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出发之前:
一口好牙和一个强健的胃
便是我对你的期待
只要你受得了我的文字
我们就一定合得来
二十多年前的文学青年,狂背了几多尼采语录并苦逼地思考人生意义的我,如今,竟然堕落到用大师的语言为自己的“好吃懒做”做题记,汗颜啊!本来打算用“吃货日记”为这个系列的旅行日记命名,后来一想,咱还是谦虚点吧,毕竟在众多神级的“吃货”面前,我俩只不过是newfish!
今年是我俩彻头彻尾“堕落”的一年,从年初和小丸子、神经女侠在洱海边悠闲泡吧晒太阳,到夏天在青岛一边磕这海瓜子一边嘎啤酒。
这样的旅行太安逸了,不是狂流和阿罗的风格,于是,我俩下定决心要在9月来一趟救赎之旅——318川藏线全程,满足当年从西藏回来遗憾的那然乌湖以东还未曾见到的瑰丽风景。
无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行程因为工作一拖再拖,到11月才得空。川藏线最美的季节已经错过了,只待来年再计划(反正拖了也不是一年两年了),那索性就“堕落到底”,让“堕落”来得更猛烈些吧,逃离北方的寒冷与雾霾,投奔南方的艳阳与美食。这次旅行的中心思想就是“好吃懒做”,导致我在做攻略时3/4的精力都放在各地的美食上,同时还得到了吃货老冉提供的《手绘泉州美食地图》相助。
当我把美食攻略呈报给LP审阅时,她沉默良久,面露难色:“泉州我们只待三天,我看咱俩吃不过来呀!”OK,那就增加一天,从容优雅地去吃!
D1 11月19日
走出厦门高崎机场,第一个感觉是——热!有一种热,叫穿了秋裤。换上小衣襟短打扮的我俩瞬间清爽了不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在东渡码头乘船直杀鼓浪屿,淡季不淡啊,这一面面旅行团的小旗晃得我眼花缭乱,汗!
华灯初上,我俩开始了在龙头路的第一次觅食行动。鼓浪屿的路很特别,龙头路并不是一条东西向或南北向的路,而是曲折蜿蜒、东西南北向都有,这里是鼓浪屿的美食街,众多餐馆排档云集于此,攒动的人头,喧闹的叫卖声,各种美食或香或甜、或辣或臭的味道交织在一起,有点像劈柴院又比劈柴院宽敞且四通八达。
林氏鱼丸是我俩的第一顿,本着“少食多餐,有益健康”的原则,我俩只点了一碗“丸子开会”,其实就是鱼丸和虾丸各一半。白色鱼丸很Q弹,我更偏爱黄色虾丸的鲜美。拿着牙签,左手一个鱼丸、右手一个虾丸,很快,让丸子们去胃里开会去了。林氏鱼丸旁边是小马哥起司,土豆居然也能做得如此诱人,炸得金黄的土豆泥浇上奶油,配上红色的番茄和菜花,卖相是相当给力啊!
沈家肠粉门前排着三十多个吃货,被LP拉去,找她上次来吃过后一直念念不忘的鱿鱼焖豆腐。人气王的效应无时不在,原本冷清的大排档在我俩站在摊边大吃大嚼的当头,引来了数位食客,这分明是义务广告嘛,“老板,给打个八折咋样?”在路边小店逛了会儿,又给LP喜爱的肉肉们照了会儿相。
沈家肠粉店排队的人少了很多,走,排队去!
十多分钟后,一晚热腾腾的肠粉下肚,心满意足地伴着夜色,一路上坡回客栈休息!
D2 11月20日
早起的鸟儿没食吃。由于客栈就在日光岩脚下,踏着小上坡的石板路,呼吸着微湿的新鲜空气,我俩径直来到了日观岩。既然来了,就索性做个晨练吧!爬上日光岩才7点多,庆幸避开了汹涌的旅行团,岩上只有三五个人。放眼望去,鼓浪屿尽收眼底,风貌各异的建筑以红色为基调,与青岛的“红墙绿瓦,碧海蓝天”颇有几分相似,海的彼岸是高楼大厦,与鼓浪屿形成强烈的对比,古朴与现代,你更喜欢哪个?
从日光岩出来,天空开始飘雨,出口处正好是有名的喜林阁,正好避雨兼解决早餐。喜林阁环境不错,在奶黄色的小洋楼里,我们挑了个二层把角的位置坐下,LP又开始嘚瑟,坐在藤椅上,带个太阳帽,非让我拍照,哎,谁让鼓浪屿号称小资天堂,不是小资也总得有点文艺范呗!
用罢早点,顺路来到了琴园,LP说,前几年来这时有很多散养的鸟、孔雀,可这次我俩转遍全园,只见几只可怜的鹦鹉锁在杆上,了无生趣。
出了琴园,来到菽庄花园,这座依海而建的园子,透着精巧雅致。沿着四十四桥(据说是主人四十四岁时建而得名)一路向前,蜿蜒向前的白色四十四桥勾勒出海岸线,站在桥上可以远眺日光岩也可以近观岸边彩色的岩石,有点涠洲岛的感脚。岩石上刻着“印心”,立刻抓LP过来拍照,没想到,前方居然有个“听涛轩”,这个景就叫“印心听涛”,哈哈,无意间在菽庄花园集齐了我们的名字。
钢琴博物馆就在菽庄花园里,我俩走马观花一番,对那台自动演奏的钢琴蛮有兴趣。天放晴,走得有点热了,我在树下乘凉休憩,LP举着一个梅花形的冰棒走过来,“老公,交钱!”“多少钱?”“十五”。什么冰棍这么贵,我不甘心地咬了一大口,很普通啊,你猜LP咋说?“这叫台湾梅花冰,我看着新鲜,想着吃了又凉快儿,还能当照相道具,没问价就拿了,谁知道卖这么贵啊!”哎,不愧是刚刚在小店门前举着“大富婆”照相的任性女大款!
