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面:如果你有耐心看完本篇游记,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老厦门。记得在文末留言,说出你对老厦门的认识和了解喔,还有你认为好吃的厦门小吃:)
咣吃咣吃咣吃,上周六,筹备已久的“寻味古城”系列活动第一站:走进厦门老城区,在万众瞩目中,如期举行,顺利完成。
所谓“寻味古城”,是指在古城中走街串巷,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人文景观,寻找一些当地传统的小吃美食。
作为第一期的活动,我们选择在厦门老城区,一来是这里集中了厦门最多也是最地道的各色小吃,而且这里的骑楼建筑、市井街巷,都是非常值得一逛的地方。人文景观与传统小吃相结合的活动,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在厦门,小吃既可是点心,亦能作正餐,甚至可以上宴席待客。因为和台湾同属闽南地区,所以很多小吃的做法和口味与台湾很相似,入口美味香醇,令人回味无穷。
厦门的风味小吃久负盛名,发展至今据说已有百余种。其中最有名的小吃有:沙茶面、土笋冻、烧肉粽、鱼丸汤、虾面、薄饼、芋包、扁食、拌面、韭菜盒、油葱稞、麻糍、花生汤、面线糊、炒面线、姜母鸭、鸭肉粥、蚝仔粥、同安封肉、鸭肉面线、米血、大肠血等等。
因为这些小吃店大多分散独立的,需要专门前往。因此,这次我们专门把它们串成一条美食线路,在逛古城老街巷的同时,一家一家吃过去,也让大家对老厦门历史和人文景观、对厦门特色小吃,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下面,就跟随我们的脚步,再次回顾一下,上周六“志远天下行”寻味古城第一站:走进厦门老城区的精彩活动花絮吧。
9:00【集合】厦门轮渡公交总站
▲轮渡码头,许多公交线路将这里设为终点或中转站,同时,这里也是进入厦门老城区的重要站点。
▲海关大楼的时钟,九点刚过。
▲美女出没,请收好你们的口水~~
9:15【第一味】洪本部街 豆花
因为这是一场逛吃逛吃的活动,在出发之前,我就告诉大家,我们计划用一天的时间,吃十家以上的厦门特色小吃,虽然每家只点几份,量不会太多,但是大家也是够拼的,早餐没吃就过来,就为了今天的这场逛吃活动。
▲刚出发,走开元路,经八市,拐进洪本部街,巷子里有一家卖豆花的小摊贩,大家哪能错过。先来一杯尝尝再说。
▲洪本部街,巷口有一块《重修洪本部渡头碑头》,说明原本这条巷子直通渡头。在洪本部街上,还有一座昭惠宫,是厦门陈氏族人的宗祠家庙,昭惠宫外墙有一块残缺的《增修洪本部路口碑》,宫内也有一块清代石碑--《洪本部路头告示》。
▲路过磁安路天主堂,正在修缮中。拐进担水巷,走进这条有20世纪30年代印记的小巷,你会发现无意中翻开了厦门的一页历史。厦门原是一座岛城,淡水资源匮乏,生活用水需从陆地上运到码头,于是担水叫卖为生的行业就诞生了,而靠近水船停靠码头的这条小巷,便被称为“担水巷”。如今虽然不用再担水,但是八市的海鲜所需的干净海水,还是会用这种板车运过来,成为厦门一景。
▲进入开禾路,一座模仿陈嘉庚建筑风格的四层楼房格外引人注目,这是20世纪30年代厦门最有影响的外销茶行之一的“尧阳茶行”大楼,外观朴实无华,顶楼有两座亭子。
▲“尧阳茶行”大楼旁,就是“基督教竹树堂”,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9:30【第二味】厦禾路 怡味甜点
