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在楼下买了去十堰的来回火车票,20号去,25号回,都是下午4点多的车,票价总共花了近700元。
10.19 家里有事,十堰之旅不能成行。上午坐公交去火车站退票。退票费就花了五十多元,但也是没办法的事。
10.22 今天重新买了去十堰的来回火车票,23号出发,28号回来,也都是下午4点多的车。对武当山向往已久,这次终于就要成行了,心里难免会有些兴奋。
10.24 中午到达十堰。阴天,外面还下着雨,从广州来的我穿着短袖,很冷,在火车上就加了长袖衫和外套,下火车后依然抵不住寒意。火车站有直达武当山门的公交,车程近一个小时,票价4元。我在山脚下的武当山镇吃了碗当地的牛肉面,味道凑合。然后拖着行李找了家宾馆住下,标间还价后100元。听说附近有家当地的博物馆,但找了半天才找到,而且还关着门,参观不了,自己又淋了一身雨,只好匆匆回到宾馆休息。
10.25 早上退了山下的宾馆,在游客中心乘车上山,车票和门票,成人一共是240元。四十多分钟车到南岩,山上住宿很多,前来拉客的也很多。我住的地方就叫南岩宾馆,还价后标间价格为100元,设施不豪华,但还过得去。我放好行李后,就迫不急待地奔向心中的景点。我本来想先去最有名的金顶,结果走错了路,走向了另一个景点,半途被人告知才弄清楚。我不想浪费体力,只好折返,才走到正确的方向上。开始天气由阴转晴,远处风景很美。但很快天色又阴沉了下来,而且一路雾气很大,周围除了树木,什么也看不见。上山的游人不多,沿途碰到几个爬山的人,大家一起结伴同行,有说有笑,也可解除疲劳和寂寞。上山的台阶很长很徙,我们总是走走歇歇,虽然很累,但基本都还顶得住。路上还不断碰到下山的人,他们看到我们吃力的样子,有的人还为我们打气。经过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三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看到金顶。其实这里是一个大的建筑群,修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位于顶峰的金顶,完全是由铜祷成,金碧辉煌,非常漂亮。开始上来的时候,云雾很重,四周白茫茫的一片,什么看不见。正在失望之际,突然间云破天开,大片绿色的山峦显露了出来,并且时开时合,不断反复,让人感觉如处仙镜,异常壮观震撼,心里觉得总算不虚此行。在上面呆了近一个小时,觉得满足之后才开始下山。坐索道到琼台,然后坐车到太子坡,再转车回到南岩我住的宾馆。宾馆里有餐厅,我来了一碗牛肉面,味道感觉比山下的要好些。
10.26 上午去了南岩宫,就在我所住宾馆的附近,所以非常方便。昨天晚上听到外面下雨,早上起来窗外雾气很重,什么都看不清楚。在宾馆的餐厅吃了碗拉面,我就上路了。天气不是太理想,正在为此担心之际,浓重的雾气顿时减轻,远处墨绿色的山体大块大块地从漂浮的云雾中显现出来,若隐若现,时开时合,就像中国水墨画一样,十分空灵缥缈,引起沿途游人一阵一阵的惊呼,众人手中的手机和相机当然也免不了忙个不停。这里有玄帝殿,规模不小,看上去很有气势,也是该景点比较重要的古建筑物。这里一路的很多建筑都是建在陡峭的崖壁上,看上去十分险要,但又让人感到独具匠心。这时由于雾气太重,对面的山峰已经完全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了,否则此时的景像一定是美得无法用语言形容。这处景区还有太常观、雷神洞、飞升崖,还有梳妆台等景点,虽然规模不大,但也都具备各自的特点。下午去了武当山最著名,规模最宏大的建筑紫霄宫,以前经常在功夫片里看到以此为背景拍摄的场景,心中一直十分神往,这次终于能够真正地触摸到它了,我在里面发呆了两个小时,痛快地体验了一下这座千年古殿,在它面前我感受到的是无限的美好和欣慰。在里面参观的时候,碰到一个台湾人,并和他聊了几句,他问我是第几次来,我说是第一次,他说他这已是第四次来了,我说你这么喜欢这里,他点了点头,临走时还面对着紫霄殿感叹了一句:这是我们的老祖宗呀!晚上没事在宾馆楼下的商店里买了一本《武当山散文集》,躺在床上翻了翻,看到今人古人,不同的人描述游历武当山的感受,自己觉得熟悉而又亲切。
10.27 上午去了太子坡,接着又转车去了琼台中观,都是古建筑群,置身其中,体验到的是久远和厚重。这些天一直阴雨,今天雾气更甚,外面能见度很低,周围的山几乎都看不见,没有了前两天见到的山在雾中若隐若现的感觉,心里很有几分失落。虽然很无奈,但又不甘心,我又买了票乘坐索道第二次上了金顶,希望能够有奇迹发生,但上面不出所料,四周是白茫茫的一片,完全被雾气所宠罩,眼前都能看见在空中飞舞的水珠子。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浓雾的消散已是完全不可能,但我还是在上面逗留了半个小时,心里一直幻想着第一次上金顶时,见到的那种云破天开的壮丽景象。最后在感到完全无望后,我才一个人悻悻地下了山。虽然没能再看到如仙似幻的云海,但我能又一次触摸到位于武当绝顶1612米处的金顶,再一次拥抱了拱卫着金顶的神奇的紫禁城,所以又有了上一次所没有的新的收获和发现。从狮子峰坐索道回到琼台,然后乘车到太子坡中转,到南岩住处天色已经很暗,在宾馆的餐厅吃了碗肉丝面就回房休息了。
10.28 下午四点十分回广州的火车。早上我很早就起床了,外面雾己消退,风很大,小雨一直未停,游人都还没有出来,我就穿上雨衣,背上包,再去附近的南岩宫逛逛,前天去过一次,但雾太重,拍的照片也不清晰,所以想趁天气好点,时间也还充裕,再去补拍几张好一点的照片。一路上雾被风完全吹散了,远处的山峰都毫无保留地显露出来,这时反而感到有些平淡无奇,失去了那种虚无缥缈的神秘感。我现在才明白,云雾太重也不行,完全没有也不好,只有当它不是太多,又不是太少,想遮又遮不住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武当胜境。沿路碰到一对母女,和他们结伴同行。他们来自无锡,已去了一些景点,打算今天游南岩宫,然后坐索道上金顶,也是下午四点多回去的火车,我还帮他俩照了张合影。由于天气不错,拍得照片都很清楚,算是对前天不足的弥补。又游了一遍南岩宫后,感觉没什么地方可去了,我便回宾馆收拾了一下行李,去前台退了房,然后坐车下山了。武当镇上有直达十堰火车站的公交,票价4元。在车上我仔细打量了一下十堰市区,到处也都是密集的已建好或在建的高楼,街道上人流车流川流不息,感觉城市这么多年来发展的还不错。中午我在火车站附近的小店里吃了碗牛肉面,并喝碗孝感米酒,味道都还可以。离开车还有三个多小时,也没什么地方去,我便花了五十元在车站旁边的宾馆订了间钟点房休息了一下。三点半左右我退房离开,拖着行李走在火车站广场的时候,突然听到身后好像有人在大声给打招呼,我回头一看,是两个女人,我愣了半天,年纪大的女人提醒我说:“不记得了。”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们就是我上午在武当山南岩宫景区碰到的那一对母女。我也没想到会这么巧,在这里又会碰见他们。但时间仓促,大家也没有多说,只是笑着打了个招呼就各奔东西了。彼此虽然是陌生人,但短暂的接触和相处,让人也觉得充满了友好和温暖。