刻字博物馆,本以为是个赠送的,没啥看头,却忽然瞥见一幅“饮本兰之坠露,餐秋菊之落英”,这句话太好了,符合此行的主题。
毓园是纪念林巧稚大夫的园子,这位出生在鼓浪屿的慈祥老人,虽然终生未婚,却接生了5万多的婴儿,向生命天使致敬。不知不觉走到皓园时已经下午一点多了,有点累,远远眺望了一下国姓爷的雕像便坐在海边休息,实在是不想爬山了。
午饭还是要回龙头路解决的。沿着海边一路走下去,离海底世界不远的著名娜娜海岸酒店已经停业了,不过很惊喜地发现了马拉桑。三颗杨桃,两颗芒果足足实实放在一起榨出的一大杯果汁,货真价实。昨天吃了鱿鱼焖豆腐还嫌不够,又前往龙头路189号补课。好家伙,人真多,我俩分头排队,一个排海蛎煎,一个排鱿鱼豆腐。做鱿鱼焖豆腐的小伙真投入,伴着动感音乐手起铲落,把豆腐切得花样百出,小铲子将鱿鱼、豆腐、豆芽翻煎得上下舞动,食客们站在两米开外,生怕被油溅到。海蛎煎还不错,嫩嫩的煎蛋裹在海蛎外面,配上鲜红的辣酱,口感颇佳。LP买到了鱿鱼豆腐,见我还在排队,于是去鱼丸铺占个小位,来份正宗鲨鱼丸,荤素搭配、干湿搭配,犒劳一下自己饥肠辘辘的胃。
“好吃”后该“懒做”了,于是夕阳红自助游的两位团员决定回客栈午睡。下午是个大晴天,午睡后满血复活,开始了万国建筑博览之旅。走在各式各样的古建群中,感受着历史的韵味和气质,体会着时光斑驳的印痕。慢慢走,看,那是三一堂,那是铂爵会馆,这些凝固的诗歌是否给你带来点沧桑味道?
八卦楼是地标性建筑,号称小白宫,这里又是风琴博物馆,陈列着各个时期、各种样式的风琴,有的旁边还摆着烛台,偷着贵族范。中间展厅矗立着一台两层楼高的硕大风琴,我不禁感慨到:牛X!
离开八卦楼,我俩又开始了寻找卤味的征程,这家卤味是吃货老冉极力推荐的,据其本人交代,为了吃这家卤味差点误了航班。八卦楼离内厝澳还挺远的,但还是决定去践行“好吃”的宗旨,没有导航就靠地图找寻。在鼓新路走了冤枉路,绕回来后见到了“船屋”,这座船型建筑韵味十足,透着唯美的气质。
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俩在傍晚走到了金兰饼店,据说卤味就在附近。还好,旁边的邮箱边就有个卤味摊。应该是这家吧,不管那么多了,雨越下越大了,就在这开搓吧!这是家典型的苍蝇馆,狭小得只能放两张小桌,当我俩啃着鸡脚、配着酸笋、豆腐嚼脆肠时,不时有当地人进来买卤味打包带走,味道嘛,当然相当不错!(出来后,老冉来电认证,居然不是这家,哈哈!)
回客栈的路依旧遥远,今天简直就是环屿一周了。当两个满嘴卤味的家伙打着饱嗝,穿过悠长的笔山洞终于回来的时候,计步器显示23678步!
D3 11月21日
雨下了一夜,依旧没有要停的意思。今天可得点先垫吧了早点再去逛。穿过街心公园,惊喜地发现“叶氏糍粑”摊前居然没有人排队,也许我们习惯了早起吧,这可太难得了。“老板,糍粑怎么卖?”,老人很牛X,头也不抬,“都一个口味,没什么可挑的”,又用手指了指,意思是你自个儿看价格吧!
买好糍粑,直奔“荣记沙茶面”。沙茶面算是厦门的招牌食品。15元团购的一碗,料好足实啊,四只虾子、若干鱿鱼卷、卤蛋和青菜,汤头鲜美,配上刚买的撒满花生碎和黑白芝麻的叶氏糍粑,甜而不腻,既有嚼劲又不粘牙。这顿早点,我俩还是相当满意滴!
