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名城梧州,夏商周代地属百越地。西汉高后五年,赵光为苍梧王,始建苍梧王城,梧州之名源于苍梧。西汉元鼎六年,汉武帝灭南越国,设广信县,广信以西称广西,广信以东称广东,两广因此得名。公元1470年,明宪宗在梧州创设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辖广东、广西,梧州成为两广政经文军中心,成为近现代“两广商埠”、“水上门户”。
梧州处于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从珠江出海,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有着“百年商埠”“小香港”美誉,更是“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自古便被称作“三江总汇”“两广咽喉”。梧州市傍依浔江,城区被桂江分为河东河西两块,河东老城区梧州古城所在,老城区最具岭南风格的便是骑楼城,大毛妹的行程就从骑楼街开启。
12月22日中午12时55分,大毛妹从贺州客运总站坐大巴走高速公路,2个小时车程于下午15时抵达梧州金晖汽车站。梧州市马路干净,交通有序,市民有礼,给大毛妹留下深刻印象。在客运站外面马路上问询去酒店公交车,一当地小伙耐心指点,又提供坐车去龙圩区去倒水镇线路,由于双方对话普通话夹杂本地话,听起来有点语言障碍,小伙反复解释,直到大毛妹明白。梧州人讲梧州白话,带有粤语口音,小伙说,粤语发源地在梧州,梧州人说的粤语白话比广东人更白话。
按小伙指点,坐20路公交车在文澜路下站,马路对面就是网上预订的贵山商务酒店,此地段虽在新城区,但与老城区仅一江之隔,走过去也就个把刻钟,出行挺方便的。上午看完贺街骑楼还不过瘾,下午到梧州放下行李,大毛妹立马跑去河东老城区看骑楼城。从酒店出来,坐18路公交车从河西过桂江就是河东老城区。再往右拐是大南路,乘三站路就到骑楼城步行街。
走进骑楼城大东上路,望见大牌坊立在步行街入口。古代牌坊彰德行沐皇恩,象征崇高荣誉,仍流芳百世之举,而今树牌坊只为标识引导。近看大牌坊不只是件建筑小品,牌坊上图案花纹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四柱落墩采用龙凤呈祥、百鸟朝凤镂空图案,上方正中横梁刻有二龙戏珠图案,两侧正反两面:小象,寓意万象更新;盛牡丹,寓意花开富贵;竹丛,寓意竹报平安;喜鹊,寓意喜上枝头等。大牌坊已成为骑楼城一处风景,就像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两端那块大理石屏,游客到此定会停留。
梧州多雨,骑楼应运而生。当地人说梧州骑楼从厦门澳门引进。其实骑楼起源印度贝尼亚普库尔,由殖民者英国人建造。随着殖民化扩大,19世纪末,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出现骑楼建筑。大南路骑楼多为三四层,临街店铺二楼以上部分凸出来,二楼罩着空间成为人行道,远看像“骑”在人行道上,故名“骑楼”。骑楼城延续我国南方民居特点,底层沿街挑出,长廊跨越人行道,立面基本无装饰。纵观大东上路步行街骑楼街,二楼以上货栈或写字楼,地面店铺便于商贸活动,骑楼背后“公共大厅”,这种沿街檐廊复合空间,丰富了建筑空间使用功能。
大东路骑楼一线铺开连绵成片,与街道一同延伸,散发浓郁岭南风光。骑楼融汇中西建筑特点,罗马柱圆拱窗,古典的、巴洛克式的建筑,造型立面装饰兼有多种风格。英国领事署、梧州海关办公楼、思达医院、新西旅店等建筑物,平面布局立面处理均采用芝加哥学派三段式处理。英国领事署、梧州海关办公楼则是采用中国南方干栏式建筑风格,地层架空不作实际使用,以适应南方炎热潮湿气候,外廊颇具中国建筑风格。大南路裕信银号旧址五楼圆顶凉亭,体现中西结合建筑风格。另外骑楼装饰讲究,门栏窗棂刻龙雕凤,房柱墙壁绘画花纹,出神入化疏密有致,大毛妹驻足观望,沉迷其中。
舶来品骑楼经过百年洗礼颇具梧州特色,代表性的当数水门和铁环。广西数百条河百分之八十流经梧州,骑楼城地处浔江桂江水口低洼地,时常洪水泛滥。沿街骑楼二层普遍设有水门,洪水漫街方便楼上居民出入。当地人告诉大毛妹,1998年、2005年桂江西江发大水,水涨至二楼,水淹骑楼城一个月,居民放下一把竹梯,从水门上下船。临街砖柱镶嵌铁环,用于系缆绳栓泊小船,居民从楼上窗户放下竹篮,向售货小船购买生活必需品。常年洪水上街,市民并不惊慌,水到门口垫几块砖,继续做生意,打牌摸麻将照旧。夕阳下骑楼廊道三五市民围坐打牌或聊天,一派国泰民安景象。
