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间,沙山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堪称“沙漠珠穆朗玛峰 ”。
这是我第一次与沙漠亲密接触,蓝天之下,被一望无际的黄色覆盖,没有绿色、没有水、甚至没有土、没有大块的石头,只有各种形状的沙丘,连绵不断。在强劲的阵风推动下,细沙不断流动,沙丘的形状缓慢而持续地改变,大都呈现背朝西方或西北方的弯月状。尤其喜欢它肌肤一样温柔的质地,优雅蜿蜒的沙脊线,被风揉皱了的美丽沙纹,深深感受沧桑变幻的大漠风情。
有人说,沙丘顶端的弧线,是世界上最美的弧线之一。很细的一条线,其宽度似乎只有一粒沙粒的直径,平滑、圆润。完全在风力作用下形成优美的曲线,即使给我一堆沙子,我也堆不出来这样的弧线。有的犹如绸缎,有的又犹如沧海巨浪,沙丘扑面而来,绵延如浪涛。不由得赞叹大自然的奇妙,站在沙丘顶部,都不忍心踩踏这条完美的曲线。
和海边沙滩有着相似纹路的沙漠,对人类来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沙滩不仅做为滩涂可以给沿海的居民带来生存的依赖,而且是人们休闲时晒太阳,散步,谈情说爱的好地方,对在海上的遇险者来说,沙滩更是生的希望。但是沙漠却不然,它冷酷无情,把活生生的一切用死亡来湮没。它比沙滩更美丽,磅礴大气中孕育着细腻,色彩变化多端而又迷人。在沙漠的边缘旅游摄影,我们这些旅游者看到的都是沙漠瑰丽的一面,而沙漠凶残的一面,比如沙尘暴,我们只能从别人的文字上去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