走在福建路上,呼吸着雨中清爽的空气,途径天主堂,来到了黄荣远堂和海天堂构,这是一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雨越下越大,我俩放弃了进去参观的打算(哈哈,主要对每人118的门票有点望而却步,老婆说,她这也算是三过而不入了。)雨渐渐地小了,一路走着,玩着,偶然惊喜地在台阶上发现了只大蜗牛。这家伙居然不怕人,把它拿在手里还一个劲伸头探脑地蠕动。和它玩了一会儿,不舍地将它放生在马约翰广场的草丛中,对这家伙而言,这相当于从北京到福建的一次超远距离的奇妙之旅。
本想去看看林语堂故居,却在路边发现了一家卖伴手礼的店铺,坐落在老式的李家庄,红黑相间的三层建筑凹凸有致。反正也不要门票,进去䁖䁖。我俩直接无视卖礼品的柜台,在一群旅行社强大的购买团的掩护下,溜上三楼的阳台,观景眺望。铁艺的桌椅、茂盛的阔叶植被配上复古的挂灯还是蛮有情趣的。二楼的阳台更赞,红色柱子上和邮筒上贴满了心愿贴,各式各样的明信片和硕大的印章让我俩小小地惊喜了一番。
外图书店的石头台阶旁鲜花绽放,又是一处免费开放的场所,书架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图书,回廊的每个书桌都陈列着茶具。书茶相伴,人生大乐也。
书店外的一条小巷深邃悠长,灿烂的三角梅透过斑驳的淋过雨的围墙竞相怒放,我俩刚嘚瑟了几张照片,就被一个拍婚纱照的无情抢占了。哎,谁叫我们那么会取景呢!
茶点时间到,因为是周一,今天的龙头路冷清了不少,昨天还要排大队的龙头海蛎煎现在可以随便买了,汗!(昨天凑什么热闹呢?)一种叫“蛋满灌”的小吃吸引了我,制作工艺颇有趣,貌似还是非遗呢:把肉馅用筷子一点点填入生鸭蛋黄中再蒸熟,这不仅需要技巧,更重要的是耐心。
昨天喝了“张三疯”,今天决定去做个版本比较——“号外奶茶”。大肥白猫造型的招牌格外打眼,可以一边喝茶一边给奶茶杯艺术创作。无奈我俩艺术细胞有限,实在想不出好的创意为这只素白猫打扮,最后只好将我最近常玩的“保卫萝卜”的造型一股脑全都招呼上。喝着奶茶,品尝着从隔壁“赵小姐的店”买来的手工馅饼。惬意的时间总是溜得太快!
下午坐轮渡回到了厦门。这次,我们在创意渔村曾厝垵选择了家闹中取静的城堡客栈。老年养生团的团员们补完午觉已是傍晚,又该吃晚餐了。
这两天觉得身上乏力,我俩一致认为和上次去涠洲岛只吃小吃、海鲜没吃肉的原因相同。于是特意点了一道“唐僧肉”(同安封肉)。这里的杂鱼酱油水也很有特点,不知名的小鱼用最简单的方式清蒸,味道十分鲜美。
雨还在下,在路旁买了几个酷似狼牙棒头的火参果以及超便宜的大芒果,又和卖甜点的外国帅哥逗了会咳嗽,回家!GO TO BED!
D4 11月22日
来福建不看土楼怎么行?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永定和南靖。永定规模虽大,但路途遥远,南靖田螺坑的四菜一汤LP之前去过,所以选择了条另类路线——因一部电影而闻名的云水谣。为了交通方便,索性来个跟团一日游吧。雨一直下,去往南靖的路途漫漫,需要三个小时车程。起了个大早,本想在车上补觉,可惜我俩正好坐在热情的导游小妹的后面,只好一路给小妹妹捧哏量活。不过,劳动是最光荣的,一路上得到小妹妹不遗余力地赞扬:“哇,这两位真是知识丰富啊”,“真是见多识”,“太棒啦,奖励你们一个百香果!”
土楼作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要得益于美国人的发现。当年,美国人在卫星地图上发现了福建山里隐藏着大量巨型“碉堡”,以为是什么军事部署,执着地考察后才发现原来是只993861部队(老人、妇女、儿童)居住的房屋。
路遥遥,车在中途休息时买了几个拳头大小的可爱菠萝尝鲜,你甭说,还真甜。车过南靖火车站,土楼的元素开始多了起来,火车站的造型是土楼,茶叶罐是土楼,连路灯都是土楼的形状。
我俩的美食之旅看来要在今天中断了,本来攻略上设计要去吃菜干扣肉、汀州和田鸡、卷饼、客家捶圆、豆腐饺......现在,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吃团餐了。哎,就当清理肠胃吧!
吃罢“淡出个鸟味”的团餐,我们来到了怀远楼,这是一座四层的圆形土楼,黄色的墙体,黑色的屋顶,难怪美国人要把它当做“碉堡”,哈哈!
