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壹壹年四月中旬再拜黄帝陵
刚从山东河南回来,就接到星源公司(总公司的多经企业)岑总的电话,要求我帮助他们的小火电公司所承揽的汽机大修工作。岑总曾是印尼亚齐工程进点时的项目经理,故与我有工作来往,有鉴于此,便爽快答应下来。
于是2011年4月中旬就由小火电公司辛经理陪同前往黄陵县一煤矿,考察其自备电厂大修现场。我们是上午11点到达县城,若此时再进现场人已下班,只能下午2点煤矿上班时再进去。故有中午一段时间空闲,辛经理提议不如趁机去看看整修后的黄帝陵,就在跟前。
我是12年前曾陪客人拜谒过一次黄帝陵,仅在山门,老山门与祭亭前照像留影过。此次有机会再来,又是清明公祭过之后,更是好时机,正求之不得。
当到达黄帝陵景区前早已不是从前模样,公路改道,腾出一大片地方,有游客服务中心,有很大的停车场,我们从景区右侧进入。
脚下是一片鹅卵石,是为轩辕广场。这里是谒陵的起点。轩辕广场的地面是用秦岭天然河卵石铺就而成的,共计5000块,含义是代表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历史。眼前北面的池子叫印池,印池之水从沮河引入。
然后我们北上经过景区大门,过轩辕桥。这座桥横跨印池,全长66米,宽8.5米,为全花岗岩石材建造,被誉为“中国近代全石材第一桥”。
轩辕桥北端通向轩辕庙山门前的石级台阶共有95级台阶,寓意黄帝“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拾级而上我们来到宽阔的庙前广场,2004年以前的公祭活动大都在此举行。站到宽阔的庙前广场,回头再看轩辕广场,给人感受到一种“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恢弘气势。
我们登高来到轩辕庙前,现庙由四进院落构成,庙门为汉代建筑风格,五间庑殿顶式,白墙,琉璃瓦,高大巍峨。
插图文字说明:
1. 当到达黄帝陵景区前早已不是从前模样,脚下是一片鹅卵石,是为轩辕广场。共二张
2. 北上经过景区大门,过轩辕桥,横跨印池。
3. 轩辕桥北端通向轩辕庙山门前的石级台阶共有95级台阶,寓意黄帝“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
4. 站到宽阔的庙前广场,回头再看轩辕广场,给人感受到一种“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恢弘气势。
5. 轩辕庙门为汉代建筑风格,五间庑殿顶式,白墙,琉璃瓦,高大巍峨。
接上文
跨入轩辕庙大门,此院落古树参天。尤其在左侧又见“黄帝手植柏”,依然是古柏枝干苍劲,苍翠欲滴,冠如华盖,郁郁葱葱。
我们过诚心亭,此亭为穿堂式,并特别立碑提示拜谒之人要诚心。从此起两侧是碑廊,有历代皇上御制碑石40余通。也有现代名人与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牌等。
继续北上来到有名的碑亭,我将四位名人的题刻一一拍照留影,左起分别是毛泽东的于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时亲笔撰写的祭文;邓小平手书“炎黄子孙”四个大字。右起分别是孙中山先生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祭词一首;1942年蒋介石亲笔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
离开碑亭后,继续向里走,会看到左边有一块一米见方的青石块,石上刻着一副巨大的黄帝脚印。这是我以前未见到的。
就要来到庙的主殿人文初祖大殿时,前左侧又见到“挂甲柏”,也叫“将军柏”。每年清明节前,树孔内还会溢出柏汁,凝结为珠,像泪珠一样。清明节后,又恢复原样,被人称为“群柏之奇”。
