我们继续赶往马拉河。
接着,Robert又接到信息,说是那边有一头花豹在树上,我们立即又赶过去,发现那头花豹(Leopard,我们中国人叫金钱豹)其实在一颗高高的树上,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看那样子和神态,应该是坐在树上睡觉。
前天,我们在纳库鲁湖国家公园里看到两头狮子在树上,今天又看到花豹在树上,难道真的是为了站得高,看得远?
最近,在手机中我看到一段视频:几只羚羊在树下散步,没想到,树上居然隐藏着一头花豹,只见这头花豹突然从树上跳下,瞬间咬住其中一只羚羊的脖子,绝不松口,其它羚羊吓得四散奔逃,被咬住的那头羚羊就成了花豹的美餐。
可见,花豹在树上,主要还是为了休息。但一有捕食机会,也绝不放过。
Robert又开始恭喜我们:说今天同时能看到猎豹和花豹,是很难得的。你们运气真好。
嗯,谢谢!
路过一个简易机场,大家正好借机去上厕所。茫茫大草原上,在猛兽环伺的场景,要解决内急,还的确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所以,一旦有机会,就要赶紧去“唱歌”。
一架小型飞机正在红色土地的简易跑道上降落。
据介绍,这是从内罗毕飞到马赛马拉的,飞行时间约40分钟。想到我们乘车经过那漫长的路程,尤其是那令人痛苦的60公里的土路(明天还得原路返回),我有点后悔,当时真的应该预订乘坐飞机到马赛马拉的旅游线路。可以节约许多时间啊。这次是无奈了,下次如果再来马赛马拉,一定。
“唱歌”完毕,我们离开这个简易机场时,又有一架飞机准备降落。看来航班还不少。
不过,话说回来,这主要也是源于我们对肯尼亚的情况不了解,毕竟我们是第一次去非洲大陆,也怪我自己没有仔细做功课。
这是一个教训。
当然,凡事都有另外一面,沿途了解民风民情,观赏异国他乡的山水风貌,这是乘飞机所难以感受到的。
我们继续往南,草原上越来越多的角马群让我有点不安,看这阵势,显然有很多角马已经过河了,那么,今天还能看到角马过马拉河的壮观场面吗?
邓导一直在给我们大家泼冷水,降低预期,说每个来肯尼亚马赛马拉的游客,只有30%的可能看到角马过河。
谁都希望自己是那30%中的一位。对吧?
终于来到一个山口,眼前豁然开阔,很大的一块草原,估计那里就是马拉河流域,远处就是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 国家公园了。整块草原色彩斑斓,几颗合欢树点缀在草原上,虽然还看不到马拉河 ,但那长长的树林和灌木丛形成的绿带,逶迤其间,就可以想象,那肯定就是马拉河和它的支流了。景色很美。
Robert问我们,附近有一头狮子,据说是雄狮,去不去看?我们大家都坚决表示:不去。要求立即去马拉河边。已经可以遥望了,还不赶紧?
我们的车冲下山坡,终于来到马拉河边。
马拉河是在肯尼亚与坦桑尼亚的边界,但它不是两国的界河。
马拉河全长395公里,流域面积13,504平方公里,其中60%位于肯尼亚境内,40%位于坦桑尼亚境内。河流发源于肯尼亚多雨的山区,即使在旱季时也从不断流。当然,在旱季时,这些河流是涓涓细流,清澈见底,流经之地一片苍翠。每年3-6月份的雨季,河水会陡然上涨,最后水量可以达到平时的两倍以上。那时,它们便大发淫威,裹着泥沙、卷着树枝甚至动物的尸体,横行荒野。
此时,马拉河边静悄悄的,河流平缓。对面的河岸边,栖息着很多河马(Hippo),这些河马体态庞大,黑不溜秋的胖家伙,样子实在是很丑陋。据说,成年河马的体重一般都在1.3吨以上。
它们有些在水中嬉戏,有些则在岸边晒太阳,它们的头大多对着河岸,给我们留下大屁股的背影。
我留意一下,我们这边的河岸上,并没有河马,大概对岸的河马们也是在等待着角马的到来?