离开怀远楼,土楼当地导游说要在云水谣请大家品尝他家的茶。我去!跟团恐惧症立马发作了,立马闪人!咱还是自娱自乐吧。云水谣原名长教村,因拍了那部获了金马奖、金鸡奖、华表奖、百花奖等等的电影而更名。走过古榕伞盖下流水潺潺的石桥,就是标志性的水车木屋。水车旁的古榕极度伸展着树冠,脚下是光滑的鹅卵石路,榕树的根如章鱼般盘根错节。摆脱了导游和团友,我俩沿着村旁的小路不经意地走着、拍着。感觉村子已经有了淡淡的商业气息,这时开始怀念当年在元阳的多依树冒雨徒步五个小时,穿行于阿则可村小蘑菇房中间的那种原生态的快感。
穿过云水谣向和贵楼前行,半路上,地导义愤填膺地打来电话:“你们擅自行动,一会儿回不去了可不管你们!”“靠,吓唬谁呢,爷是吃过见过的主,不就是没买你家茶叶吗!”我们自顾自地来到和贵楼,这是现存最高的方形土楼,最奇特的是它是建在沼泽之上,宛如天外降落在人间的诺亚方舟。楼内仅距十米是两口天然水井,一口水质清冽,一口水质浑浊,真可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走到停车场,与导游小妹汇合,发现还有两女一男也是擅自行动者,哈哈。等了一个多小时,其他成员才陆续回来,一个个不满地嘟囔着“瞎耽误时间,我要投诉!”心里不免为自己正确的选择窃喜一番。
回程还要三个多小时,小眯了一觉开始听音乐,这是我在长途车上的习惯动作。好歌就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90年代的摇滚依旧能让我high起来。窦唯、张楚、何勇——魔岩三杰,遥想当年在红磡体育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Again,一首《烽火扬州路》荡气回肠,让我深深记住了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还有那“忆昔开元全盛日,天下朋友皆胶漆,眼界无穷世界宽,安宁广厦千万间!”爽!此刻,民族自豪感在胸中涌动,睡意全无。
回到曾厝垵已是晚上九点多了。何以解忧,唯有花生汤。当然,必须是黄则和的,当然,还要再冲个土鸡蛋才够鲜美正宗!
D5(11月23日)
坐公交已经成为我们了解一座城市性格的第二大方法(步行当然是NO.1)南普陀寺依山面海,真乃风水宝地。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多重院落鳞次栉比。走在寺院中,祥和之气会感染着浮躁的你,让你那奔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草地上是悠闲散步的鸽子,一泓池水中莲花盛开,蛙儿在凝神静思,小龟们伸展着四肢晒太阳,真是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走出南普陀寺便是厦大。与几年前不同,现在要等到十二点才对外开放,反正也不赶时间,提前30分钟排队候场。NND,还有暴力加塞的,反正你们甭想从我这加进来。
厦大不愧是“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一面是古刹南普陀,一面是海滨沙滩白城。看着天之骄子们穿行于芙蓉湖畔,如画的环境、婆娑的树影,游弋的天鹅,连宿舍都那么富有美感。哎,想想自个的大学真是白上了。
舍去了南普陀寺的素斋就是要把肚子留给芙蓉餐厅。不是因为这里有什么珍馐美味,而是想重温一下当年在大学食堂端着餐盘打饭的感觉。不过,现在三楼是专门对游客开放的,饭菜的性价比不高啊!
吃罢学生餐,来到厦大最具特色的芙蓉隧道。这里是历届莘莘学子们灵感涂鸦的场所,一幅幅涂鸦或深情、或调侃、或文艺、或抽象,但都无一例外散发着蓬勃的朝气和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想象力。哎,要是先来这里感受一下,估计我俩在号外奶茶创作的大白猫会平添几分魅力。
恋恋不舍地走出恋恋风尘的校门,坐在白城沙滩上看海,今天的海是绿色的。接下来不是该去胡里山炮台吗?不,我俩要去个相对冷僻的地方——铁路文化公园。废弃铁路的两侧种植着茂盛的植被,可惜季节不对,如果是在花期,那这条铁路简直是太有文艺范了。
沿着铁路走,穿过长长的鸿山隧道,居然遇到了堵车。忽然听到一位骑电动的当地大姐对同伴说“真太堵了,都堵到小眼镜了。”小眼镜?我俩立刻被这三个字吸引住了,真是无心插柳啊,著名的“小眼镜海鲜”竟然就在前方不远处。看来,我俩的吃货等级在听觉上可以提升一级了。
虽然还没到饭点,但既来之则吃之。这里的海鲜很棒,价格也适中。吃海鲜当然要最本色的吃法,于是竹蛏、花蛤一律酱油水,这竹蛏好大啊,是我有生以来吃过的最肥美的蛏子了,也许称之为剑蛏更为合适。颗粒饱满的花蛤配上小鲍鱼和椒盐皮皮虾,满足啊!幸福啊!
吃过了不是晚餐的晚餐,我俩在中山路闲逛。LP终于喝到了惦记了好几天的八婆婆烧仙草,又去买了babycat的手工馅饼去PK一下赵小姐家的。
夜幕降临,隔海望去,鼓浪屿的夜色别有一番风味。
还有,从不会忘记寄给我们的明信片!
D6 11月24日
早点的海鲜粥货真价实,配上陷料丰富的“金包银”(我觉得叫银包金更合适),吃得恰到好处。
厦门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干净清爽。
穿过鱼骨桥就是大海,我俩沿着环岛南路在栈道上漫步。今天人真少,可以安静地看海。虽然天有些阴、有些雾,但看着海随着光线在不同位置呈现蓝色、绿色、黄色,变幻莫测。沿栈道一直往塔头、黄厝方向走下去,海水更清澈和沙滩更清净,婚纱摄影随处可见,一对对幸福的新人享受着大海的馈赠。LP一路羡慕,现在的新人真幸福,我们那个时候哪有这待遇啊!