修饰一新的大殿刚刚又经过公祭,“人文初祖”匾额高悬,更显庄严肃穆。进入大殿,映入我们眼前的是半浮雕黄帝像。这尊民族始祖的圣像,是以东汉武梁祠庙的画像石刻拓片为蓝本,经国家文物局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后批准,放大刻制而成。黄帝石雕像为全身像,石料采用墨玉雕成。石雕像黄帝沉稳站立,步履向东又回首望西,抬臂扬手,冠带简朴,着装无华。像的四周雕刻有四灵图案:上朱雀、下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我是第一次进殿参拜黄帝圣像,虔诚之心无以言表。
插图文字说明:
1. 跨入轩辕庙大门,此院落古树参天。
2. 又见“黄帝手植柏”,依然是古柏枝干苍劲,苍翠欲滴,冠如华盖,郁郁葱葱。共二张
3. 过诚心亭,此亭为穿堂式,并特别立碑提示拜谒之人要诚心。共二张
4. 两侧是碑廊,如有现代名人与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牌等。共二张
5. 继续北上来到有名的碑亭,分别刻有毛泽东、孙中山、邓小平、蒋介石四人题字。共五张
6. 离开碑亭后,继续向里走,看到左边有一青石块上刻着一副巨大的黄帝脚印。
7. 来到庙的主殿人文初祖大殿时,前左侧又见到“挂甲柏”。共二张
8. 修饰一新的大殿刚刚又经过公祭,“人文初祖”匾额高悬,更显庄严肃穆。共二张
9. 我是第一次进殿参拜黄帝圣像,虔诚之心无以言表。
接上文
绕过人文初祖大殿后,来到2004年新建成的祭祀大殿,该大殿已成为黄帝陵标志性建筑。迎面正中是高4米的大型石阶,石阶两侧分列着成排的铜簋,高台左右耸立着三出石阙,汉代造型风格,色调以青灰为主显得古朴、庄严。我们上到高台即殿前祭祀广场,均由花岗岩铺装而成,占地1万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0人行祭典活动。尤其两侧黄缎旌旗一字排开,旗下9对2米多高的青铜牛鼎与前石阶旁的8个铜簋,“九鼎八簋”是天子祭器,为祭祀广场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祭祀黄帝乃国之大事!
广场北端在总高6米的三层石台上坐落着40米见方的石造大殿。檐下正中悬挂着我国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先生书写的隶体“轩辕殿”匾额。整座建筑筒洁、宏伟。
我们登台入殿,殿由36根园形石柱围合成40米见方的方形空间,柱间无墙,上覆巨型覆斗屋顶。顶中央有直径14米的园形天光。蓝天、白云、阳光直接映入殿内,整个空间显得恢宏神圣而通透明朗,大殿地面采用青、红、白、黑、黄五种彩色石材铺砌,隐喻传统的“五色土”,以象征黄帝恩泽祖国大地。整个轩辕殿形象地反映出“天园地方”的理念。所有石材构件不加任何雕饰,使轩辕殿更加古朴、沉稳、大气磅礴。
黄帝石刻伫立在殿内上位。石刻背面节录《史记·五帝本纪》关于黄帝生平简介。
在祭祀大殿之后,最后修筑了两城阙,城下实为隧道,车辆可通往凤凰岭桥山之巅,黄帝的陵冢就深藏在桥山之巅古柏中。游人则可从城阙两侧的马道出,登山前往。
拜祭黄帝,一般为“先祭庙,后谒陵”。现在黄帝陵已分为祭祀区与陵冢区两部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未敢久留,故未去山上谒陵,然后我分别在祭祀大殿的轩辕殿前,主庙的轩辕殿前,与黄帝手植柏前一一留影后,结束了此行。
与上次来相比,原有庙内的老山门与祭亭等建筑都已移至桥山陵冢区,所以未见到。上次所在时留影已成为永久纪念!
插图文字说明:
1. 绕过人文初祖大殿后,来到2004年新建成的祭祀大殿,殿前祭祀广场大气、古朴、庄严。祭祀黄帝乃国之大事!共二张
2. 广场北端在总高6米的三层石台上坐落着40米见方的石造轩辕殿。
3. 殿由36根园形石柱围合成40米见方的方形空间,整个轩辕殿形象地反映出“天园地方”的理念。
4. 黄帝石刻伫立在殿内上位。石刻背面节录《史记·五帝本纪》关于黄帝生平简介。共二张
5. 在祭祀大殿之后,最后修筑了两城阙,可通往凤凰岭桥山之巅的黄帝陵冢。共二张
6. 我分别在主庙人文初祖大殿前,与黄帝手植柏前一一留影后,结束了此行。
引用 caining_tb 发表于 2016-10-26 11:30:07 的回复:
这个路线安排的挺好,手动点赞
回复caining_tb:谢谢你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