河马是杂食性哺乳类动物,既吃植物,也吃食草类动物。有人说,草原上最残暴的动物就是河马。其它动物为了食物而攻击,河马则是为了取乐。它们咬死动物或人后,不吃。别看它们体态庞大,似乎敏捷一词与它们无缘,但据说,紧急情况时,它们也能跑时速40公里。所以,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憨态可掬的胖子。
河中还有许多很大的鳄鱼,趴在那里一动不动。不用说,如果角马过河,肯定有不少小角马会成为鳄鱼的美餐。
两种模样丑陋的动物就那么聚在一起,看起来似乎和平共处,相安无事。问题来了:河马与鳄鱼,互相之间会残杀吗?也许,模样实在太丑,下不去口?那么,如果会,哪个会赢?
搜索网上,发现没有比较一致的回答。
河中有一头死亡的河马,四脚朝天,露出白白的肚皮,那么,这头河马是被鳄鱼咬死的吗?
有那么多的河马和鳄鱼在此守候着,角马过河时,肯定会有一些角马成了它们的美餐,但这也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之所以把马拉河称为角马大迁徙的主战场,我们现在才真正理解。马拉河几乎横穿马赛马拉大草原,角马想从对面的塞伦盖蒂大草原来到马赛马拉,必须横渡马拉河,虽然马拉河目前清澈见底,渡河本身不是问题,但河边有如此多的河马、鳄鱼,这就是最大的麻烦和考验。
说是战场,其实并不确切,因为没有任何攻防可言,在这些猛兽面前,角马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过河前,肯定会有大批角马在河边聚集,一声号令,立即发起冲锋,就是要牺牲小部分,保全大部分。谁是牺牲者,完全靠运气了。
隔河苦苦地遥望对面的大草原,根本没有大批角马聚集的迹象,正午的太阳悬挂在高空,四周一片宁静。于是我们终于绝望:今天完全不可能看到角马过河的壮观场面了。
我电脑中保留了三段邓导拍的视频,mp4格式的。这是她几天后再次来到马拉河边所看到并用手机拍摄的真实场景。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千军万马过马拉河,急速冲刺,奔向对岸,场面实在壮观。
我很希望能给大家分享,但不知如何上传?请高人指教。
聊以自慰吧。
说起角马,这几天我们见得太多,从外形看,其实是比较丑的。如果与其它动物排在一起,估计没有几个人愿意与它合影。但正由于它,形成了当今我们这个星球上少有的“野生动物大移民”的壮观景象,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各国游客如约而来,并渴望在马拉河边能看到它们。
其实,角马一年四季都在不断地迁徙着,随着雨水和青草生长的进程而动。整个迁徙活动,等于覆盖了坦桑尼亚 的北部和肯尼亚 南部。
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大草原应该算是角马的故乡,因为全年四分之三的时间,它们都会生活在那片广袤的草原上。只有每年的7月至10月间,才会逐步迁徙到肯尼亚的马赛马拉保护区。为了寻找一块可以供它们维持基本生存的草场,角马群只得日夜兼程,躲避众多天敌的袭扰,每天行进40多公里,跨越危机四伏的大草原和凶险的马拉河,朝着北方肯尼亚肥沃的马赛马拉草地进发。
然而,面积只有塞伦盖蒂大草原约三分之一的马赛马拉,很难维持上百万头角马3个月的生活,等到沿途的青草被啃食殆尽后,寻找新的草场又迫在眉睫。于是,在11月坦桑尼亚短雨季来临前,角马们又开始离开马赛马拉,向南迁徙折返,重回塞伦盖蒂大草原,再次展开一个新的迁徙循环和轮回。
这是角马的宿命。
但我们无缘见证角马过河的壮观场景,大家仰天长叹,抱憾而归!