武当山紫霄大殿,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
紫霄殿是武当山最大的殿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迁:"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武当县。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敕建“五龙祠”。唐乾宁年间(896~897年),武当山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元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福地”。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礼部尚书金纯等率20余万军民,工匠大修武当山。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历时12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宫观33处落成。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陆杰提督重修武当山宫观。
武当山周边高峰林立,天柱峰海拔1612米。武当山山体四周低下﹐中央呈块状突起﹐多由古生代千枚岩﹑板岩和片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岩层节理发育﹐并有沿旧断层线不断上升的迹象﹐形成许多悬崖峭壁的断层崖地貌。山地两侧多陷落盆地。
武当山原生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合林,次生林为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主要有松、杉、桦、栎等。
武当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气候明显,气温随海拔高度递减,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多集中夏季,为湖北省暴雨中心之一。
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在《本草纲目》记载的1800多种中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00多种。据1985年药用植物普查结果,已知全山有药材617种,因此,武当山有“天然药库”之称。药用植物有曼陀罗花、金钗、王龙芝、猴结、九仙子、天麻、田七等名贵药材。
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天柱峰顶端的石筑平台正中,面积约160平方米,朝向为东偏南8°。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叠架、额、枋及重翘重昂与单翘重昂斗拱,分别承托上、下檐部,构成重檐底殿式屋顶。正脊两端铸龙对峙。四壁于立柱之间装四抹头格扇门。殿内顶部作平棋天花,铸浅雕流云纹样,线条柔和流畅。地面以紫色石纹墁地,洗磨光洁。屋顶采用“推山”做法为特点。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坛下玄武一尊,为金婉合体。坛前设香案,置供器。神坛上方高悬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鎏金牌额,上竖铸“金殿”二字。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鎏金,无论瓦作、木作构件,结构严谨,合缝精密,虽经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显示中国铸造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
从这里进入紫霄宫
紫霄宫大门
紫霄宫
太子坡又名复真观。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复真观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位于狮子峰前,建筑20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6万平方米。
从这里进入参观太子坡的古建筑
太子坡
太子坡
南岩景区
太子坡
太子坡
太子坡
太子坡
太子坡
太子坡
琼台中观
琼台中观
琼台中观
琼台中观
琼台中观
琼台中观
琼台中观
琼台中观
琼台中观
琼台中观
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金顶景区
金顶景区
金顶景区
金顶景区
金顶景区
金顶景区
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l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以前,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檐下斗栱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龙头香,长3米,宽仅0.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南岩宫景区
南岩宫景区
南岩宫景区
南岩宫景区
南岩宫景区
南岩宫景区
南岩宫景区
这是在武当山金顶拍的一张照片
这是南岩宫的玄帝殿
南岩宫景区
南岩宫景区
南岩宫景区
南岩宫景区
南岩宫景区
这就是龙头香。在这里烧香有坠入悬崖的危险。既便强此,古时仍有人对此乐此不疲。
南岩宫景区
南岩宫景区建在悬崖边的房子
这是在武当山金顶拍的一张照片
南岩宫景区
南岩宫景区
南岩宫景区
金顶景区
太子坡景区
这是在武当山金顶拍的一张照片
南岩宫景区
南岩宫景区
金顶景区
我在武当山南岩宾馆的房间
刚到十堰下火车时,在车站自拍的一张照片。
引用 garui 发表于 2016-11-02 17:26:33 的回复:
正想着出去走走,感谢楼主的分享。lz照片后期处理了吗?
回复garui:沒有处理!
引用 跟党走的笨蛋 发表于 2016-11-02 18:18:28 的回复:
回复跟党走的笨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