从开禾路口来到厦禾路,这一段汇集了厦门众多的特色小吃,许多钟爱厦门小吃的食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走,去开禾路口呷”,因为在这里,估计十天半个月都可以吃到不重样的小吃喔。
▲而我们这次选择的这家小吃叫“怡味甜点”,看名字就知道,少不了的是地道的花生汤,还有非常棒的“韭菜盒子”,不过我喜欢吃他们家的“红糖圆子”,加了姜丝和红糖,还有糯米圆子,能迅速让你的胃暖起来喔,每天来这里吃早餐的人很多,因为店面很小,座位不多,经常要排队。
▲这里有“韭菜盒子”,还有“炸春卷”,“炸枣”等闽南特色小吃喔。
▲”红糖圆子“,里面没有馅的,汤里加了姜丝和花生仁,吃完很暖胃喔。
▲瞧瞧大波的表情,似乎在说”word妈呀,太好吃了!”,不过据他本说反应,应该是“卧草,太烫嘴了!”哈哈。
9:45【走街串巷】八市
不满足大家的肚子,大家似乎不想走。吃完那碗甜点,从厦禾巷进入,好像进入了迷宫,这里的每一条巷子都很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如果碰到对面有来人,还必须得避让!这还不算什么,关键这里的巷子弯弯绕绕的,方向感不强的人,进去很容易迷失方向的。
▲从厦禾巷进入,每天早晚,经这里进出的人特别多。
▲在巷子里来张合影。遗憾的是,我又没在合影里!蓝瘦香菇!
▲八卦埕,怎么感觉像八卦迷阵一样,不熟的人,进来容易,出去就难咯。
▲还好我提前做了攻课,而且之前也走过几回,凭着超强的方向感,和记忆力,总算把大家带到熟悉的八市里。厦门人都知道,八市是厦门最大的海鲜交易市场,而这样的一个市场,居然就在的厦门老城区的几个街巷里。其实,厦门以前的各个市场,因为场地有限,每一个市场几乎都是利用老街巷而形成的,而且每一个市场经营的特色也都不一样。
▲回到八市,小可乐找回了自信,在前面带路,follow me!
▲看到”蒜蓉枝“,小时候最爱吃的一种甜点零食。不过我们没有买,留点肚子吃小吃吧。
▲还有八市里的这家满煎糕,据说非常有名喔。
▲现在是海产品最丰富的一个季节。一大早,整个市场到处都是人人人!
10:00【第三味】人和路 新厦虾面
回到开元路,前行不远,进入人和路,以前有一段时间,把人和路改成台湾小吃街。大家都知道,所谓的台湾小吃街,大多打着台湾小吃的旗号,其实经营的摊点,都是内地人开的,因为就在轮渡码头旁(那时候外地游客去鼓浪屿,只能从轮渡码头坐船过去),人流量特别大,口味纯正不纯正暂且不说,倒是那价格,就骗了好多游客,名声很差,后来就取缔了。我想原因有二,一个是厦鼓码头搬到东渡了,人流量剧减;二是所谓的台湾小吃,都是假的,搞得名声比较差!
▲开元路百年历史的骑楼建筑!
▲人和路,台湾小吃街撤掉之后,路也变宽了许多。
▲在人和路与大同路之间,有一条横巷,新厦虾面就在这个巷子的中段。
▲人和路51号,新厦虾面店面招牌。
▲说实话,新厦虾面确实不错,尤其是汤头很入味,许多第一次吃过新厦虾面的朋友,都感叹这是他们吃过最好吃的虾面。我从最初的一碗5块钱,一直吃到现在的15块钱。因为慕名来这里吃的人很多,而我几乎每一次来新厦吃虾面,老板必会涨价一次!记得有一次带朋友来吃,我说的是普通话,后面来了一个本地人,用厦门闽南话,结果买单时,那位厦门本地人只收8元,而我却收了10元,明显是欺负”外地人“。这还只是去年的事,今天我们再来这里,讲的是闽南话,买单的时候,一碗虾面收15元,当时我以为我听错了,才不到一年就涨了50%!我不知道这个老板是出于什么心态,他认为他们家的虾面是厦门最好吃的,名气很大,所谓”店大“欺客,你们嫌贵不吃,自然有人吃!爱吃不吃!反正我来一次,就被”恶心“一次,亏我还经常向朋友推荐他们家的虾面。(个人观点,谨慎参考!)
