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八步区,贺街镇可谓贺州政治经济文化祖始。贺街位于临江贺江交汇,古称临贺,汉武帝控制南疆时,在广西建立四大古城,贺街古城便是其中一座。元鼎六年(公元前112年)为临贺县治,三国吴时置临贺郡,唐武德年间为贺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为贺县驻地,1952年贺县县治由贺街迁入往八步,应该说古时贺州中心在贺街。四大古城中,如今只有贺街这处古城遗址保存完好。
12月22日,大毛妹起早摸黑去贺街镇,走去酒店不远的客运西站,6时45分坐上23路第一班公交车。出市区八达路,公交车沿693县道一路畅通,17公里路程大半小时便到贺街镇。晨曦渐露,天色明亮,但见古镇三岔路口街市像口煮菜大锅,人车鼎沸,尘土飞扬,大毛妹随流涌进河东,这里是贺街古镇出入口,位于贺江东面,直通贺街大桥,去河西古街必经之路。河东街建筑颇具清代民国特色,其中岭南骑楼最为显眼,是近代贺州“西风渐进”标志。
漫步河东街,排排骑楼迎面招展,仿佛置身东南亚。街上有座粤东会馆,始建年代无考,清代道光二年重建。过去粤东会馆为广东商人聚会和洽谈生意的场所,如今成了广东人感情寄托。乾隆年间建造的“魁星楼”正在修缮,五层塔高,六角塔身,砖砌塔体,套红外墙,绿色琉璃瓦,在河东街“独占鳌头”。往里走看见“贺街文化中心”门楼“贺街图书馆”,左转进贤街“钟氏总祠”,再转回河东街中段,大王庙、七圣祠、乌龙庙,河东街上车马稀。本想从浮桥去河西,村民说浮桥进船厂大修了,大毛妹只能原路返回,走贺街大桥到河西。
河东街尽头连着长利街,大毛妹看见两街并排,一幢房子两个路牌:北面“河东街116号”,南面“长利街西路1号”,再往里走,远望贺街古景“玉印浮山”,相传浮山建寺至今,不管遇多大山洪,从未被水淹过,浮山始终浮在水面之上。上浮山需坐船,大毛妹只能放弃了。
河东街刻着岁月痕迹,如今弱不禁风,日渐破败凋敝,依稀可见当年商埠风采。与河西中国传统建筑不同,河东街上这些近代西洋建筑,容易让人联想当年繁华与富足。现在村民可以从容走过当年富商豪宅大门,但在那时可并容易呀,真是世事难料呀!
要看贺街古街还得过贺江去河西,那里才是贺街古城精华所在,随处可见“文化符号”,在一户人家门前,“五福临门”对联吸引大妹目光,“咔嚓”一声收入镜头。在千年历史进程中,贺街作为县治,先后在大鸭村、长利街、河西街建造了“旧县肚城池”“洲尾城池”“河西城池”三座古城址,其中河西城池规模最为宏大,城市设施最为完整,作为县治时间最长,也是保护最好的一座古城池。古城始建于东汉,延续至解放初期,城池面积达平方公里,建有四垛城门,东临贺江这道天然屏障,西、南、北建有城墙和护城河,城内军政商学一应俱全。
跨过贺街大桥来到河西,过浮桥码头是河西上关街下关街,这条街是贺街公所体育教育集中地,范围至城墙西门北门一圈。青石板见证贺街古老岁月,从贺街镇政府大门这条路往里走,就是河西村河西街。河西街年代最久远,汉代时就是临贺县治,当局对贺州统治延续至民国,这条街上国民党财政所旧址还保存完好。
上图:民国时期“财政所”前青石路。
河西宗祠特多,不同姓氏宗祠分布老街各处,隔十几米或几十米就有一座,有的已经整修如新,有的还在建造,有的破落残旧,有的杂草丛生。一个祠堂代表一个姓氏,游客可以从中寻找自己姓氏宗祠也是一件趣事。祠堂也是标榜姓氏功名的地方,莫氏祠堂供奉岭南第一状元、唐代莫宣卿塑像,还有纪念碑文。以大毛妹所见,南门街上数李氏大祠堂最具代表性。
李氏祠堂牌坊门楼,气势轩昂,上书“道德天下”彰显李氏。李氏大祠堂前身是老君庙,老君庙与临贺古城同年兴建,明成祖永乐元年孟夏毁于暴风雨。同年仲秋原址上修庙建祠。李耳是中华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李姓第一人,唐廷奉李耳为始祖,将唐皇室陇西李氏世系载入国史册,祠庙合一也在情理之中。庙祠正中,有太上老君李耳樟木雕刻超人大小坐像,也有李氏血缘始祖偃皋陶公,得姓始祖李利贞公及其下传列列先祖一脉宗亲总牌位,和在湘粵桂开基的唐皇室内外陇西李氏列列先祖牌位。