走着,玩着,一上午很快就过去了。穿过亚洲海湾大酒店上环岛路返回曾厝垵。告别厦门的最后一餐要在“临家”解决啦!可惜没能坐到临海的餐桌,点了醋肉、芋头、笋和山地鸡,当然这些都是配角,主角是被《舌尖二》介绍过的萝卜饭。
颗颗饱满的饭粒配上白萝卜、胡萝卜、海蛎、虾干一起蒸熟,不用菜也可以香甜地干掉一碗。只是,最小锅的萝卜饭也是六个人的量,真是有点浪费。这里怀念一下曾结伴出游的小丸子、神经女侠和AYOYO,要是有你们在,一大锅萝卜饭也打不住啊!
下面,我隆重宣布,真正的美食之旅开启!(原来说了那么多,前边那些只是开胃菜而已)
泉州,这个让舌尖剧组拍了半年的城市,各种正宗的古早味将引领我俩的味蕾一次又一次绽放。
厦门到泉州很方便,四十多分钟的高铁车程。大富婆再次任性,多花十多块前买了两张一等座的车票。希望该同志再接再厉,订回程机票也来个头等舱吧,俺还没VIP过呢。
古早味就从“好成财”开始吧!在这家老字号的小店里,我俩一边看着《远方的家》中介绍这家店的节目,一边品着招牌牛排——这牛排是中式咖喱味的,咬起来肉很脱骨又有韧劲,配上鲜嫩的牛肉羹汤和有咬劲的牛筋汤,连普通的咸饭也在肉香的推动下变成了珍馐美味。
吃过牛排,开始夜游泉州,来看全国最大的关帝庙,精美的雕刻耀眼夺目。
友情提示:泉州的人行道也是非机动车道,刚来的朋友们一定要小心或擦身而过或横冲直撞的电动车大军。遛食儿结束之际,LP说牛排吃咸了,非要来个鸡蛋仔作为餐后甜点,这是要疯的节奏啊!!!
D7 11月25日
昨天一激动只顾大搓牛排了,今天先简要介绍一下。泉州,位于福建东南的侨乡之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又名鲤城、刺桐城、温陵。这里有著名的安溪铁观音,也有勤劳的惠安女和可爱的鲟埔阿姨;这里是宗教博物馆,佛道释、天主、基督、伊斯兰各种寺庙云集于此,相互包容;这里是让《舌尖》剧组拍摄半年之久的美食之乡,更是让我俩决定增加行程开启古早味的地方。
对于步行者而言,钟楼绝对是地标性的建筑。钟楼以西是西街,以东是东街,南北向是中山路,我俩住的涂门街就在东街南边。
西街怎么如此热闹?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还好老记面线糊就在街口。西街的老记面线糊应该是这里比较有代表的美食了,我选择了重口味的大肠、醋肉配面线糊,LP则选择了较为清淡的海蛎、虾干,一碗热乎乎的面线糊配上油条下肚,舒服极了!
吃完面线糊,看着喧闹的西街市场,我俩决定先去人少的别处逛逛。元妙观建筑精美,尤其是屋檐上的各种飞天造型,居然还有拉二胡的天女,哈哈!
穿过威远楼,稍作休息,想想,还是要向西街进军,毕竟那才是泉州的精华所在。
穿梭在熙攘的西街,无意中发现了舌尖报道过的亚佛润春饼。饼皮的制作颇具表演性,老板举着面团在锅上一按一拉,一会儿工夫一张薄如蝉翼的饼皮就制作完成了,再包裹上各式蔬菜,一口咬下去,韧性十足,味道甜丝丝的!
开元寺在西街的尽头,在这里我俩终于找到了人太多的原因,原来今天是农历二十六,是开元寺的庙会,西街全路段摆摊集会。哈哈,原来我们是来赶集的!
开元寺是座千年古刹,香客众多,镇国塔和仁寿塔一东一西矗立在两侧,在明朝居然抗住了八级以上的地震。我俩顶礼膜拜后,避开了上香的人流,找了个清净的地方坐下来看着一众信徒围坐吃素面,看着小孩子追着鸽子玩耍,体会一下“冷暖自知不必别求甘露”的味道。
本想体验一下南音表演,可惜错过了文庙演出的时间,于是在文庙广场前著名的“破店”午餐。感觉几天没什么劲了,决定吃肉补劲。破店蹄髈煨得很烂,吃起来顺口,屌丝花茶的味道也是如屌丝般怪怪的。
下午继续在鲤城区闲逛。清净寺是这里唯一要收门票的景点——每人3元。这座典型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别具一格,站在已经倒塌的奉天坛,望着依旧伫立的石柱,有种《第五元素》的神秘感。
还有昨日夜游的关帝庙,白天看起来也是蛮壮观的。
走在骑楼式建筑风格的中山路,基督教泉南堂旁边是一家老上海理发厅,古旧的座椅上满是时光的烙印。印象中像极了小时候被老爸拖去理发时的国营理发店。
侯阿婆烧肉粽,连最普通的一种都包含了五花肉、卤蛋、蚝干、虾和香菇,就更不用说鲍鱼馅的了
。
灯火初上,我俩的食客计划还得补课。于是在中上路金鱼巷品尝了“东来菜头酸”——腌萝卜、杨桃,顺便买了旁边海丝金凤的蒜蓉枝。菜头酸够酸爽,只是那萝卜水我只呷了一小口就瞬间崩溃。
继续向前,五叔公土笋冻,这种用海蚯蚓做出来的小吃看起来还真是有点心理负担,我只略尝了尝,LP倒是补充了不少高蛋白。
D8 11月26日
坐在去浔埔的公交车上,听着每到一站都用普通话、闽南话和英语三种语言报站名还是挺有趣的。下了车还要走20多分钟,路标上写着“浔埔”,可是走到村口,这里鲜红色大字是“鲟埔”,也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