10:15【第四味】镇邦路 陈佳甜品
从新厦虾面出来,就是大同路,这里有一家著名的“吴再添小吃店”,里面的小吃很丰富,几乎每一种厦门小吃,在这里都可以吃到。里面的客人,以本地老人家为主,可能是这里寄托着太多老厦门的情感吧。在厦门,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外地人吃黄则和,本地人吃吴再添”。但是现在的“吴再添小吃店”改名为“佳味再添”后,口味已经没有先前的好了,特别是老厦门人,感受最为明显。但是,比起黄则和的完全商业化,价格上还是具有一定的诱惑力的,因此来吃的人也不少。
▲因为我经常带外地朋友来吃“吴再添”,今天换换口味。我们继续前往,穿过小巷,来到镇 邦路。
▲这里有一个号称“厦门最美转角”的镇邦路。黄渤主演的电影《疯狂的赛车》曾在大同路、镇邦路等厦门老城区取景过,因此也让很多外地游客很熟知。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这个转角的楼房,是圆形的角楼喔。
▲在转角处,有一家“陈佳甜品”店。据说已经开了二十几年的老店。说是甜品店,这里的招牌反倒是“二十味苦茶”。
▲来这里必须要尝尝“二十味苦茶”,那一口下去,绝对会让你过嘴难忘!很多人喝完第一口,就不敢喝第二口了,因为实在是太苦了!不过,这种苦茶据说很降火喔,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药茶!
10:30【走街串巷】鹭江道 水天一色
穿过中山路步行街,我们不做停留。中山路作为一条商业步行街,虽然保留了传统的骑楼建筑风格,但是沿街店面已经没有任何特色可言,都是一些吸引外地游客的特产店、奶茶店和服装店。继续前行,穿过水仙路,就来到了鹭江道!
▲鹭江道有厦门的“外滩”之称,虽然不长,但是也保留着许多民国时期的欧式建筑,如海关大楼、厦门一等邮局、中外银行、鹭江宾馆、福星旅社等。水仙路口的老“福星旅社”,曾是日籍台湾浪人在厦门的黑点,日军攻陷厦门时,它最先在塔楼上悬挂日本国旗。
▲水仙宫残存的“水天一色”摩崖石刻,就在“福星旅社”侧面,现在已被现代建筑所包围。上面曾建有“水仙宫”,水仙宫遗址下的“水仙路”建于20世纪30年代。
▲福星旅社。
▲福星旅社旁的新领荟广场台阶,据说晚上亮灯时,很梦幻。
▲新领荟广场台阶上有一面蓝色的墙,上面用各国的文字,写满了“我爱你”三个字,这里也成了许多情侣拍摄留影的好去处。呜呜呜,这张合影里,终于有我了!不容易啊!
▲从新领荟广场的台阶,可来到福星旅社的楼顶,上面也有入驻了几家小资餐厅。从这里,可以欣赏到对面的鼓浪屿全景,视野非常好。
▲福星旅社上的塔楼。
▲对岸的鼓浪屿日光岩一览无遗。
▲鼓浪屿上非常著名的郑成功雕像。每年抗台风的“首要功臣”!今年中秋因为郑成功去台湾”博饼“,没了郑成功的庇护,导致”莫兰蒂“台风正面袭击厦门,造成非常巨大的伤害。
▲坐在露台的餐桌上,望着对面的鼓浪屿,也是蛮不错的一种享受。
▲我们的小可乐,从他标准的托举相机姿势,已然成为一名小小摄影师了——未来的摄影大师就此诞生了!