事后回忆,当时司机Robert带我们一直在马赛马拉草原上转悠,看大象,看猎豹,看花豹,看狮子,迟迟不去马拉河,大概他早就知道今天没有角马过河,去是肯定要去的,但去了也没用的。为的是让我们不错过看其它的大型动物。他也是好心。怪我们没经验啊。
想想就会明白,角马们从塞伦盖蒂大草原过来,在马拉河边聚集,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立即完成的,况且,上千年来角马们所走过的路线,大概也就那么几条,过河的地点,也就那么几个,肯定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沿途只要在合适地点设立观察哨,一有动静,就可以立即通报给相关机构,那么,即便是乘飞机从内罗毕到马赛马拉,再到河边,或者从附近的城镇或酒店乘车直接赶到河边,是完全来得及的。
所谓30%的概率,那是针对我们这些普通游客(尤其是跟团游)而言的,旅游时间固定,信息又不对称啊。如果是自由行,并且有一定的信息渠道,想必就有机会了。
离开马拉河,大家都内急了,肚子也饿了,跟Robert一说,让他找个地方,大家可以吃饭,并方便一下。
Robert开车转悠了不少地方,我们觉得奇怪,那些河边的树丛不是很好嘛,既遮阳,又遮羞,但Robert根本不考虑,而且离得越来越远。最后,我们来到广阔草原中间的一颗合欢树下。邓导解释说,他就是想找一颗造型美观的合欢树,在树下,大家围起来一起共进午餐。很浪漫啊。
噢,车上所有人都傻眼了,摇头苦笑。
那颗合欢树孤零零地在偌大的草原上,周边没有任何遮挡,远看是挺美的,但,无处方便呀。男男女女的,咋办?中午的太阳直愣愣地照着,树荫不大,也不密,在非洲高原的太阳底下吃饭,别说女士们,就连我们男生也吃不消啊。何况树底下有许多动物的粪便,直接坐在粪便上吃饭么?
没办法,内急伤人呐,必须立即解决,最后,女士们在汽车后面,用几把伞遮挡一下,算是建了个临时的简易厕所。男士们就随便了。幸亏车上的矿泉水还比较充裕,可以洗洗手。
我们这些队友们,以及邓导、闻领队,都躲在车上,啃着酒店为我们准备的午餐,这盒饭倒是很丰盛,有面包、香肠、水果、饮料等等,卫生方便,加上我们自己带的榨菜等,倒也不错。车内没有太阳直射,微风吹来,也不很热。
只有Robert和Ruben这两位黑人司机,毫无顾忌,真的坐在满是粪便的草地上,摊开来,吃得很欢。
事后想想,为什么找这颗合欢树作为我们的午餐地点,可能也有Robert的道理。这里毕竟视野开阔,茅草也不高,不怕野生动物的偷袭。而那些河边的树丛里,虽是可以遮阳遮羞,但很难说那里没有野生动物,万一吃饭或方便期间,跑出个狮子猎豹鳄鱼什么的,那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的惨剧,就会在马赛马拉重演了。这是谁也无法承受的。
Robert很有经验。
吃完午餐,把剩余的食物都收集起来打包带走。垃圾自然也都打包,一起带走。大家都很自觉。
汽车穿过一条小溪流,奋力爬上一个小坡,意外发现,这里有四头长颈鹿。
它们静静地有点吃惊地看着我们,其中一头比较勇敢的长颈鹿迈着优雅的步伐,缓缓地从我们面前走过,那姿态,那眼神,把我们大家都迷住了。简直就是一个模特!