不算太繁华的菜市场上,鲟埔阿姨随处可见,插满鲜艳花朵的头饰犹如一只开屏的孔雀,这是一道移动的风景,让小小的渔村平添了几分亮丽。
在一家正在剥海蛎壳的小店问路,阿婆听不懂普通话,我连说带比划总算是打听明白了。
爬上一个小坡,映入眼帘的就是著名的蚝宅——蚵壳厝。一个个海蛎壳错落排列,紧紧咬合构成了坚固的墙体,铺以简洁的红砖,构思真是奇巧。据说这里的蚝壳不是当地的,是在几百年前,海上丝绸之路时大部分满载丝绸、瓷器的商船从鲟埔起航,沿着闽南沿海航行到达南洋,经印度洋、非洲东岸,然后到北岸卸货。返航的时候,如果舱内不载货就会形成空船,重心不稳则容易翻船,于是装满蚝壳,到达鲟埔时卸下堆积。当地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蚵壳厝,成为了极具有特色的贝饰古民居,它的巧妙与精湛,是东南沿海甚至在内地都是绝无仅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构成了闽南沿海古民居的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
一位热情的鲟埔阿姨拉住我俩,邀我们去她家参观,还非要给LP梳个鲟埔头。这是一座四百多年历史的小院,处处散发着质朴的美。
一路寻着蚵壳厝建筑走下去,径直来到了海边,公路旁的海鲜馆还是算了吧,我们要去寻找更鲜美的食材。
于是,我俩又返回渔村,找到了家当地村民刚开张两个多月的小馆子。经过老板推荐,我们选了只一斤七两重的大黄螺,一条珍珠龙胆斑,还有必点的海蛎煎。清蒸石斑肉质鲜美,海螺肉Q弹且一点苦味也没有,如果前几天吃的海蛎煎是普通装,那这份无疑是超级巨无霸装了,足足放了半斤多的海蛎啊。
正当我俩吃得兴高采烈,老板居然坐下来和我们聊了起来。哈,鲟埔人真是既淳朴又热情好客,想起刚才拉着我俩参观她家的鲟埔阿姨和主动摆出造型让我俩照头饰的渔女,印象真是太好了!
下午回到泉州鲤城区,我俩决定换家酒店,晚上这家酒店那不雅小广告塞的呀,一早起来能凑副扑克牌了,恶心!雨越下越大,成瓢泼之势,我俩决定先去品茗听雨,等雨势渐小再去拿行李。古厝茶馆是家老宅子,陈列着各式茶具、绿植和可爱的茶宠,显得格外典雅脱俗。坐在木质结构的回廊中,小火烹开清泉水,在袅袅烟雾中,DIY一杯永春佛手,甘甜清香入喉处,细细听雨打竹叶声声慢,惬意,超然物外。
换了家高大上的四星酒店居然才二百多一晚,真是物超所值,可雨却越下越大,今天的美食功课还没做完呢,这可咋办?叫外卖!从下单到送达居然只用了十五分钟,热乎乎的正泮宫卤面还烫嘴呢。这是在北京可享受不到的待遇啊!就这样,居然在酒店的客房做完了今天的美食功课。
D9 11月27日
今天又是雨天,去往崇武古城的长途车上只有四个人。快到崇武时,路边一家挨一家的石雕厂吸引了我们,各种造型的雕刻非常精美,不愧是南派石雕的代表。
崇武古城是现存最完整的石头城,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这里驻守。不过,我俩是来看原始古城和惠安女的,这样的天气,道路上人烟稀少,与其进景区不如在城里古村玩耍,省下门票钱足够吃两只姜母鸭了。
坐上当地村民的摩托车进城,爬上了一个被央视拍摄过的石头城墙,走在城墙上,可以眺望古城和美丽的崇武海岸线。城墙上还有炮台,留个影吧,算是对未去胡里山炮台的补偿!海边的城墙就是风大,伞被吹得像盛开的莲花,好冷啊!
沿着城墙一直走下去,偶遇了同车来的两位大姐,哈哈,她们居然也没买票进城。走下城墙,就是海门村,石头街、石头房,树上结满刚刚长出的木瓜还是芒果,情趣盎然。
大冷天的,还是去吃崇武最有名的瑞芳鱼卷暖暖吧!这鱼卷是用马鲛鱼做的,吃起来劲道弹牙。炸、煮各来一份,做个版本比较。
回到泉州鲤城区,我俩直奔天后宫,沿海的城市差不多都有天后宫,又称妈祖庙,是人们祈求妈祖娘娘保佑风调雨顺、海晏河清的寺庙。泉州的天后宫拥有三最——历史最久、规格最高、面积最大。庙宇气势宏大,挂满了祈福的红灯笼,飞檐斗拱雕刻栩栩如生,老天爷也给力,天放晴,在蓝天白云映衬下,一片祥和安宁。
天后宫斜对面是李贽故居,但我俩的主要目的是来买老字号的林记绿豆饼的,这些绿豆饼是当天现做的,皮薄馅大。
买好绿豆饼,自然要直奔秉正堂喝四果汤。这是最老牌的四果汤了,石花膏是永远不变的主角,另外再加仙草、芋头、珍珠、西梅等便配成一杯滑溜甜美的四果汤。喝着清凉可口的四果汤,小心翼翼拿起一块一碰就掉酥皮的绿豆饼放入口中,体会正宗的泉州古早味。
鱼卷、绿豆饼和四果汤还没有消化掉,我俩又执着地走向中山南路,寻找远芳小笼包。这里真火爆啊,下午三点还是满座。,点好小笼包你就乖乖滴等着吧,不过价格真实惠,8元一笼。店里阿姨气场十足,我刚问了声要了两笼包子咋就送来一笼,便被阿姨教育了一番:“你没看这么多人啊,上一笼你们先吃着,一会儿会再上的”。好吧,入乡随俗,谁让这么傲娇的包子又只卖呆萌的价格呢!