11:00【走街串巷】中华城
沿鹭江道往继续前行不远,在和平码头对面,上台阶,上面有一座小庙——武西殿,从庙后面穿过进入小巷,我们开始折返到水仙路口,然后右转进入泰山路和定安路。
▲戴上”志远天下行“专属的帽子,是不是感觉很酷啊。
▲武西殿旁一棵被莫兰蒂台风吹倒的桉树,还来不及清理,反倒成了我们拍摄的取景地,只是美女要小心喔。
▲武西殿后的小巷,来一张合影。遗憾的是,里面还是没有我,蓝瘦香菇!
▲穿过一段曲折的小巷,来到水仙路口,从这里进入泰山路。
▲泰山路上有一幢门窗很特别的房子。
▲来到定安路,这是一条与中山路并行的道路,最近刚刚铺上沥青路。
▲定安路与中山路之间的一条横巷口,有一座”郑成功牌坊“,历史上是很著名的一座牌坊,不过现存的这座是后来在原址上新修建起来的。
▲定安路的尽头就是中华城。哇,我似乎看到了制服长腿美女!
▲定安路中段,有一条小巷,叫大字酒巷,巷子里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精美的闽南古大厝--兰琴古厝。如今已被租给一家经营高档餐饮的会所。据说里面消费不扉。
▲霸气的未来摄影之星,走起路来都飘了,哈哈。。。
▲就连巷子里的小狗,也都感叹小朋友的强大气场!
▲创办于1949年的文安小学内的紫芸屏照壁。
▲进入思明南路,两边修复过的骑楼建筑格外引人注目。
▲在热闹的中华城门口,有一座“孝阙增光”的老牌坊。此牌坊是大总统黎元洪为了旌表厦门著名的孝子、民国富商黄世金的父亲黄传昌所立的。牌坊的旁边是黄世金故居,一幢两层的西洋建筑。建筑为后期翻建,原建筑是中国式的三落格局,前落院子有2.7米宽的正大门,园内左右两侧有亭子,但老建筑在07年中华片区改造过程中已被拆除,目前的建筑是原地重建的。
▲在中华城的后面,还有一座被称之为”中华第一圣堂“的厦门基督教新街堂,始建于1848年。
11:45【第五味】局口街 阿卿春卷
中华城里也有许多吃的地方,不过大多是一些时尚餐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字号小吃,因此我们不作为重点寻找的对象,离开中华城,穿过思明南路的红绿灯,来到中山路,然后进入局口街。
▲进入局口街,不远就有一家经营多年的小摊点——阿卿春卷,是由一位老阿嬷亲手制作的春卷。春卷是一种闽南特色的小吃。这家的曝光率也是超高,经常见诸各家媒体,但是多年来,一直就是路口的一个小摊位,哪怕现在客人排队购买,也不考虑扩大经营规模。只是在忙的时候,会把她的儿媳妇叫过来帮忙。最早2块钱一个,现在涨到4块钱一个,但是也是供不应求!
12:00【第六味】局口街 莲欢海蛎煎
局口街又称女人街,不是很长,靠近南中广场,有一条局口横巷,入口处非常窄只容一人通过,常有人戏称这条局口横巷为”摸奶巷“,大家自己领会吧,嘻嘻。而网络上人气超高的莲欢海蛎煎小吃店,就在这巷子里面。
▲记得第一次去找莲欢海蛎煎小吃店时,我经常找不到入口,因为局口横巷实在太窄,太不起眼了!
▲莲欢海蛎煎最早只是一个店面,可能是租期到了,房东没租给他们,现在的店面在以前老店的对面,规模也扩大了许多,占据了这条巷子的好几个店面。
▲我们点了四份中份的海蛎煎,每份20元,份量比以前少了许多,而且也没有以前好吃了,尤其是海蛎很少。我记得以前刚来吃的时候,那时候一份海蛎煎里,几乎全是海蛎,用的粉也是纯正的地瓜粉。感觉现在出名了,一切都变了!盛名之下,已无初心了!
