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好像认识卡斯特罗
仿佛熟悉切·格瓦拉
似乎了解古巴女排
因为我们在海明威的作品里多次到过那里
古巴
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那个好像很远又好像很近的国度
来古巴的所有原因中,海明威的因素超过一半。
古巴的其他名人中,切·格瓦拉和何塞·马拉式的狂热、卡斯特罗的权谋和铁腕都不是我喜欢的,只有海明威的冒险与自由的生活、野性与深刻的个性特质深深地吸引着我。
▲海明威
两世界旅馆
海明威1940年到1960年间在古巴定居二十年,他对古巴的热爱超过美国、西班牙和他曾经去过的任何一个国家。
哈瓦那老城区奥维斯波街上的两世界旅馆曾经是海明威长期居住过的旅馆。这家旅馆始建于1923年,位于老城区的中心地带,海明威非常喜欢这里的市井气息,楼上安静的房间里又非常适合写作。据说他在这里完成了《丧钟为谁而鸣》的部分章节。
如今,这家仍然在营业的旅馆是游人的必到之地;一楼的大堂吧里每天都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热爱海明威的人们,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喝上一杯。
钢琴非常好听
旅馆的墙上悬挂着各种海明威的照片和他用过的老式打字机。
Room 511是海明威住过两年的房间,现在是个小型纪念馆,可惜我到的那天是星期天,没有开放。
科希马尔
距离哈瓦那15分钟车程的小渔村科希马尔是《老人与海》的背景地。
虽然我从来不认为《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重要的作品,海明威的复杂与深刻不是这一个短短的中篇所能涵盖的,但科希马尔还是必须要到的。
当年,喜爱钓鱼的海明威在家与哈瓦那城区、科希马尔的往返中完成了以海和钓鱼为题材的许多作品,与科希马尔的渔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至今,村中还保留着海明威的半身塑像。
科希马尔看上去还是我们在《老人与海》中读到的模样,出海、打鱼、垂钓、喝酒是村民的生活常态。
凭感觉进了一家酒吧,老板是个看上去四十多岁中年人,说这间酒吧从他爸爸开始经营,骄傲地展示海明威亲笔签名的旧书,高兴地邀请我进吧台合影。
古巴人特别热情,在科希马尔尤甚。路上迎面走过,就会站下来聊天。语言自然是不通的,但一般第一个问题问从哪里来还是交流得清楚的,然后亮出“Hemingwei"就能达成很好的情感交流,然后听他们各种大力介绍,配合以大力点头就行,哈哈!怪不得海明威跟他们合得来。
桑迪亚哥是这些渔民中的一个倔老头,一个塑造得特别好的个性形象。这张是桑迪亚哥老头拖着那条大鱼骨回村的路~~我乱说的,千万别相信哦!
维希尔庄园
距离哈瓦那老城区大概20分钟的一个密林深处的小山头上,海明威用《丧钟为谁而鸣》的稿费买了一处宅子,就是维希亚庄园,作为他在古巴的家。如今也是作为博物馆开放。
屋子里是按照海明威1960年离开古巴时的样子陈设的,保留着海明威当年居住时的2000多件文物。藏书之外,最醒目的是每个房间都悬挂的海明威在非洲狩猎时的战利品。
这是他的游艇,兼捕鱼之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还曾用作美军的侦查艇。
最后一张是主楼旁边的一桩二层小楼,只有一个房间,是海明威的写作间。
庄园的外部环境也很好,有许多苍老高大的树木。我在《走遍全球》的介绍中看到一则小故事,说椰子成熟的季节,庄园附近的古巴孩子会用石头来击打椰子,每当这时,海明威都会打开大门,让孩子们进来玩耍。
1960年海明威离开古巴返回美国后不久就在爱达荷州自己的家中开枪自杀。后来,他的家人将这座住宅捐赠给古巴政府,所幸一直受到非常好的保护。
酣畅淋漓地走过一生,最后还有勇气和力量给自己致命的一枪,真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