走过黄氏龙氏祠堂便是“桂花古井”。桂花井开凿于明朝,距今600多年,因其井水甘淳,淡淡桂花香而得名。桂花井沿用约整块大理石凿成,经过数百年绳索摩擦,井沿出现几十道深浅不一凹槽,这是被绳子长期拉磨出凹痕,却又光滑无比,形状如盛开菊花花瓣。现场观察此井,旁边栽有一颗桂花树,是刻意为之,大毛妹不敢妄下结论,疑惑这颗桂花树不像栽于当年,却感有桂花香飘之意味。反正一段佳话总让人愉悦,桂花古井名至实归。
离开桂花古井继往前行,经过数户人家院落,便是南门街出城“南门”。但见古城“南门”这段老城墙不复存在,正在原址靠古城内地方修建复原一段古城墙。远处可以看到汉代古城墙、文笔塔。这段古城墙十分珍贵,据说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地面遗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夯土城墙。可惜那段路已被封闭,大毛妹只能在远处看一眼古城墙,无法与它亲近。城墙中间有座文笔塔,尽管历经沧桑,仍忠实的镇守着这段古城墙。
南门街“南门”口有一堆土墙,用水泥砖块围住古城墙,在此立一块石碑,以此标明古城遗址。从南门护城河看文笔塔,很有沧桑感。临贺古城内至今尚存大量富于地方特色的古建筑或遗址,其中汉代以来古石板街九条,总长千余米,宋元古井六处,明清石刻十八块,寺庙宗祠共三十余座,集行政、教育、文化、宗 教、交通、贸易、防御于一体的多种功能,完整展示古代城市风貌,正如贺街河岸上一幢楼顶广告:“来吧”,贺街古城值得到此一游。
回到河东走过贺街镇出入口,一条马路脏乱差,沿街商铺地摊高音喇叭,汽车喇叭轰鸣,大毛妹赶快逃离,坐上公交回到贺州。中午又去八步“添美食”,喝咸骨菜干粥(古法),吃咸香葱油饼,再来一盆酸辣炒蔬米线。大毛妹马不停蹄赶回酒店,取好行李打的去客运东站,坐长途巴士去梧州。
浮山建寺至今,不管遇多大山洪,从未被水淹过,浮山始终浮在水面之上。上浮山需坐船,大毛妹只能放弃了……应该坐船上去看看。(我喜欢探索未知领域)
引用 zhizhimiao 发表于 2017-02-13 18:18:33 的回复:
送上第4顶!
回复zhizhimiao:谢谢第四顶
引用 月冷霓裳 发表于 2017-02-13 20:11:50 的回复:
此次去桂东南耍欢 了哈,那么多佳作
回复月冷霓裳:玩得尽兴,谢谢
引用 chen05266 发表于 2017-02-13 20:40:54 的回复:
這棟魁星樓很特別
回复chen05266:确实特别
引用 慧心溯源 发表于 2017-02-13 21:21:37 的回复:
我去年12月去的也看到了桂花古井和河东河西街,浮桥貌似在重建
回复慧心溯源:你说得对,浮桥进船厂大修去了,我说经过浮桥,是经过浮桥码头,去补上“码头”,谢谢你的宝贵,再谢!
引用 听风人 发表于 2017-02-13 22:57:42 的回复:
感觉很古老,繁体字不是反写
回复听风人:这个好像是新的,貌似古老。
引用 第七十三闲人 发表于 2017-02-13 23:03:15 的回复:
这古井真是太古老了,井绳把井沿磨出岁月的痕迹,欣赏佳作!
回复第七十三闲人:谢谢欣赏
引用 听风人 发表于 2017-02-13 23:03:15 的回复:
浮山建寺至今,不管遇多大山洪,从未被水淹过,浮山始终浮在水面之上。上浮山需坐船,大毛妹只能放弃了……应该坐船上去看看。(我喜欢探索未知领域)
回复听风人:是的,因为下午要去梧州,时间上安排不下,只能遗憾了。
引用 endurer 发表于 2017-02-14 10:01:30 的回复:
感谢分享!大开眼界!
回复endurer:谢谢点赞
引用 云水间 的文字:
河西街年代最久远,汉代时就是临贺县治,当局对贺州统治延续至民国,这条街上国民党财政所旧址还保存完好
真是歷史久遠呀
引用 chen05266 发表于 2017-02-15 13:43:57 的回复:
真是歷史久遠呀
回复chen05266:年代久远的老城
引用 chen05266 发表于 2017-02-15 13:46:14 的回复:
有意思耶
回复chen05266:民国时期财政所很有派头的。
引用 云水间 发表于 2017-02-14 07:52:19 的回复:
你说得对,浮桥进船厂大修去了,我说经过浮桥,是经过浮桥码头,去补上“码头”,谢谢你的宝贵,再谢!
回复云水间:俺按照它的古城地图找来找去找不到好多景点,后来听说是在修复中,害的我跑了很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