12:30【走街串巷】 中华街道街巷游
吃完继续遛腿。从局口街出来,在南中广场对面有一条山顶仔巷,这里有一座闽南地区唯一八角的庙宇——厦门威震殿。
▲威震殿前有一块大石头,可能是岁月的洗礼,石头斜面褪去了材质本身的粗糙,变得光滑起来,如今这里已成为附近孩子们滑滑梯嬉戏之处,故此石又有一戏称——”跙尻川石“(闽南话,即蹭屁股之意)。
▲推开绘有门神的殿门,里面已经没有庙宇的威严之感,里面现在已经改为休闲书吧,供居居看书休息之所,偶尔还会在这里举办一些老厦门的文化讲座。
▲在威震殿的东侧的天一楼巷21号,有一座始建于1915年,中西合壁的三层老洋楼。
▲就连天一楼门口的井盖,也绘成卡通的环保宣传图案。
▲方毅故居
▲思明西路至鹭江道一带,梧桐埕巷、镇邦路、升平路、海后路等几条老街巷纵横交错,街区建筑充满了浓郁的“民国风”,从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这里演绎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13:00【第七味】 横竹路 无名小吃店小笼包
再次回到镇邦路,折回横竹路。上午经过这里时,本来是要到一家很出名的无名小吃店,说是无名,是因为这家小吃店经营多年,却从来没有招牌,这在繁华的横竹路上,显得格外另类,但这并不妨碍这家小吃店的出名。
▲这家无名小吃店位于横竹路35号,这也是客人记住他们家的唯一标志。店面非常小,小到连一张桌子都摆不下,客人要吃,只能坐在路边吃。还有一个特别的是,他们家只做两种小吃,一是小笼包,一是猪心炖罐。
▲这也是一家家庭作坊,一位老阿嬷负责端菜,另一位是老阿嬷的儿子,负责下锅蒸。小笼包和猪心炖罐都是8块钱一份,量虽不大,但也实在。
▲要说他们的这两种小吃,有多好吃,我倒也不觉得,只是当一家只做一两种小吃,且能坚持数十年,就冲着这份耐心,也能够让人敬佩。只是有一点让人心生不悦:因为每日供量有限,客人点一份小笼包,只能配一罐猪心炖罐,再多要也不卖。
13:30【第八味】 老剧场文化公园 茶桌仔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吃得差不多,腿也走累了,口也渴了。正好在附近,有一个老剧场文化公园,那里有歇脚泡茶的地方。
▲老剧场文化公园位于大元路上,这是厦门最早的马路之一,也是最短的马路之一。原名“金城戏院”的鹭江剧场就是大元路上,早已破败,现已拆除,辟出一块供老市民散步乘凉、新游客寻访旧址的街心公园。如今,鹭江老剧场文化公园里,有老城忆坊、老厦门旧书馆、老邮局、老茶馆等,每两周举办一场旧物早市。在这里,除了看见有些年头的旧门板、老照片、老电影周边文创展台,还可见竹桌竹椅和闽南人标志性的茶盘。
▲老剧场文化公园一角
▲老剧场文化公园一角
▲逛累了,就坐下来泡壶茶,话话仙,这是许多老厦门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把。
▲在厦门,饮茶之风盛行,因为在这里饮茶是一种享受。饮茶在厦门被称之为”泡茶,老街深巷中的厦门人更习惯叫做“呷茶”,这含有“品尝”的诗意。老厦门人都会记得过去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收费低廉的茶肆,俗称“茶桌仔”。一张低矮的小桌子,一只小盘子上放着掌心大小的紫砂茶壶,几只小杯,一碟花生贡糖之类的茶点,外加一壶开心,一桌一天地,一杯一乾坤。
▲小家伙们还没有喝茶的习惯,自己拿着相机,倒是玩得忘我!瞧这姿势,越来越有范儿了。
14:30【走街串巷】 多元的宗教文化
从大元路出来就是大同路,这条是厦门老城区,最让我欣赏的一条骑楼老街了。先前说过的黄渤主演的《疯狂的赛车》主要取景地就在大同路上。
▲改为单行道的大同路,弯弯曲曲,试想一下,在这种道路上拍摄赛车题材的电影,那会是怎样的一种体会,反正我看了那部电影,是相当的兴奋的。以前的厦门马拉松赛,也有经过这里,后来就改道了,可惜了!多美的赛道啊。