小笼包卖相一般,夹起一个放入口中,好吃!馅料异常鲜美,里面还放了马蹄,配上永春香醋,再点上他家的秘制酱料,就着水丸汤,已经没有胃容积的我俩迅速干掉了两笼,真想学着麦兜大呼一声:“大包再来两笼、大包再来两笼!”可我那可怜的胃告诉我,就此打住吧!
明天就要离开泉州了,可美食功课还差很多,必须加班赶工!晚上九点,两个吃货在美食街搜寻着正宗的老牌姜母鸭。姜母鸭肉质酥烂,用筷子一夹就脱骨,姜味浓烈,正好驱驱身上的寒气。
在回酒店的路上,我俩边摸着圆滚滚的肚皮边历数着未完成的作业:燕支巷灌汤包、群众牛肉、桥头醋肉、鸡腿怣、满煎糕......这些美食只好留待下次了。我们已经尽力了,实在是吃不动啦!
D10 11月28日
带着“还未吃够”的些许遗憾,我俩一大早退房来到泉州火车站,准备去往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霞浦,这个国际滩涂摄影圣地让让LP一直心向往之。下了出租车,怎么感觉不太对劲啊,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去!我俩居然鬼使神差地把双肩包落在了酒店大堂。那最为贵重的相机就在里面啊!离开车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了,我俩立刻分头行动,LP一边与酒店联系,帮忙寻找和保管,一边收了我的身份证去取票,我迅速拦住了一辆刚下客的出租车飞奔回去。
火车站到酒店的路并不远,如果不堵车的话往返四十多分钟足能搞定,可现在是上班的高峰时段,一路堵车,用了三十分钟才到酒店,万幸,背包还在。司机看出了我的焦急主动提出可以找条躲避拥堵的路段,但是要绕点路。没问题,只要能赶上火车!一路上我们风驰电掣,加上我的小甜嘴一直在夸司机,“师傅,您技术真棒!”,司机更来精神了,一路狂奔。到达火车站,居然还有十分钟才发车。这里要严重表扬一下泉州的出租司机,打了几次车都很规矩。尤其这次的赶火车,司机急他人所急,没有一点趁人之危的念头。不像我俩即将前往的某地出租司机,见到外地人从来不打表,两公里的路要你十五、二十还说是良心价。
霞浦摄影,关键在于光影,几番调整行程,只为了追逐阳光的眷顾。在霞浦县城草草吃罢午饭,我们决定去小皓。今天是个难得的晴天,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老天的恩赐。小皓是逆光拍摄海面和滩涂、杆影的绝佳地点。沿着路标指示,爬上了小号村东面的山崖。
此时,还不到两点,可崖上的观景台已经逐渐有发烧友抢占有利位置架起了三脚架。霞浦应该是我俩继元阳、罗平之后慕名奔赴的第三个摄影发烧地了。400的长焦,在这也就算是起配,可惜我俩只有200,拍不出好效果就用双眼去感受吧!
远远望去,海面上一片片种植紫菜的竹竿犹如广场中待检阅的军队方阵。风吹海面的波光粼粼在竹竿间跳动显得格外活泼。这里和多依树梯田一样,又是一次自然与人类合力创造的美丽景色。离日落好药再等三个小时,不过我俩还是有信心等下去,晴朗的天使信心唯一的源头。在这里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去慢慢观察:欣赏滩涂上一波波潮水与竹竿阵之间嬉戏的曲线,远眺渔人身背三角状硕大渔网穿梭于竹竿阵中的身影,慢慢观察渔船的影子渐渐拉长。
开始着色了,又一个光影传奇正在上演。宽阔的海面是可以任意驰骋的调色板,阳光在不经意间或洋洋洒洒或一笔带过,杆影下闪动着奇异的光泽,我称之为“亮铜色”,整片海面充满了皮革般的质感,实在是词穷,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了,还是直接上图吧!
值了,虽然在山上三个小时冻成狗,虽然紧盯着逆光的海面头昏脑涨,但这一场视觉盛宴让这些付出有了价值!
D11 11月29日
昨天的晴天鼓舞了我俩,于是晚上勒紧裤带,豁出去包了辆车,满足第二天起早贪黑的摄影要求。
拍日出,首选北岐村。四点钟起床,兴奋地推开窗,看着漫天的星光,心想着,今天是个能看日出的美好日子。二十多分钟便来到了北岐海边。等待看日出的人已经丫丫叉叉站满岸边。远处山峦起伏,揉揉眼睛仔细一看,那是连绵不断的乌云啊,如此厚重。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此岸是星光点点,彼岸却黑云压日,日出没戏了,虎皮样滩涂也没戏了。
世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换一种视觉欣赏北岐,又没谁规定来北岐就非得看日出的。看,这成片的竹竿造就的视觉冲击力还是相当震撼的,配上阴冷的光线,不正是一副难得的小清新水墨画吗?