远处还有几头大羚羊在看着我们。
离开长颈鹿,我们来到一块三角形的界碑前,这边是肯尼亚,那边是坦桑尼亚,大家纷纷在界碑前脚跨两地,合影留念。这里没有偷越国境的概念。
汽车进入坦桑尼亚,拐了几个弯,又来到马拉河边,据说又回到了肯尼亚。
这里还是有许多河马和鳄鱼。由于河滩比较平缓,因此有武装警察守护,未经警察同意,不得靠近河边。估计这里的河马或鳄鱼会攻击游客。
我们在武装警察的护卫下,沿着河边走了一段路,黑人警察给我们指点了几处角马过河的地点。
但河对岸始终是静悄悄的。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失望。
最终来到一座横跨马拉河的桥梁,我们的汽车就等候在桥梁边的停车场,警察这才返回。
马赛马拉保护区内有武装警察守卫,保证游客的安全。开车的司机都必须取得资格,并严格遵守保护区的规定。在这里,动物按照它们原来的生活方式生存和繁衍,游客的活动受到有效的控制,动物与人类相安无事。
我们跟邓导开玩笑:你应该留下来,凭你的优异的语言天赋,指导角马们今后从这座桥上通过马拉河,这样就不会遭到河马和鳄鱼的攻击了。
桥边有很多黑长尾猴(Vervet Monkey)。动态敏捷,非常可爱。
它们在树林中跳跃,或坐在路边,我们很近距离对它们拍照,它们毫不在意,一点也不怕人。
恋恋不舍地离开马拉河,返回酒店的路程大概需要2个小时,可见马赛马拉草原之大。在路上,又遇到很多长颈鹿。
还遇到大象的一家子,以及犀牛,疣猪(Warthog)等。
一只快乐的鸵鸟,站在一大群的角马前,翩翩起舞。
有一只挺漂亮的鸟在草地上,我们都不知道它叫什么,由于太远,拍出的图像不太清晰。
出了马赛马拉国家公园的大门,路过一个马赛人的村落,路边有许多孩子在玩耍,我们的汽车放慢速度,邓导从我们中午打包的食品袋中拿出一块蛋糕,一个十几岁的男孩一边跟着汽车小跑着,一边接过蛋糕,此时,没想到的一幕发生了:只见这个男孩紧跑几步,突然抢过邓导手中拿着的食品袋,然后迅速跑远了。接蛋糕、抢食品袋,一气呵成,那动作之敏捷,绝对不亚于美国NBA赛场上的“抢断”。邓导目瞪口呆,等回过神来,气得直跺脚,指着跑远的那个男孩大声喊叫“Share! Share!(分享、分享)”。那个男孩咧嘴笑着,一副胜利者的样子,其他男孩纷纷向他跑去。
我们大家也开心地大笑。虽然这是一次公然的“抢劫”,性质有点恶劣,但谁也不会在意,毕竟这些食品本来就打算分给他们的。如果是队友们的自身携带的物品(比如相机)遭到抢劫,那就又当别论了。
傍晚时分,我们回到酒店。队友小周她们母女俩去参加一个自费项目:参观马赛人居住的村落。其他人都没去,这几天经过马赛人村落太多次,不想再看了。
晚上,在酒店的酒吧大厅内,举行了一次演出,由当地的马赛人表演。舞蹈的动作是很随意很简单的,但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以下这张照片,是马赛族的一位首领,他的装饰有点特别。
马赛族是一个很特别的民族,这一直是东非草原上原始遗留部落的象征。他们分布在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交界的地方,以放牧为生,但却不狩猎。经常喝牛血。他们不分男女,终年披着红底黑色线条的布,带着漂亮的大耳环和项链,手里握着木棍。他们不愿意融入现代社会,流连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
尤其特别的是,女性往往剃光头,那耳孔拉得很大,不是我们常见的耳垂部分,而是在耳朵的上部或中间,那大大的不规则的孔,显得有点可怕。她们以胖为美。
还有,我仔细观察过,马赛人两颗下门牙从小就被拔掉了,开口就露出一个洞,不知是为什么,有人说这是为了方便吸牛血,不用张嘴就可以插入吸管了。
由于我们明天早上要去参加一个自费项目:乘热气球从空中游览马赛马拉,凌晨3点多就要起床,所以,没有看完演出就回房间休息了。
乘热气球,空中游览马赛马拉大草原,想想都令人期待。
引用 wowsupermarket 发表于 2016-10-10 12:22:07 的回复:
有些事不记下来真的就会忘,学习楼主写写。
回复wowsupermarket:是啊,这也是我的想法。文章可能有点啰嗦,但却是真实地记录所见所闻,既可以给大家参考,自己以后回忆起来就方便了。
引用 嘉仕伯啊 的文字:
邓导一直在给我们大家泼冷水,降低预期,说每个来肯尼亚马赛马拉的游客,只有30%的可能看到角马过河。 谁都希望自己是那30%中的一位。对吧?
会很震撼吧!
引用 志文准 发表于 2016-10-10 19:17:55 的回复:
会很震撼吧!
回复志文准:很遗憾,我们这次没有看到角马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