▲大同路中段土堆巷里的“红楼”——厦门总工会旧址。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从大同路穿过思明南路,在厦门第七市场对面,有一家老字号的锅边糊,味道也不错。可惜我们实在吃不下了。
▲大同路323号的“五湖茶室”,据说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五湖茶室的边门在太安街,一些老茶客更喜欢露天茶桌仔的感觉。
▲厦门第七菜市场,也在设在老街巷里,注意在前后两侧出入口,都有旧的菜市场门楼。
▲大同路第七市场旁的基督教会复兴堂。
▲巷子的尽头是养真宫。
▲拉板车的老人家。
▲养真宫旁就是厦门佛教居士林。
▲佛教居士林的香炉。
▲正值农历十五,双莲池街的庙堂,有许多老人家在烧香拜拜。
15:00【第九味】 故宫路 三真丸子
从双莲池街出来,就是故宫路了。这是一条我非常喜欢的巷子,除了美食,这里也有一些不错的老建筑。
▲比如故宫路68号的这幢著名的西式洋楼,现在已经改为人民法庭所用了。
▲大家发现了什么好吃了,都停在店门口?
▲三真丸子小吃店就在故宫路口,建设大厦后面,非常好吃。这里除了招牌的丸子汤,我最喜欢吃的是他家的炒米粉,可惜每次来都吃不到,因为是现炒的,供不应求啊。对了,还有他们家的冰石花,听说很不错,但我却从没有吃过。
▲与故宫路口交叉的是幸福路。这是一条“幸福”的路,两三百长,所处位置应该很不错才是,可惜没有像上海的爱情路一样,发展起来,实在可惜。如果能够打着”幸福“这个招牌,吸引一些不错的小店,应该会成为第二条中山路喔。
▲幸福路上一块特别的门牌号”幸福路110后门“,我们常说的走后门,在这里得到形象的体现。哈哈。
15:15【走街串巷】 华新路 婚纱摄影一条街
从幸福路拐进华新路,这里有几个非著名的地方,一是”不在书店“,另一个就是婚纱摄影一条街了。
▲紧临幸福路的厦门市思明区人民体育场,外墙的厦门历史手绘。你能找到几个典故来?
▲菜妈街上有什么?把大家都吸引过去了?
▲从草埔尾路进入,来到华新路,超高人气的”不再书店“就在这个三叉路口。这是由一幢三层小洋楼改造而成的书店,以前楼上还可以免费进入参观,现在要想上楼,必须消费满68元才可以上去。华新路以密集的小洋楼而著称,因而吸引了许多婚纱影楼来这里取景拍摄,久而久之,这里也成了厦门最负盛名的一处婚纱外景地之一。
15:30【第十味】 天河西门土笋冻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中山公园西门的那家著名的”天河西门土笋冻“。对于闽南人来说,土笋冻是非常常见,且非常美味的一种特色小吃。土笋是一种长在海边滩涂中的沙虫,因外观看起来像虫子,许多外地人有点惧怕,但其实沙虫是一种很有营养价值的海产品,来闽南,不可不尝土笋冻喔。
▲中山公园西门牌楼。
▲西门天河土笋冻小吃店。请注意左侧墙壁上有两块不同的路牌。
▲营养美味的土笋冻。这一份10粒,20元一份。价格还算实在。
▲即便如此营养美味,有些人还是不敢吃,跑到对面的一家饮品店喝酸奶去了。加了菠萝粒,好像口味也不错喔。这算不算是今天的第11味小吃呢?哈哈。
16:00【走街串巷】 中山公园 百家村
完成今天十家小吃的小目标后,我们也该结束今天的行程了,但是走到终点后江埭还有两三公里的路程,需要穿过中山公园和百家村。
▲中山公园有着近百年的悠久历史,现在成了厦门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每到周边,小小的公园内,更是人挤人,因为公园里以老人居多,中山公园里经常会举办一些丰富老人业余生活的活动。
▲中山公园内还有不定期的相亲角,挂满了单身的青年男女资料,各位大叔大妈齐上阵,为儿女挑选中意的相亲对象。同行的单身队员,看到相亲角,还很兴奋地跑去了解,看来是有很迫切的需求啊,哈哈。