梧州1897年开埠西风渐进,骑楼城贾商云集,茶楼酒肆兴起,文化机构林立。1911年梧江日报诞生在骑楼步行街,宣传革命运动,发表民主言论,可惜二年后停刊。骑楼城餐饮中西交融,步行街东段连接五坊路“老字号小吃街”,集中各种梧州著名小吃,摊位排成龙门阵,到了旅游旺季,人山人海,坐无虚席。小吃街边有个“粤东会馆”原址,陈列一百多年前实物原件。五坊路四坊井路口有个牌楼“四坊井”,明朝时街内有口四方井而取其名“四坊井路”。
街坊老人说,梧州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骑楼建筑开始在梧州兴起,1924年梧州发生特大火灾,当局决定“拆城筑路,挖山填塘”,将梧州的千年古城墙和城门全部拆除,扩大城区面积,用城砖筑地下水渠、铺砌街道马路,街市规格参照广州。赞成者均自动照办,如有不愿意的,当局派兵强制执行。经过数十年发展,梧州河东逐渐形成二十多条风格迥异的骑楼长街,出现五百多座中外骑楼建筑,堪称中国骑楼博物城,贺街骑楼与之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步行至小南路西江一路口,马路对面有堵防洪堤。经过巨型防洪闸门,脚下桂江岸堤。防洪堤设计水位为二十五米,堤顶相应水位二十六米,上游始于龙母庙,下游止于谭公庙,全长三点五公里,其中桂江段为钢筋混凝土扶壁结构,一点六公里长,挡水墙厚50至80厘米,堤顶宽达七米,这在中国绝无仅有。从防洪堤内墙梧州历史文化长廊,游客可读懂梧州两千多年建城史。防洪堤上一位冬泳汉子,穿一条短裤,踩一双拖鞋,拿一只救生圈,正准备下江游泳。他对大毛妹说,西江、浔江、桂江在梧州汇合流入珠江,流向广州澳门。汉子跃入水中游向江心,大毛妹目不转睛,打心眼里佩服。
从江边岸堤出来天色已暗,晚饭慕名去骑楼城边南环路大东大酒店。大东大酒店“纸包鸡”出名,店家介绍,纸包鸡以三黄鸡为原料,切件,以老抽酱油、各种调味料及葱白粒等腌制,用玉扣纸逐件包裹,经花生油浸炸而成。大毛妹点了“纸包鸡”“葱油鱼”“蒜蓉炒丝瓜”,两碗米饭。纸包鸡没想象的那么好,反倒是葱油鱼口味不错,空有百年老店名号。
引用 月冷霓裳 发表于 2017-02-15 20:15:31 的回复:
清河古镇上的建筑与这里真的很像
回复月冷霓裳:不少地方都有骑楼,这么大规模当属梧州。
引用 云水间 的文字:
12月22日中午12时55分,大毛妹从贺州客运总站坐大巴走高速公路,2个小时车程于下午15时抵达梧州金辉汽车站
樓主,你的金輝汽車站跟照片裡的金暉汽車站名字不一樣喔;雖然跟你比較熟,不過還是建議你改一下~~哈
引用 云水间 的文字:
大南路骑楼多为三四层,临街店铺二楼以上部分凸出来,二楼罩着空间成为人行道,远看像“骑”在人行道上,故名“骑楼”。
我原以為騎樓像中國傳統跑馬樓的概念,想來是有些誤解了~~哈
引用 chen05266 发表于 2017-02-16 16:50:43 的回复:
樓主,你的金輝汽車站跟照片裡的金暉汽車站名字不一樣喔;雖然跟你比較熟,不過還是建議你改一下~~哈
回复chen05266:立即改正,谢谢指正。
引用 chen05266 发表于 2017-02-16 16:52:56 的回复:
台灣也因為多雨,所以建築也多騎樓,有些老街的騎樓也挺有古意的
回复chen05266:骑楼既美观又方便行人,不得不点赞。
引用 chen05266 发表于 2017-02-16 16:54:20 的回复:
我原以為騎樓像中國傳統跑馬樓的概念,想來是有些誤解了~~哈
回复chen05266:梧州骑楼规模最大,身临其境才有感触,确实宏伟!
引用 听风人 发表于 2017-02-16 16:56:45 的回复:
谢谢,终于知道这种楼叫“骑楼”,最早在广州看到最多,不知道咋说,“楼下边走人”我寡闻
回复听风人:不去梧州不知骑楼这么壮观
引用 慧心溯源 发表于 2017-02-16 18:52:08 的回复:
我看了您的文章准备再走贺州,然后去梧州看骑楼了,梧州我一次没去过,今年争取去
回复慧心溯源:谢谢,梧州美食世界,值得一去。
引用 云水间 发表于 2017-02-17 07:54:58 的回复:
谢谢30顶
回复云水间:不用谢互相支持