从北岐出来,按照常规摄影时间和路线,应该回酒店睡觉,下午再出发。不过,不甘寂寞的两人,直接杀奔杨家溪。由于来的太早,居然收门票的还没上班,哈哈!这里最出名的是古榕和红枫林。古榕还在,可惜牛牛还在休息,畲族老农也还没有出来当模特,那始终未见的阳光也无法穿透树叶带来仙境感,怎么也拍不出经典的古榕耕牛图了。看,理想是这样的!
现实却是这样的!
在北方已是叶落满地的时候,可这里的枫叶居然还未变红,无奈沿着小路闲逛,闯进了村民的小花园,桔子熟了,柚子坠了!
在杨家溪漂流的岸边看了会,没有玩的兴趣,绝对回去补觉。走过那么多地方、错过那么多美好,现在的我俩对景致的期望已经不再执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下午决定再次前往小皓,今天来的是小皓西。与昨日爬上悬崖不同,今天直接下到海边,踩着微湿的海滩,零距离触摸那一根根正在生长紫菜的竹竿。冬日的霞浦,渔民几乎已经停止了紫菜、海带的作业,任由我们拍照玩耍。
爬上观景台,这种天气居然也有这么多的发烧友在坚守啊,敬佩啊!
西面的山没有东面的高,于是可以近距离观看渔人劳作的场景了,在灰、黑、褐色海滩、竹竿阵中,几个劳作的渔人穿行其中,鲜艳的渔网为整体灰暗的色调平添了几许生动。
待日落时分,我们来到东壁,另一个拍日落的地方,居然没有人(废话,这天谁来啊)。我俩漫步在赭红色的海滩,远眺一片片杆影,近观成片的渔排,随手拾起一串贝壳,又试举几把生锈的大铁锚。出海的渔民收工上岸,我臊眉耷眼地上去观看,居然捕到了两条小石斑,收成真不错!
为了弥补阴天未观美景的遗憾,我俩决定化悲痛为食欲,在县中心大吃一顿披萨,牛X啊!餐厅对面的县博物馆壮观居然堪比鸟巢啊!
D12 11月30日
今天是回家的日子。在霞浦,时间不等人,观景没过瘾,人算不如天算,算潮汐、等晴天、避台风,能做的都做了,但也无法阻碍老天爷跟我们开玩笑。在元阳等雾散、在罗平等云开,上班族哪有那么多时间等啊。LP说,等退休要组个老年摄影团,来这住下,就不信等不来好天气。是啊,就当遗憾是给我们再来一次的机会吧!所以,今天要睡到自然醒,绝不再破晓行山了。中午搓顿牛排大餐,坐上了去温州的动车,晚上从温州飞回北京。
细细想来,从闽南一路向北吃到浙南,算是这几年自由行最另类的一次了。其实,好吃懒做也没啥不好的。好吃,是一种对生活向往的美好态度,想来当一个人胃口好时心情也不会太糟糕。算来,我俩把吃作为自由行的一个重要元素应该是始于成都九寨之旅,从2010年那次在成都街头打车坐公交步行,寻觅最正宗的麻婆豆腐近四个小时开始,我俩循着《舌尖》一路吃将下去:建水的大板井豆腐、桂林的田螺酿、安徽的臭鳜鱼毛豆腐、西宁的手把肉,还有这次美食之旅的终点——霞浦紫菜。
很喜欢王小波的一句话:“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此,我的人生就算成功。”没错,在自由行的旅途中,这些都可以有,何况还有众多的美食相伴。喜欢自由行的这种率性而为,走到哪算哪,没什么非去不可、非看不行的约束,去青岛就没爬崂山,去厦门也没逛集美。也许还是从尼采大师那里学到了一点:独立思考。一个人、一本书、一个地方牛X不牛X不是哪个权威说了算的,我要用自己的大脑去判断,用自己的经历去感受。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用自由行的精神去诠释尊重生活品质与细节的认真态度,这与金钱、权威、地位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就像《死亡诗社》中大鼻子罗宾.威廉姆斯在山洞内对他的学生们说的:Carpe diem, seize the day, boys, 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
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庆幸的是,每年这十几天假期的自由行,习惯已经迫使我们记下流水账般的旅行日记,让自己有时间静一下,感受时间带给我们的变化。当然,每个系列的结尾自然还要小骚一下,借用一下偶然间看到的一段小诗吧!
红墙砖头的一捧野草
靠在岸边发呆
风雨来时 欲言又止
它分明是在说:我寂寞啊
你把我的旅行写成日记可好
陈列我的见闻
有喜有悲 有聚有散
百年后的风雨夜
你素手白衣 踏月而来
取一札日记
烹一盏香茗
我化身为草为你诵读
有爱无恨 有去有回。。。。。。
引用 drf 发表于 2016-12-27 09:22:25 的回复:
我在北岐也没看到日出
回复drf:人生总有遗憾,留待下次弥补。趁台风季节去,肯定没乌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