▲醒狮球,中山公园标志性的建筑,1931年完工,见证了厦门甚至当时福建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是厦门第一城市雕塑,设计醒狮球的是黄燧弼,它曾参加辛亥革命,亲身感受过当时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社会现状,故在设计时将狮子设计为后脚蹲踞,作扬头怒吼状,寓意中国如沉睡醒来的雄狮,将屹立于世界之林。
▲出了中山公园,过马路就是百家村入口。厦门百家村位于厦门市繁华的老市区,毗邻中山路,是厦门少数保留良好的"老厦门区域"之一。百家村的形成缘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山公园的修建。为了解决搬迁户的居住问题,政府在公园东面规划修建了百余间房子,将人们安置于此,从此,百家村便发展兴盛起来。房子很古旧,部分房子看起来无人居住。老房子中西合璧,不输鼓浪屿。
▲百家村中兴路陈宅。
▲百家村转角。
▲百家村小洋楼。
17:00【终点】 后江埭
穿过百家村,沿着将军祠路,最后来到终点--后江埭的欧米大厦七闽通旅游公司,此次我们的”寻味古城“第一站走进厦门老城区也暂告一段落了。最后来看看我们这次的行走路线图和距离。
”志远天下行“寻味古城第一站,走进厦门老城区,全长14.39公里,用时7小时22分钟,这样的路程和速度,走起来非常舒服,不急不赶。还要感谢好天气,不晒不热,微风习习,简直是完美的一次行程。
到了终点后,我们在欧米大厦七闽通旅游公司的办公室,还进行了一场非常有趣的投掷飞镖比赛,每一个人都上去比试三轮,优胜的队员,还可获得一份小礼物。在这里,要恭喜海棠、大波、雁鸿三人,获得”志远天下行“第一届投掷飞镖大赛的冠军,特别是雁鸿,第一轮成绩排名才第四名,第三轮居然越投越顺利,一跃成为第一名,可喜可贺。遗憾的是,大家玩得太HI了,居然没有拍到活动花絮。也罢,给大家留点悬念,期待第二届的比赛喔。到时候我还会准备些礼品的喔。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18:00【聚餐】 后江埭
每一次户外活动结束后,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聚餐了。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在活动后,来一场小聚餐,这样在活动中认识的朋友,可以有更加深入的交流沟通了解。因为在户外活动中,大家不太可能放开聊天,反而在聚餐活动中,经过一天的接触,可以更加深入交流,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志远天下行“倡导的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原以来今天大家吃了十来家小吃,晚上不会吃太多,但我真的小看大家了。满满一桌菜,大家还是一扫而光,还喝了二十瓶啤酒。服了大家了!这也说明了,大家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很尽兴。
正如可乐姐所说的,这次的活动,圆了她很多未完成的心愿,许多地方她很早就听说过,也很想去的地方,在今天的活动中,得偿所愿,真得很开心!
其实,所有参加这次”寻味古城“走进厦门老城区的队员们,又何偿不是很满足啊!跟着”志远天下行“,带你”不走寻常路“,记住我们的口号——“走街串巷,耐人寻味”!
图文:@志远天下行
--------------------------------------------------------------------------
关于志远天下行
资深户外领队、闽南文化推广者、自由撰稿人、业余摄影师、旅游体验师、旅行家。
新浪微博
@志远天下行
微信公众号
zytxx-f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